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论文(2)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论文篇2
试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
【摘 要】本文客观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要想摆脱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十项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担保 担保体系 法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为财政增长、城乡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受融资问题的严重阻碍,在众多融资渠道中融资担保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1.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现状
和国际的担保体系相比,我国的担保机构起步较晚,但是自担保机构创建以来,发展迅速,其担保能力也在不断壮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可分为政策性的融资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其中政策性的融资担保机构处于主导地位,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中坚力量。融资担保体系实力增强,担保机构为了创造更多的利润,积极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但由于中小企业数量远远大于担保机构的数量,所以,无论是担保数量还是担保金额,都处在较低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2.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存在的问题
2.1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营问题。
政府对政策性担保机构干预过深,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会产生行政干预现象,担保机构工作的随意性增大,因为它的风险可以转嫁给政府财政,这样担保机构就不可能审慎经营、认真工作,担保失误甚至出现重大问题的可能性会加大;担保机构出资主体单一,无法做大,服务的群体有限,不能满足大量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
2.2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风险共担”的配合意识。
银行为了降低经营风险都不愿意与担保机构同比例担保,担保机构与银行很难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主要表现在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协调不一致,银行希望担保的放大倍数越低越好,放大倍数越低银行承担的风险就越小;而担保机构却希望放大倍数越高越好,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一定的注册资金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
2.3担保机构管理不到位,潜伏着严重的经营风险。
主要表现在:资本金不实,风险准备金提取不足,偏离主营业务,热衷于大项目和高风险、高盈利的投资项目或证券投资,有些担保机构成立后,不以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为主,而是通过担保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进行项目投资或证券投资。
2.4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通常由政府、担保机构、企业、金融机构四方组成。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融资担保体系,例如担保行业自律组织还没有建立,各担保机构之间也没有形成互保和联保机制,部分担保机构资本金较小,并且资金来源不稳定。
2.5担保手续繁琐,相关费用高。
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都比较低,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完整的信用评级制度,这就造成了担保机构很难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相关的评估工作难度加大,相应的就增加了担保的程序和相关费用,增加了融资成本。
2.6担保资金的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大部分担保机构在刚开始组建时就一次性的注入资本金,并没有稳定的资金追加补偿机制或稳定的后续资金来源,这使得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和转移能力较差,加大了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阻碍担保机构的继续发展。
2.7融资担保机构的监管主体不明确。
自从担保机构出现以后,其监管主体由人民银行转到国家经贸委,国家经贸委撤销后,改为由国家发改委监管。现在行使监管职责的是国家发改委的中小企业司。从目前情况来看,发改委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行业的监管力度还远远不够。
2.8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法律制度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有《公司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部门规章。但《公司法》并未对担保机构作出专门规定,《担保法》也只是规范了担保行为,而针对专业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业务范围与种类、人员从业资格、财务及内控制度、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等问题尚无明确规定,作为《中小企业促进法》配套文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暂行办法》也尚未出台。
2.9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人员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专业融资担保机构起步较晚,近年来担保机构迅速扩张,法律上并没有相应的融资担保机构从业资格要求,使得部分担保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都不高。
2.10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等能抵押的资产也比较少,信息披露不够,财务风险较高,效益不稳定,难以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并且中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分离导致其自身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领导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企的发展,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它的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发生资金链的断裂,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3.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的解决对策
3.1促使政策性担保机构朝市场化方向发展
应规范管理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严格约束担保业务中的政府行为,政府仅限于政策行为的引导和外部的监督管理、规范调解,以确保担保机构的独立运作和自主经营。深化担保机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外部约束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要坚持把强化资本审慎监管作为有效监管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资本在担保业务发展中的约束功能和调节作用,促使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2妥善处理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共担风险
一般情况下,若中小企业不能按期还款,担保机构就要代替其偿还,这样银行就把风险转嫁到了担保机构上,这是担保机构所不愿见到的情况,正因为此,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才畏首畏尾,为了确保中小企业的顺利融资,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之间应当达成风险共担协议,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3.3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管理
担保机构的作用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因此,对于那些偏离主营业务的担保机构应及时拉回主道上来,并加强监管,防止担保机构的名不副实。工商部门也要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查明担保机构的出资额,防止其抽逃出资。
3.4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建立分层次的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我们可以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这个担保体系中应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经济状况和本地中小企业的特点,确定本地扶持重点;中央政府按照全国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重点对一些特殊项目、贫困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或对地方政府的一些担保计划提供再担保。
3.5减少融资担保程序,降低相关费用
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化,使担保机构能及时了解担保对象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减少担保机构的评估工作,从而简化担保程序,降低了相关的费用,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成本。
3.6建立规范的代偿损失补偿机制
担保机构是特殊行业,融资担保的目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它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因此,其发生的代偿损失可由政府从每年增加的财政收人中列支一部分,也要吸收社会资本的进入,鼓励大企业、大公司参股,壮大担保机构实力,提高担保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
3.7明确融资担保机构的监管主体
建议由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实行全面的监管,即由银监会或人民银行的管理局对担保机构实施统一监管。主要是因为担保机构的运作方式和金融机构类似,况且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已经有很多年的经验,可以加强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流程,更好的为中小企融资担保服务。
3.8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法律法规
在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各级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应该放宽眼界,积极借鉴国外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首先要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具体法律法规。其次,还要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制定一系列相互补充、协调一致、内容详实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以确保中小企业运营有良好的法律环境。综上,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立法方面,要提高立法的层次以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3.9提高融资担保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融资担保行业具有特殊性,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因此必须要对担保从业人员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10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与发展
中小企业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强化内部管理,优化产权和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培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2)
[2]金晖.浅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3]冯德勇、徐云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行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09(10)
[4]刘毅.金融危机下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5]杨亦民、喻燕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研究[J].经济理论研究,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