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单位财务论文
浅谈行政单位财务论文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是行政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工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单位财务论文,供大家参考。
行政单位财务论文范文一:浅谈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措施
一、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预算是对于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的收入预算和支出计划。对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预算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规定了单位的支出与收入的各项数据与用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看出此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与范围。并且可以体现出此单位在财务、资本与经营等多个方面的收入、支出与现金流等整体规划。预算是将各种事业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
事业单位的每一个项目、活动都有预算,它是为实行这个项目、活动的任务和完成财务目标所需各种资财的财务计划。预算是预测与有机会的处理变量的有机结合,它决定着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预算对整个事业单位来说是非常必须的、重要的,行政单位在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对其加以控制:
下属事业单位为基层预算单位,拟定预算需要由上级行政单位批准,并且所作出的预算需要向上一级行政单位申报。为了能更好的做出既符合行政单位要求的又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预算,事业单位在做预算之前可先向上级汇报本单位的情况与想法,并请上级行政单位预先下达预算控制数。
下属事业单位需要向上级行政单位申报预算,预算批准后需要按照批准的预算实施,并定期将实施情况真实的向上级行政单位反映。
上级行政部门可以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统一的收支管理,实行定额、定向拨款。
事业单位应主动向上级行政单位汇报自身单位的具体情况,有助于上级行政单位做出符合事业单位本身的预算。上级行政单位应当根据下属事业单位的年度计划和相应的支出需求,结合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和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考虑上资产占有和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制定出有利于下属事业单位发展的、可实行的预算。
下属事业单位在实行预算时也应注意:事业单位应当严格的按照预算活动。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地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原则上不予调整。除非情况特殊确实需要进行调整的,事业单位可以依照程序向上级报送报送、审批。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上级行政单位的规定决算,及时向上级单位审核汇总。行政单位在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控制时因对事业单位的决算工作加以规范,加强它的决算审核和分析工作,使其决算结果能够真实、准确、完整。
二、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
事业单位收入是指有日常活动所产生的,会引起单位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并与所有人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资产总流入。事业单位收入管理时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的取得,必须符合上级行政单位所制定的规定,并及时入账,如实填报;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三、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
支出是指资产的流出。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为了获得另一种资产或者是为了清偿债务所发生的资产的减少。
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是指对事业单位所有支出的预算做整体规划和管理的一种方法。需要分析事业单位的支出模式,确保资源在多种支出分配中得到最优的分配类型。制定符合单位自身的支出管理方案,并得以实施,发挥效果将能大大加快单位对供应商数据的更新速度,使采购人员获得更准确的信息做出采购决策,同时也可以把事业单位内所有供应商的数据库都整合进来,有效的避免出现重复的供应商。支出管理还能够发现低效率的采购,并尽快的进行纠正。
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应采取的措施: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支出应当全部纳入单位的预算中去,各项财务支出预算的审核、处理应当按照上级行政单位审核批准的方案实施。事业单位的支出应该按照上级行政单位的规定,符合其规定的开支范围,建立起完整的支出管理制度,对于节约潜力大的支出进行重点控制,管理薄弱的支出进行重点管理。事业单位从上级行政单位取得的项目资金,应当用于上级行政单位下发批准的项目,或者上级行政单位批准的用途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且按规定定期及时得向上级行政部门报告资金的使用情况,随时实时接受上级行政单位的检查监督。事业单位完成上级行政单位下发、批准的专项项目后需要向上级行政单位报送该项目的支出决算和资金使用效果的说明报告书。事业单位在对票据进行管理时也要注意,要依法严格的对各种票据进行审查,保证票据来源的合法性,内容的真实性,并且正确的使用这些票据,不得用虚假票据代替做账。
四、事业单位的结转与结余管理
结转是指单位在期末结账时将一账户上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到另一个账户中去。一般而来说,结转结束后,转出账户将没有余额剩余。
结余是指年终时将单位一定时期(一年)的各项收入、支出进行抵扣,相抵后的余额。结转与结余主要是在期末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事业单位在进行结转与结余资金管理时应专项注意上级行政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拨款资金的结转和结余,并严格按照按照上级行政单位下达的规定执行。
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单位过去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经济资源,或是由事业单位所拥有的或者所控制的经济资源,或是预期在未来能给事业单位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都属于事业单位的资产。
行政单位在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管理时应采取的措施: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认真做好单位的记账工作,并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且定期向上级行政单位进行结果汇报;年末时,事业单位各部门还应全面的进行清查盘点,对单位资产的盈亏等数据及时的进行处理并向上级行政单位汇报报备。事业单位的开户银行和存款账户,应当及时向上级行政单位报告、审批,并由升级行政单位进行统一的管理。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应收账款和暂付账款的 管理,严格控制应收账款金额,并及时进行清理,避免长期挂账。事业单位的资产增加时,应当及时登记入账,并向上级行政单位汇报登记;减少时,也应当及时向上级行政单位汇报,并进行账务处理。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前应先向上级行政部门汇报,获得允许后方可处理。处置时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进行资产评估,进行处理。
六、事业单位的负债管理
事业单位负债是指由事业单位过去的交易或者项目所形成的实时义务,或者预期会给单位带来 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是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负债管理时应采取的措施: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资金收入,都应当严格按照上级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的上缴,不得隐瞒、滞留、坐支、挪用和截留。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暂存款项的管理。不允许将本该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纳入暂存款项;对各种暂存款项应该及时的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七、事业单位的财务 报告和财务分析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是指能反映该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具有 总结意义的书面性文件。财务分析是依据所提供的财务 会计核算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对该单位财务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并根据资料做出分析报告和评价。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因做到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并能够认真准确的对所作出的财务报告进行报表分析,定时按照规定向上级行政单位报送。
