财务报表硕士论文
财务报表硕士论文
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是财务报表使用者获取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主要途径。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报表硕士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财务报表硕士论文篇1
浅议如何完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指通过收集与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反馈的相关数据,结合相应的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现金流量情况以及运营状况作出分析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的负责人,比如投资人、管理者,以实现有效的企业管理,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正确决策。文章就如何完善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进行相应探讨。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完善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单纯的财务数据是不足以全面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如果想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绩状况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必须将各项财务指标以及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经济工作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对各项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综合统计,能够全面、宏观、深入地反应出企业的经营成果,揭示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企业的资产构成、资金来源与支出结构科学与否。通过分析财务指标的差异产生的原因,促进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2.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根据以往的财务活动数据,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决策的利弊,以及对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与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同时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风险与报酬,在结合现实条件的基础上,为投资人与经营者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为企业完善管理机制提供帮助。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检查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在一定的会计周期内,将实际的绩效与预算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地反应管理者与各部门、各级别执行人员的业绩,既可以为修正初期预算服务,又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公平合理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的实质是综合反馈各项财务数据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中的意义及其在某一会计周期内所发生的变化趋势和变量。常用的会计报表分析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关财务指标的横向分析、纵向分析等。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将财务工作堪称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构建一个完善事宜的分析体系。在具体的财务分析工作中,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的附表的分析。
1.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直接了解企业所掌握的各项经济资源及其分布与结构,同时还可以了解企业的资金结构。此外,还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及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反映偿债能力指标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负债比率;反映资产管理能力指标的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各项分析指标都会依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估值界限,因此只有综合利用分析方法、分析工具来分析企业的情况,才能够作出精准的判断,进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
2.利润表的分析
利润表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的财务收支情况与经营成果,是基于配比性原则的多步式结构,通过了解利润的实现过程,可以结合利润表中的各项损益指标与同类企业对比,也可以与企业往期的利润状况进行对比,进而预测企业在未来一段运营周期内的盈利能力。
3.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现金流量是指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流入与流出。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企业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情况,透视企业现金运转效率与效果,了解企业现金的来源渠道是否合理,以及现金的利用途径是否科学,同时,还能够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股利的能力以及投资能力,特别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作为不同主体的代表,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与经营者都高度关注现金流量表,债权人可以从中了解企业还本付息所需资金的来源、企业对于以往的短期和长期借款是否按期偿还,等等;投资者可从中了解企业当前和长期的收益水平,以及企业收益受重大变动的影响程度,同时还可以判断企业在同类竞争领域中的地位;经营者则可以从中获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外部人无法得到的内部信息。
4.附表以及辅助报表的分析
