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企业研究的论文范文锦集
下面是关于企业研究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近年来快递业务量逐年大增,市场需求巨大,行业发展迅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球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快递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我国快递市场蕴藏着无限商机。较低的进入门槛使得民营快递企业迅速增加。民营快递企业同时具有价格低廉、服务及时及经营模式灵活的优势。民营快递在同城快递上至少比EMS和外资快递便宜2倍的价钱。凭借其灵活的价格优势,在快递物品不是很贵重的情况下,大多的消费者是看重民营快递“价廉物美”的特点而选择它。在服务上,很多的民营快递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这种运营模式也为其积累了一定的客户。民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机构比较扁平,管理比较方便,民营快递灵活的经营模式使得效率大大地提高。这种灵活的经营模式相对国资快递业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民营快递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这些民营快递企业如何克服自身问题,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使这些企业能够更好地参与快递行业竞争,创造企业价值,在当前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
一、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SWOT分析
(一)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优势
1.价格优势。民营快递企业的服务价格比较低,据了解无论是同城快递还是城际快递,都比E M S 节约5 0 % 。
2.空间上的优势。我国幅员辽阔,民营快递企业的战略定位可以在区域性和快递服务的差异化和专业化上下功夫。
3.服务时间灵活。有些民营快递企业实行“二班制”或者“三班倒”,民营快递公司不论何时只要顾客一个电话,服务人员就会主动上门收取快件,正常情况下次日就能到达。
4.服务方式灵活。飞机、轮船、火车等不能做到的业务,他们可以用摩托车、自行车、马车解决。
5.本土化优势。民营快递企业对国内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行为等更熟悉,更容易和消费者直接沟通。
(二)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劣势
1.资金不足。快递企业是资金投入比较大的行业,国外快递巨头每年都以几十亿的投入来扩大和完善服务,而民营企业几乎都是以十万、二十万的投入,并且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2.管理水平低下。我国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缺少长期的战略目标规划,很少制定与业务相关的销售、服务战略等,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3.信息问题。民营快递的报价、查询、信息反馈不及时,大大影响了其服务质量。
4.人才短缺。很多民营快递企业创立时期都是从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员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教育的较少。另外由于工作待遇、工作环境与外资快递企业和国营快递企业差距巨大,很难吸收物流专业人才。
(三)民营快递企业存在的机会
1.入世广阔的市场前景
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快递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放。繁荣的国际经贸往来和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都将极大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并带动物流业的发展,从而扩大快递业市场,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获得发展机遇,创立民族品牌提供绝好契机。另外,国际快递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
2.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快递市场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快递市场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规模的增长呈线性正相关,其与GDP的增长比例约为1:3。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3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经济将保持年均7%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商品和服务、资本流动规模将显著扩大,商品、信息和资金流通等也将日益频繁,社会对快递业的需求必将快速增长。
3.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业在近几十年里发展尤为快速,其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既是其它产业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各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物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亏损、倒闭、裁员时有发生。2009年2月,我国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这将对物流业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快递业作为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随之得到长足发展。
4.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改变贸易形态的同时,改善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环境与系统,引发了全球采购领域的深刻变革。伴随着以阿里巴巴、淘宝、易趣等为代表的B2B、C2C网站的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生态圈的形成,交易总额的迅速增加,给快递业带来广阔市场前景的同时,也给其业务运作提出更加规范严格的要求。各类型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撑平台。
5.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我国近年来加大投资力度进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各体系相互促进、补充,形成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生产生活-20-需要作出重大贡献。我国重点建设的由高速铁路、公路、民用航空组成的快速客运系统,以及由铁路、公路干线组成的快速货运系统,为物流速度的大幅提升和快递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四)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的威胁
1.国际快递巨头抢滩中国。国际快递企业于2005年底我国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之际,自动获得国内快递业务经营权。全球四大快递巨头凭借悠久的历史和品牌优势、雄厚的资金、庞大的服务网络、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及信息、技术设备,称霸国际快递市场,并在我国国内快递市场迅速扩张。他们纷纷加大投资,拓展网络,甚至采取低价的恶意竞争,抓住一切时机抢占中国的快递市场。
2.中国邮政速递不容小觑。中国邮政快递自开办以来一直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和好评。2007年初,伴随中国邮政系统的政企分家,从事竞争性业务的EMS离开政策垄断的庇护,成为真正的经营实体,积极投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EMS和e邮宝凭借发达的实物运递网络、良好的品牌形象、较强的通关能力和宝贵的快递经营经验,在国内异地快递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给民营快递业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