八、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
预算管理、支出管理、收入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负债管理、资产管理等都是事业监督范围。事业单位财务的监督应该做到事情发生前能够了解勘察、事情发生时实施跟进及时知道事项的进展情况、事情完成后进行总结相结合,不仅要实施日常监督,有特殊事项时还应专项监督,形成全面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
九、结束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是:编制合理的单位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能够完整、准确的编制单位决算,真实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依法 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事业单位经济核算标准程度,实施绩效评价,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为了使事业单位的日常 工作过程中的财务行为更为规范,上级应当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监督督查工作,这样有利于下属事业单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 发展。下属事业单位也应严格按照上级行政单位制定出来的规则进行活动。
行政单位财务论文范文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和地方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财产的安全,关系到不同单位的公平分配。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体现了它的不适应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现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 管理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财政方面改革的制度、措施,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
2、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普遍重视不够,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未设立内审机构,使得单位内部稽核制度不健全。二是内部控制的体制不畅,有的单位对于会计岗位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不合理,业务交叉,职责不明,会计监督流于形式。
3、预算管理不健全,与实际支出有较大的差别
现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一般都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要钱和花钱,对《预算法》和编制部门预算重视不够。其一,部门收支预算不够细化,有些单位虽然进行了分解细化,但出于种种原因,细化范围有限,没有涵盖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进而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其二,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值浪费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其三,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其四,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而轻效果,对于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在预算执行评价上,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的预算经费和资金的使用效果难以做出正确完整的分析评价。不少单位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偏差很大,根本反映不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无法体现预算的计划作用。
4、票据管理不规范
首先,有些单位对于发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位没有制定票据管理制度,有的有制度也是流于形式。其次,有些预算单位未建立票据领购缴销制度,使用不规范票据,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5、财务人员素质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特殊性,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专职的会计人员,兼职人员无证上岗,人员频繁变动,有些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能力差,导致会计基础工作差,表现为: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购买实物没有验收单证等。
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因素
1、现行的会计制度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
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财政部根据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分别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行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分离。但随着行政单位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综合改革的深入,现有的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
2、会计科目不能全面清晰反映其实际情况
由于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与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往来增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业务时,运用会计科目混乱,不能正确反映其资金动向。现行会计科目体系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要求。
3、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与执行中存在缺陷
第一,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的还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隐患。
第二,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不能打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第三,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收入和支出在时间和数量上造成脱节的问题。一是不管项目是否能批准,其前期经费使用都在经常性经费中列支,挤占了经常性经费。二是由于资金来源一时难以到位,项日经费只有支,导致项目经费红字,甚至难以正常结转。三是项目立项后,款项也已到位,但由于部分是为了争取上级部门资金而立项的,或实际条件发生了变更,没有实际支出,最后将这部分资金移用到其他项目。四是项目完工后结余不上交或转入经常性经费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
4、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很少重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不合理、执行效果较差。一是费用审批程序不合理。目前对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缺乏事前控制。很多单位费用开支实行的都是事后“实报实销”,“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二是部分不相容岗位未适当分离、职责不明。有的单位内部岗位责任不清,存在着谁收费谁领取核销发票、坐收坐支现象。有的没有按票据领销与票据使用岗位相分离原则,收入没有按时解缴。有的单位资产保管、处置与报账会计职能未分离。有的单位经手人、审核人未分离。
