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财务管理 > 财务分析 > 企业财务分析的论文相关范文(2)

企业财务分析的论文相关范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企业财务分析的论文相关范文

  企业财务分析的论文相关范文篇2

  试谈企业财务管理中非财务因素分析

  【摘 要】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与评价有两大指标体系――财务因素指标体系和非财务因素指标体系。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对利用财务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相当重视,而对非财务指标的运用方面,则重视不够。作者力图通过自己的心得,引起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对此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非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判断;非财务因素选择与分析

  1.前言

  企业非财务因素是指那些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不一定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联系的各种因素。

  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比如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层素质、应变能力等可能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前途一项技术、一个理念、一项政策、一个质量事故可能极大地增加产品的销售或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非财务因素的重要作用正越来越受到经营者、债权人和投资人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高度关注。国内商业银行在对信贷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近年来也逐步改变了过去只重财务分析的做法加强了对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都逐步建立完善了信贷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充实了非财务因素的评价内容。本文试就商业银行对信贷企业进行非财务因素分析的重点、企业非财务信息的获取渠道以及商业银行进行非财务因素分析面临的障碍和对策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财务分析与评价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核心的工作内容是根据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筛选、设立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大体上可分为财务因素指标和非财务因素指标两大类。作为财务分析与评价两大指标体系之一的非财务因素指标,其明显的特征是,它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在指标体系中存在着与评价结果的因果关系不明显的问题。

  一般而言,非财务因素指标的影响结果都不能直接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比较,也就是说,该企业按选定的分析评价指标比较,只要企业其他财务因素评价指标处于正常的合理变动幅度内,非财务因素指标的影响就显得微乎其微;而当财务因素评价指标没处于正常合理的变动幅度内,往往又被认为是非财务因素的影响。非财务因素指标与财务因素指标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人们往往只重视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而对非财务因素的影响则重视不够。因此,积极探讨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对全面做好财务分析与评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企业财务管理非财务因素分析

  如何全面、准确地对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2.1 正确认识非财务因素的主要载体,准确把握其获取途径

  非财务因素的载体十分复杂且呈多样化,如调查报告、企业档案资料、财务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企业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资料、报纸、政府公告、法律文件、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等等,这些都可能是非财务因素的载体。它可以是成文信息,也可是不成文信息;有来自企业内部本身的信息,也有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信息;等等。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等集中了纳税人主要的非财务因素;同时,在一些管理工作较为健全的管理和中介机构,如工商所、税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一般都建立有较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来全面、及时地记载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目前,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日益成为分析者获取非财务因素的重要来源。

  对于分析者来说,要充分、全面地了解企业的非财务因素,首先必须认真全面地查阅以上相关资料所提供的主要非财务因素;其次,利用与企业人员的讨论获得有关相关资料之外的重要信息(非资料信息),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下,企业档案资料应能提供财务分析所需的主要非财务因素。但对于管理基础薄弱,档案资料不够规范、齐全的企业来说,采取与其相关人员和企业管理层的交流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增强和补充方式;再次,利用媒体和公共信息网络系统,获取有企业的行业因素、宏观政策、经济环境因素等非财务信息。

  企业非财务信息的获取渠道

  (1)企业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是企业对外提供非财务信息的重要窗口通过财务报表附注能够掌握企业如下非财务信息:1)关于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性质的说明。如资产是否自有、是否抵押负债存在的不确定性等;2)关于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说明;3)关于前瞻性信息。如企业可能面临的机会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计划等;4)有关股东、管理人员的信息。如董事、管理人员酬金,大股东及关联方等;5)管理部门的分析。如经营和业绩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及趋势特征等;6)背景信息。如企业经营业务的范围、经营目标和战略、竞争对手情况等;7)各项经营性数据。如产品价格和数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水平、客户满意程度、员工情况、新产品开发和服务情况等。

  (2)企业章程、制度、文件

  公司章程是企业的宪法,从公司章程里可以洞悉企业的股东构成、治理机制、决策机制等基本信息。企业的一些重要文件可以反映企业的内控能力、经营理念、竞争谋略等重要信息。

  (3)企业内刊、网站

  企业的内部刊物、网站既是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内含企业管理架构、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经营进展、企业工作重心等丰富的信息。不过鉴于其公开性,企业一般会“报喜不报忧”,而且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信贷人员只宜略作浏览,从中获取一些感性认识,找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4)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企业主要负责人工作报告

