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学论文相关范文
企业伦理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涵盖企业内外部道德关系而形成的企业特有的伦理理念、伦理观念、价值目标、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精神、道德传统及道德实践的总和。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伦理学论文相关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企业伦理学论文相关范文篇1
我国企业伦理研究的理论述评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益最大化”这一价值导向引发了诸如:企业丑闻、企业与政府、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复杂化、同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企业内部矛盾的增长、企业活动的混乱状态与非人性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通过激发企业长远发展意识实现企业内外伦理关系的协调发展,这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更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顿市场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可见,研究企业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伦理;企业道德;伦理关系
一、企业伦理的产生与发展
企业伦理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基于内外部因素影响下,所逐渐形成并贯彻执行于企业整体及其内部各构成要素之中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并通过提供善恶价值尺度,给企业行为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于企业伦理问题研究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企业伦理兴起阶段
目前,尽管专家、学者对企业伦理的兴起年代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有的学者认为企业伦理兴起于19世纪50年代美国,有的学者认为是19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但是一致认同企业伦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74年11月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召开的第一届企业伦理学讨论会。这一阶段主要讨论的是经营者和企业家个人的责任。
2 第二阶段:企业伦理的深化发展阶段
19世纪70~80年代,企业伦理在加拿大、西欧、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得以发展,企业作为组织本身逐渐成为伦理学要求和期望的对象,并在这一时期从理论上区分出公司法人伦理与公司中的个人伦理是企业伦理学中两个不同的层面;学者在对经济活动与道德活动的关系进行探讨的过程中也行成了企业伦理的基本理论:功利主义、义务论和德性论;通过对三百多种对“企业伦理”这一术语定义的整理,美国学者P·V·刘易斯对企业伦理重新进行了界定:企业伦理是为企业及其员工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道德提供指南的各种规则、标准、规范或原则。这一时期企业伦理课程正式进入大学,除了在大学哲学系、社会学系以及神学院开设企业伦理课程外,企业伦理课程教育主要扎根于大学商学院或工商行政管理学院以对未来企业界的领导者进行超前教育,这一时期在在争论中企业伦理理论得以不断发展,在这一时期学术界对于企业伦理的关注远比企业界对企业伦理的关注高。
3 第三阶段:企业伦理的全面发展阶段
90年代以后,企业伦理作为企业的一种发展战略受到国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企业伦理学从对某一企业、某一地区的企业伦理问题的研究转向了对不同地区之间企业伦理的比较研究和对全球企业伦理的研究,从单向研究转向了跨学科研究,企业伦理学开始向一门成熟的边缘学科的目标迈进。首先,在研究主题上,对区域伦理的比较研究和对全球企业伦理的研究得到了强化;其次,在企业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上,90年代人们更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学科中的新方法和新模式的引进使企业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大大丰富起来。这种情况下,国外企业伦理学界开始关注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的企业伦理学的性质和地位问题。
二、我国研究成果总结
我国学术界在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也开始真正从学科的视角对当代中国企业伦理进行有意识地研究。
1 对国外企业伦理产生根源、发展、现有成果及可拓展空间的研究
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献法,通过对国外企业伦理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的整理,进一步理清企业伦理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将国外对企业伦理的定义及研究内容、企业伦理的基础及其框架、企业伦理主要理论模型、企业伦理的作用机制、不同国家地区间企业伦理发展的程度、企业伦理学科发展所受到的限制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呈现在国内学者眼前。以曾志伟为例,其认为战后日本企业经历数次经济危机的冲击而依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与日本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科学的企业伦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中国企业的启示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价值为最高取向,坚持诚信的基本规范,保持企业伦理建设的中国特色。
2 结合我国国情对企业伦理所做的探索性研究
这一类研究又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企业伦理发展历史脉络的研究,在梳理发展脉络的同时,分析企业伦理的研究对象、企业伦理学在我国的学科定位等内容;另一个方向是结合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伦理研究。通过两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从纵向上展示了企业伦理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同时从横向上展示了企业伦理在我国发展的程度。
3 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对企业伦理所做的拓展性分支研究