5、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分离,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实行集中核算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是由于单位的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业务相分离,会计核算中心很难全面及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对于具体业务和资金性质来源不了解,制约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二是资产管理与核算管理分离。会计核算中心按照行政事业会计准则和单位的具体情况,登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单位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相对形成明细账和实物管理的分离,造成账实不符。三是会计集中核算的体制应要求单位加强其内部管理,但在初期不经意或误解了会计集中核算的职能和作用,反而弱化了单位自身财务管理建设。四是会计集中核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装订后原则是第二年初返还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这不利于各单位及时查阅资料,从而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对单位的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1、制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对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梳理,对完全企业化管理或政府已决定改制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一些以事业收入为主的事业单位,如高校、医院等,可暂时先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等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改革、事业改革全部到位后。再将进入市场运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退出预算单位会计系列,适用企业会计,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则改变现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分开制定的做法,将之合并为一个制度,称为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将现行两套制度会计科目,根据日前的核算需要和管理要求,进行必要的归并和调整,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系统。
2、强化内部控制管理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单位内部应按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设市财务管理相关岗位、明确职责。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预算执行的合规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主要审核单位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审核单位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审查单位资产和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审查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审查单位重大经济事项的制度和执行情况。
第三,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应清理过时不适应当前情况的内部各项开支标准等财务管理制度,对财政未明确开支标准的制定实施细则,从而加强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事前控制。二是应规范凭证流转程序。对一些授权审批的权限应明确细化,对一定金额以上的单笔开支,应实行集体讨论决定。
3、加强资产和资金管理,科学配置单位资源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配备专职人员对资产进行管理,彻底打破目前财产物资分口管理散乱、难以清理、调拨的局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制度、统一调拨的完善管理体系,完善资产合理流动。
第二,加强会计核算。单位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进行价值管理和恰当的数量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进和转让,原则上应先经评估讨论通过后方可进行;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加强产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要及时清理往来款项,特别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和数量较大的欠款要重点清理,通过清理优化单位的资产状况,进一步保证资金的安全。
4、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部门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头戏”。
第一,坚持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并重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要力争将单位各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要坚持按项目、按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因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二,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各单位都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制定费用消耗限额及定额,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要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从严控制专项资金中列支各项费用,确保专款专用,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促进专项资金进行规范核算。
第三,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部门预算评价体系,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如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
5、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强化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在财务人员中普及法律知识,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律责任;二是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抓好继续教育工作,同时,开展好职业道德教育;三是实现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科学合理分工,使之职责明确,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四是重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吸纳及培养,培训一批精通业务、讲求实效、遵守法纪、顾全大局、坚持原则的财会人员,安排有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并赋予应有的权力,实现资金有效运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6、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依法理财观念
认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财政部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等,充分认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形成“以为国理财为荣,以浪费国家财产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使每个单位上至领导,下至普通职工都能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成为为国理财的模范。
【参考文献】
[1] 王东伟:健全财政动态监控体系 推进预算执行透明度建设[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11).
[2] 张家旺: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2).
[3] 张通: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2)
浅谈行政单位财务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