  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是企业经营历史的写照,是企业图谋发展的纲领,对于评价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很有帮助。某些典型的信息则可以直接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报告中提供,包括:1)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事项及变化;2)预计企业所在行业的整个经济在未来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企业所起的作用;3)下年度或以后年度的企业经营改进计划;4))本期和今后的资本支出与研究支出的金额及预期效果等。

  (5)企业客户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信誉如何,所提供商品服务的质量、价格和数量如何,终端市场对企业产品的反映如何,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否严格规范?要获取这类信息,企业的客户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作为企业客户,经销商和终端用户一般对企业比较了解,又熟悉整个行业,对于企业产品、企业服务是感受最深的,也能比较出同行业各个企业的优势劣势。

  (6)企业供应商

  从企业供应商那里能得到的信息主要是企业付款的及时性,从而判断企业的信誉、实力和现金流状况。

  (7)企业员工

  企业员工每天生活在企业里,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品德与才能、企业决策机制、企业管理层的团结状况、企业管理制度等情况是非常了解的,信贷人员从中可以得到许多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企业充满感情或迫于管理层的压力,员工往往不会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通过这个渠道调查时必须讲究调查场合和调查方式,要注意打消员工的顾虑。通常采用填写不记名调查表和个别交谈的形式。

  (8)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

  政府部门包括企业主管部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我国存在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承担着统一规划行业发展的管理工作,因此有着丰富的行业信息和资料,如行业发展规划、行业现有企业情况等。工商部门可查。

  (9)媒体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系统。这些途径可获取有关信贷申请人的行业因素、宏观政策、经济环境等非财务因素信息。

  2.2 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1)行业风险因素分析

  行业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重要经济范畴,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企业群体所组成。由于同一行业内的企业成员在生产经营上存在着相同性或相似性,其产品或服务具有很强的替代性,行业内的企业成员彼此间处于一种更为紧密联系的状态之中。行业的兴衰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同一时期,一些行业的增长与经济同步增长,一些行业增长可能领先经济增长,还有一些行业可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衰落甚至消失。

  (2)企业内部管理风险分析

  一般来说,对企业内部管理风险的分析,主要从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层素质、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1)组织形式: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如增资扩股、股权拆分(转让)、兼并、联营、并购、重组等组织形式的变化。2)管理层的素质和经验:管理层的素质分析主要着眼于管理层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开拓精神等。3)管理层的稳定性: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离任、死亡、更换等均会对其持续、正常经营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长虹集团的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家族式管理企业抽逃(少数上市公司)存在这方面的问题。4)经营思想和作风董事会高级行政人员在经营思想上的统一与否,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管理层经营作风对企业经营、发展的稳定性也具有实质影响,过于冒险的作风使企业经营和银行贷款面临较高的风险。

  (3)自然、社会因素分析

  战争、自然灾害和人口等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均可能给企业带来意外的风险,从而对企业的还款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火灾、死亡、拆迁等意外事件。

  2.3 准确判断非财务因素影响的方向性、时间性和程度差异性

  2.3.1 影响的方向性

  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有的对其产生消极的不利影响,但也有的是“雪中送炭”,会产生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如破产企业的重组、有经验管理人员的任命等,均可能增强其财务状况健发展的可能性。分析者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2.3.2 影响的时间性

  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不仅具有方向性,也具有时间性。有些非财务因素的影响也许是“立竿见影”的影响较为短暂。但有些因素,尤其是那些主要因素并不是短期存在、暂时影响的,而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和“循序渐进”的影响。当前的许多非财务因素是在过去就已经存在着的,并可能持续存在、影响下去。所以,我们必须关注非财务因素影响时间的持续性,进行动态的分析。