财务报表附表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补充,是对财务报表主表部分内容的适当延伸,以使其更详细、更深入地反映某个会计科目、某种情况的财务报表,附表分析需要遵循与主表一致性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对具体会计科目的深入性、相互影响的关联性。对财务报表的主表与附表进行分析时,不能单独考虑某个项目。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亦可体现出报表的合理性,因此,只有将各财务报表项目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地判断一个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影响财务报表分析准确性的因素
财务报表分析在分析企业营运资本,审视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然而,由于分析方法、分析程度等方面的因素,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完善。从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来看,某些会计指标计算方法的不同也会给不同企业间的比较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平均余额的计算过程中,由于数据的限制,报表统计者往往会用年初数与年末数平均计算,用这种平均计算的方式来统计应收账款余额与存货余额,在经营业绩内各月各季分布较均衡的企业还可以,但对于季节性盈利的企业或各月盈利能力变动情况较大的来说,如果计算周期正值旺季,那么期初与期末的平均额就偏大;如果是淡季,则又会偏小,从而影响到分析的准确性。
2.财务报表自身的缺陷。一方面,现行的财务报表只是对过去的财务数据的反映,可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最关心的其实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财务报表无法很好地满足其在这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相关的法规、准则等编制而成,因此一些人为的失误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会存在一些恶意瞒报的现象,直接影响着财务分析的结果。 3.财务报表分析流程的遗漏。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繁冗的工作,想要真实反映出经济实质,必须按部就班,系统科学地对报表进行分析。完整的分析流程应该如下:确定分析目标→选择分析内容与分析方法→收集各项数据→计算各项指标→综合评估分析。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受人力、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往往是很难顾及每个环节,甚至还会遗漏部分环节或某个环节中的部分内容,这就影响了分析结果的精准度。
四、完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对策
1.明确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对症下药。根据财务报表反映出的信息,判断当前企业在财务工作中的优势与劣势,结合企业发展的形势,公正、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既可以就某个阶段进行分析,也可以将评价的内容融入分析的项目中。在财务报表中,将企业财务工作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一一列出,并给出逐个逐步解决的建议,提出的建议要具体而注重实际,不要抽象笼统,要以可行性为准则。
2.完善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脱离了客观的评价标准,再完美的财务报表分析也形同虚设,因此,要根据标准财务比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设立一个的理想财务指标体系,使其代表企业理想的财务状况。标准的财务指标体系需要严格的资料收集程序,即收集重要的、可行性强的资料,既要对各项指标进行动态的修正,也要注重指标的细分与控制,以期为财务报表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强化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预算指标的对比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找出实际达成指标与财务预算指标的差距,企业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地监管分析过程,加强真实数据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对比,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工作方式,根据财务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调整财务政策以及部署相关的财务执行任务。
4.加强财务报表的综合反馈能力。受通货膨胀、信息时效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难免会存在不足、滞后等情况,这就要求在企业财务工作中要加强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能力,不要片面地看重某项重要项目、不要过分重视单一的财务指标,比如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更不要忽视各项附表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是将相关的信息分门别类地统计,之后融合汇总的过程。
分析不是目的,通过分析来提高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水平、综合管理能力才是最终的目的。因而,财务报表分析在注重综合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可行性。
财务报表硕士论文篇2
浅谈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
合并财务报表,是当前国际 会计的三大难题之一,也是财务会计中最为复杂和充满争议的领域。在以控股关系为纽带的 企业集团内,尤其是在 现代企业股权分散化的条件下,通常控股公司(母公司)对被控股公司(子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并非100%,甚至不足50%。这样,子公司还存在着非被控制性股权(少数股权),在这种情况下,三种不同的合并理论----所有权理论、 经济实体理论和母公司理论,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所有权理论
(一)主要思想与编制目的
所有权理论认为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一个完整且不可分割的整体,立足点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对另一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所有权。因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其所拥有的资源,即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而不是为合并主体的所有股东而编制。在所有权理论下,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强调的是母公司实际所拥有而不是实际所控制的资源,这种过于稳健的做法与控制的实质背道而驰。但是,它解决了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问题。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在只强调拥有关系的所有权理论下,采用的是比例合并法对被联合控制主体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即按投资比例将被投资者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项目的金额纳入相应项目之中,不属于控制者的部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予反映。因此:
1.既不出现少数股东权益,也不出现少数股东收益。
2.子公司净资产的计价:按母公司购买成本的公允价值,只将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的应享份额纳入合并报表。
3.商誉及其归属:在合并报表中,商誉等于母公司投资成本超过其对子公司净资产应享份额的公允价值的差额, 自然也只归属于母公司。
4.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损益: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易的未实现损益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抵销。
二、经济实体理论
(一)主要思想与编制目的
经济实体理论强调构成母、子公司关系各独立企业组织的 法律形式,故认为少数股权股东也是合并主体的一部分,虽然和控股股东相比有投资多少和权利大小之分,但却同属于一个经济实体,应当一视同仁对待。因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合并主体所有股东的信息需求,而不单是为了满足母公司股东,这一点与所有权理论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经济实体理论下,合并财务报表是整个经济实体的财务报表,作用在于提供母公司及其子公司作为单一的个体开展经营活动的信息,侧重于单一管理部门对整个经济实体的控制,合并报表的使用者既包括多数股东又包括少数股东。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1.少数股东权益:以子公司全部净资产所隐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计算,属于合并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下单独列示。
2.少数股东收益:属于少数股权的净收益,在合并收益表中是合并净收益的组成部分,列示于合并净收益项下。
3.子公司净资产的计价:在用购受法编制合并报表时,对于子公司净资产,不论其属于母公司还是属于少数股权的部分,均按母公司所花代价隐含的公允价值加以反映。也就是说,多数股权的净资产和少数股权的净资产在合并报表中的计价是相同的,对同一资产项目进行的是单一计价----企业合并日的购买价格。然而,在合并时母公司的净资产仍按账面价值反映,这样,会存在合并资产负债表计价的双重性问题。
4.商誉及其归属:商誉通过母公司投资成本超过所取得的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异推断而得。由于子公司的所有净资产(包括商誉)都按公允价值计价,因此,商誉应归属于子公司,那么自然也应分摊到少数股权中,即商誉由全体股东共享。
5.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损益: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损益或推定损益,应当全部予以抵销或确认,而不论是顺销还是逆销。
三、母公司理论
(一)主要思想与编制目的
母公司理论强调合并财务报表是母公司财务报表的扩展,侧重于母公司股东的利益。因此,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目的是为母公司股东服务,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显然,母公司理论依据了重要性原则,并假定任何报表都不能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一切要求,只能满足其主要利益主体的主要需要。母公司理论认为,在 企业集团中,只要满足了母公司股东这一主要使用者对 会计信息的主要要求,其他利益主体(包括少数股东)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也会得到大体上的满足。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值得注意的是,母公司理论并没有独立、逻辑一致的理论基础,而仅仅是所有者理论和 经济实体理论的折衷。具体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母公司理论继承了所有者理论的合理内核,吸收了经济实体理论的合理外延。因此,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实务方面可操作性更强,在实务中广为采用。
1.少数股东权益:以子公司全部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 计算。为使合并财务报表公允的反映单一经济实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少数股权的所有者权益性质应予忽略,因此,当少数股权对子公司净资产的要求权既不作为负债,也不作为所有者权益,而是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列示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这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少数股东权益的性质产生了困惑。
2.少数股东收益:作为合并收益表中净收益的扣减项目。
3.子公司净资产的计价:在用购受法编制合并报表时,对子公司净资产中属于母公司的部分按公允价值反映,而属于少数股权的部分则仍保持其账面价值。这样,对子公司可辩认净资产的计价充分体现了 历史成本原则,即在子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中,属于母公司权益的部分按权益取得日的历史成本----当日市价计量,而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并未被购买的,仍应保持被购买前的账面价值。然而,造成了对子公司同一项目采用双重计价标准,违背了一致性原则,同时信息的相关性也受到影响。
4.商誉及其归属:商誉是母公司投资成本超过购入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商誉归属于母公司,即商誉仅列示属于母公司的部分。
5.集团内部交易的损益:对公司间交易所发生的未实现损益或推定损益,只抵销或确认属于母公司的份额。一般来说,顺销按100%抵销,逆销按母公司拥有的权益比例进行抵销,但实务中往往按100%予以抵销,这是因为,只有行使控股权的母公司才能决定诸如集团内公司间的内部销售价格,并承担公司间全部交易风险。
(三)母公司延伸理论
这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合并方式,是母公司理论的变形。母公司延伸理论认为,即使是非完全被拥有的子公司,其全部可辨认净资产(包括少数股权部分)也应按单一的基础即公允价值计价,这与经济实体理论一致。因而少数股东权益按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至于商誉,只有母公司购入的部分才予确认。因此母公司延伸理论克服了母公司理论对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进行双重计价的缺陷,基本上保持了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计价的一致性,也更为合理;但是也没有完全避免子公司全部资产、负债的复合计价,如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往往小于子公司所含有的全部商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