(1)出现了企业环境伦理、营销伦理、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公司治理伦理、企业伦理文化、跨国公司产品创新中的生命伦理、虚拟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安全伦理企业生态伦理、企业会计伦理、企业技术伦理、领导者伦理、企业责任伦理等方面的分支研究;其次,学者们对企业伦理的必然性及经济意义(涂桂华,2009)、企业伦理模式形成的外部要件、企业伦理的功能与构建、企业伦理公平机制、企业伦理形象等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
(2)国内学者从质量管理、利益相关者、科学发展观、文化价值观、核心竞争力再造、网络时代发展、企业公关等不同的视角对企业伦理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在研究对象上,从普遍性的企业伦理研究逐步深入到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问题。左励明认为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主体的重要成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增强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胡利琴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之一,在伦理建设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
三、研究成果评述
1 从研究方法上看
从目前搜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对于企业伦理的研究基本上采用的是文献分析法,一方面通过对中外企业伦理文献进行分析来界定来理清企业伦理发展的脉络、企业伦理的概念、企业伦理的研究内容、企业伦理的框架、企业伦理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结合新闻报道、实际观察来探讨企业伦理的缺位对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良影响,由此显示出现有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单一性。
2 从研究内容上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关于企业伦理的研究更加具体化,不断丰富和完善丰富,许多分支研究不断出现,不仅反映了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趋势,也说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但国内学者基本上都致力于呈现企业伦理的理论全貌,目前大量研究均停留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存在一定距离,相较于国外企业伦理的跨地域比较性研究,国内的研究在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方面所做的研究仍然比较少,而企业伦理所具有的文化理念特性则决定了地域间企业伦理必然存在差异性。
3 从研究对象上看
从所查阅的文献资料看,普遍性的企业伦理研究居多,而针对某一特定对象或某一具体范围的研究相对较少。尽管近年来有涉及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尚少,而且研究也未形成一定的体系。
4 从研究结果上看
针对企业伦理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呈现了一定量的普适性策略,诸如:完善法制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宣传力度、增强伦理意识等等,然而这些普适性建议之外则没有太多针对性强的建议和内容。
从以上的综述可以看出,就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关于企业伦理的研究更加具体化,许多分支研究不断出现,不仅反映了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趋势,也说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
但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学者基本上都致力于呈现企业伦理的理论全貌,目前大量研究均停留在理论层面,研究成果呈现了一定量的普适性策略,这与实践层面存在一定距离。相较于国外企业伦理的跨地域比较性研究,国内的研究在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方面所做的研究仍然比较少,而企业伦理所具有的文化理念特性则决定了地域问企业伦理必然存在差异性。此外,就研究方法而言,与国外的研究方法比较尚存在差距。
西方在企业伦理方面有较长的研究历史,有关研究逐步与发展研究和发展管理相结合,对我国企业伦理的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中国的政治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社会阶层多元化、多民族的特殊性等国情需要我们从实际国情出发,从管理学、伦理学、文化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角度对我国的伦理建设进行研究,提出可供借鉴的对策。以促进我国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
企业伦理学论文相关范文篇2
探析我国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问题
1.引言
当前在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这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而且加剧了社会道德风险,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因此,系统地分析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失范的现状,并探索出现阶段加强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对策是迫切需要要的。
2.当前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失范及危害
2.1 当前中小企业伦理道德的失范现象
我国中小企业伦理失范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种:
(1)企业内部人员的伦理问题,主要指企业主和员工道德素质不高。如管理者的伦理意识淡薄,利用权利追求自身利益,将国有财产非法私有化;有的则通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各种违法行为获取高额利润。同时部分员工缺乏纪律习惯,伦理观念薄弱。比如由下岗职工转移而来的员工可能残留落后的“大锅饭”意识等,不适合现代经济发展需要。
(2)企业管理非人性化现象严重。中小企业现在大多是私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着惟我独尊、“我说了算”的“霸王式”伦理的作风,不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不关心尊重员工、随意压低或拖欠工资、忽视员工培训,造成企业员工产生离心倾向。而在劳动条件上,生产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缺乏防护设施。
(3)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中小企业热衷短期利益,的对社会责任常常忽略不计,常常偷税漏税,逃避社会责任。在生产上,假冒伪劣产品、有毒产品频频被暴光;在营销上,对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纠纷采取回避态度等;在生态环境方面,则通过夜排等方式污染环境。