  2.3.3 影响程度的差异性

  影响企业财务的非财务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各项因素对其影响的程度(相关程度)存在差异,一项因素与财务状况正相关,与经营成果可能负相关或不相关。也就是说,有些因素对于一些企业或具体的财务方面来说,影响是重大的、决定性的,但对于另一些企业或具体的财务方面来说,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对非财务因素影响程度判断的目的,是要将这一判断客观、准确地运用到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预测之中。其中,行业风险因素、经营风险因素和管理风险因素等,作为影响企业财务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它们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分析、动态评估的变量因素。

  由于非财务因素的量化程度较低,如何评价和判断其影响很难把握。一般而言,在未来的短时间内,非财务因素不是影响企业财务的主流因素,但它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演变为主流因素,即随着其时间的变化,影响程度会发生变化。如一些不利的非财务因素持续性存在,会使一些当前或短期看来没有问题的财务状况成为财务状况问题。也有一些非财务因素从一开始就是影响企业财务的主流因素,它们一般是一些重大事项,如水灾等自然灾害,会导致企业财务的质量状况骤然恶化,甚至功败垂成。

  作为分析者应秉承客观、求实的专业精神,准确判断非财务因素的影响程度,既不能无视其影响,也不能无限地夸大其影响。如当某一行业整体出现经营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地以此判断该行业中所有企业财务的质量,而应具体分析企业个体的财务能力。

  2.4 非财务因素的选择与分析要抓住重点

  非财务因素的上述方向性、时间性和程度上的差异特征,要求分析者在非财务因素分析中,要有主次之分,不能对所有的非财务因素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而应抓住重点,重点分析那些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性因素。所谓关键性因素,就是那些影响方向明显、影响程度较大的重要因素。这些关键性因素一般是以行业类型、企业特征、财务特点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对房地产行业的分析显然区别于对汽车制造厂财务的分析。在非财务因素评估中,必须在对所有因素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突出主要因素和因素的主要方面,从影响企业财务的关键风险点出发,动态地、全面地进行分析。这也就需要分析者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高水平的判断,这一分析判断很难用电脑来代替,此时,分析者的知识、经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2.5 正确理解非财务因素和财务因素的关系

  目前,我国会计环境不是十分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不完整和不真实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就使得企业所进行的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在财务分析中显得较为重要。但事实上这并不能改变非财务因素在财务分析中的地位,即不管会计信息是否完整和真实,非财务因素的分析都只能是建立在财务因素分析基础上的。单纯依靠非财务因素并不能决定财务分析级次和结果。忽视非财务因素对纳税评估的影响是不当的,而过分强调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作用也是不恰当的。

  2.6 正确认识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主观性特征

  由于非财务因素主要是定性因素,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主观性判断。而且,要对财务的风险程度进行客观、全面、动态的反映,对非财务因素进行主观性分析是避免不了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大中型企业,有规范的信息披露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非财务因素,即定性分析在信用评价中的占比和作用。对于行业地位、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企业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链完善程度、人才优势、公司治理水平、风险控制体系、信息系统建设、资本运作能力等等非财务因素应该重点关注,但由于无法量化,人为判断的准确性还无法保证。对小企业和零售业务应重点关注非财务因素的调查分析,特别是借款人、实际控制人的诚信状况、社会信誉、家庭状况、业余爱好、不良嗜好、亲属子女状况、同行口碑、纳税、经营态度等等。

  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各有侧重,对财务制度健全,表述数据可靠性比较强的企业来说,我们应该更多的依靠财务数据来分析客户风险。反之就应该侧重于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同时对财务数据中重要的指标要尽量通过现场核查,反复推算,相关部门验证等手段确保数据相对准确,比如现金流入、流出量,库存,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等。

  3.结论

  在财务分析中,只要对非财务因素的掌握是充分的,只要分析者对评价标准的理解是

  正确的,就能基本保证非财务因素分析及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对企业财务的分析及评价存在偏差,或不同的分析者对同一财务问题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这都是较为正常的。通过长期的实践,尤其是通过多次定期的分析评价、或者第三者的加入,如上级主管的检查、参与等,都会使这些差异减少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惠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2]瞿天易.基于专家系统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09期.

  [3]李国华.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规避企业财务风险[J].经济师,2009年07期.

  [4]王玉文.企业财务危机成因探析[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猜你喜欢:

3557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