2.2 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中小企业伦理失范对企业自身、社会及自然环境都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危害性。
首先,制约着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若不重视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就失去了增强企业声誉、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的途径,企业文化建设无从谈起,不利于长期发展。此外,企业内部伦理关系混杂,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欺诈,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不人性化,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倒闭风险剧增。
其次,败坏社会风气,增加社会交易成本。中小企业伦理失范将导致社会风气恶化,社会交易成本增加。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信奉“官商经营”、“红顶商人”,“权力寻租”现象屡禁不止,大搞权钱交易,使企业间失去公平、公正、合法的竞争环境,社会平等机制遭到严重的破坏。
第三,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不断被污染,人类生存空间被迫缩小,导致人们身体健康恶化;此外,大量矿产资源被掠夺性开采,土地被挤占或抛荒,河流被污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一纸空文。
3.中小企业伦理失范的成因分析
3.1 思想认识偏差
中小企业由于固有资本少,容易产生经济利益上的短视行为。许多中小企业错误地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将造成产品成本增加而违背利润最大化原则。有的企业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甚至歪门邪道搞关系、走后门。这种只要企业利益不顾社会责任的错误观念,使得一些企业对伦理道德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他们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要求讲究企业伦理的对立起来,看不到伦理建设给企业能带来的长远发展的支撑作用。以牺牲道德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道德作为意识形态对经济的反作用,是错误的认识,最终必将陷入庸俗的经济决定论。
3.2 体制改革滞后
政策的缺位产生了伦理陷阱。秩序制订的滞后使中小企业行为偏向于非规范化的操作。企业在政府尚不能涉及到的或力度不够的领域,受“经济人”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思想影响,违背道德、违背政策的行为随处可见。三角债、两本帐、“小银行”、假破产等,还经常打打“擦边球”。可见,体制上的改革滞后造成秩序的滞后,而秩序的滞后又促使中小企业偏向非规范化操作方式,可非规范化操作方式并不能给企业带来良性发展,只有在规范性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如道德、习俗等)共同约束下,企业才能健康成长。
3.3 价值导向错误
唯利润论是产生中小企业伦理失范现象的根本性的导向原因,但企业生产唯利润的价值导向是应该批判的。“目的论”的存在导致了手段上的非道德性,盲目地以单一经济目的来释解手段,使手段在价值导向上受到伦理的责难也是自然的。这种以经济利益为唯一性的价值观是转轨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易于混乱的经济根源。
4.加强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对策
4.1 外部建设: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外部环境
(1)加快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为了弥补法律上的漏洞,政府应将紧迫的企业伦理道德行为上升为法律法规,通过刚性手段强制性地使企业遵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对不遵守企业伦理道德规范而造成不良后果和社会危害的中小企业,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力度。
(2)强化社会监督,约束企业行为。
社会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多种监督主体对其行为进行监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随之越来越激烈,在经营活动中稍有不慎,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应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监督机制,约束企业的行为,恪守企业伦理道德底线,从而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外部市场环境。
4.2 内部建设: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内部伦理道德建设
(1)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伦理文化。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整个员工群体所接受的共同观念,是企业凝聚力所在。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应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以牺牲道德代价来牟取短期利益,要以员工为本、以消费者为尊。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可以处理好企业与员工、消费者、政府、环境间的关系,有效规范企业的道德行为,防止道德滑坡现象的产生。
(2)提高管理者伦理道德素养,发挥率先示范作用。
管理者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导人,其伦理道德素养决定着企业的性质和风格。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学习、实践、内省等途径加强自身理论知识,提高伦理道德素质的修养;此外管理者还要牢牢把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这条主线,以平等、真诚友好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员工,真正体现员工个人的自我价值。
(3)重视员工伦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道德自觉性。
对员工的伦理道德教育是企业伦理理念得以转化为员工的内在品质,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进程中重要的环节。员工的伦理教育培训不应该是呆板和枯燥的,应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内在道德情感、信念和责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对企业伦理的认识和履行伦理道德规范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