3.同行企业过度恶性竞争。目前全国各类民营快递企业1万多家,随着竞争的越演越烈,快递市场由暴利转入微利时期。在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少于政府监管,各企业良莠不齐,形成低层次的无序竞争,出现互相争霸、互挖墙脚、低价抢客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甚至出现损坏行业形象的事件。低价这把“杀手锏”为民营快递企业赢得广泛的市场需求的同时,也造成其整体利润水平的下降和服务质量的低位徘徊。
4.上下游存在制约作用。伴随业务量的大幅提升,快递市场上较大的供应商和购买者逐渐拥有更多的讨价还价能力,甚至具有了对快递企业进行引导和规范的能力。对于政府、快递专业人才和技术提供商等上游供应商而言,其政策制定、融资难易、人才待遇、设备采购与信息网络建设等问题对快递业的盈利能力均造成重大影响。快递企业的下游购买者多而分散,业务量虽小但需求差异巨大,随着快递业激烈的竞争和信息的快速传递,他们可以要求获得更加质高价廉的服务。
二、我国民营快递业发展策略
面临以上的种种问题,民营快递企业只有采取合理的发展策略,取长补短,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上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1.正确的市场定位。提供差异化服务,根据不同竞争对手和客户采用不同的竞争手段。不再去和邮政法争论350g 还是50g 的问题,根据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细分市场,该放弃的要放弃。确定了目标市场,还要坚持,不盲目的多元经营,才能做到优势集中。
2.制定合理的战略。民营快递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战略,从而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使公司的发展具有长远性。
3.柔性化服务。如提供代办商业手续、单证传递、代购代修等会使民营快递企业更具吸引力,而且要把这些擅长的业务做精。
4.创建品牌。民营快递企业也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对其进行合理的营销。
5.提高信息化水平。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与顾客建立良好的互动与信息沟通模式,能够提供及时、准确地货物跟踪与查询服务。
6.人员培训。由于资金和环境的限制,大量引进专业人才并非明智之举,应该把主要精力用于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尤其是从业时间长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
7.资源整合,适时寻找合作伙伴。民营企业存在资金的缺口,可以考虑寻找合作伙伴,同国内资源重组、整合优势,形成规模效应,扩大快递网络。另一方面还可以迅速提高管理技巧,掌握现代物流运作技术,获得投资资金。这里注意要在不同的市场定位中相互合作,尽量避免同质化,共同开发速递服务市场。民营中小企业必须尽快做大做强。目前低端的国内快递市场, 已经由暴利时期进入了微利时期, 民营快递公司在原始积累过程中主要依靠“加盟”、“连锁”等形式发展, 这是一种松散的合作方式, 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很难继续向前发展。在目前的资金和技术条件下, 民营快递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 从内部寻求改变力来做大做强对绝大部分民营快递企业来说很困难, 只有通过企业间整合及建立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 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为快递市场提供成熟而健全的服务体系, 否则将面临企业生存的危机。尽管现在的快递市场状况与当年家电及汽车制造业竞争一样, 是一条充满困难和坎坷的道路, 但中国民族的快递巨头只能从这些企业中产生, 随着市场的开放, 民营快递企业将逐渐分化, 重新洗牌, 这是快递市场发展的必然所趋。
8. 坚定自己的优势。例如有价格优势、本土优势、市场优势等,对这些优势要坚持。
9. 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客户服务。对于跨国的大客户来说,利用科技和各种基础设施等资源为其度身定做有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金融服务等各种快递物流的增值服务,以便让他们能专心其核心业务,将有利于我们收复在我国国际市场快递的份额。而对于那些在欧美国家企业将非核心环节外包的契机中崛起的,已经成为快递巨头新目标的我国中小企业,如果我们能够提供更人性化的,在经济上适合他们的服务,我们将能抓住机遇,招揽这一部分客户的业务,从而提高市场份额。
三、结束语
商场如战场,快递市场正是群雄纷争的一块沃土,希望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应该迅速找到站稳脚跟的核心竞争力,克服自身的局限,在我国的快递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民营企业员工培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现代企业对人的认识与传统企业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传统企业通常把人看作一种工具或手段,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对于企业来说,是同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一种资本形式。当然,既然是资本,就需要进行投资,只有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才能保持和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因此,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现代企业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民营企业相对于其它企业组织而言,在物质资本的竞争上往往不具备竞争优势,更应当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来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进而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但现实是,员工培训作为一种企业投资行为,风险与收益必然同时存在,培训既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又不可避免地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很多民营企业正是出于对培训风险的担心,不敢加大对培训的投入,从而对企业和员工的自身发展形成一种制约作用。分析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内涵、原因,提出防范培训风险的有效对策,对于促进民营企业的自身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员工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内涵
培训风险是指在企业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结果上,由于组织、观念、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培训风险大致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培训观念风险〔1〕。培训观念风险主要指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缺乏科学的认识而可能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培训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需要企业有正确的培训理念,需要管理层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如果管理层缺乏对培训的科学认识,势必会对培训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
2.培训技术风险。培训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培训程序、培训方法、培训技术的不合理而可能对培训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如在培训实施前不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人员的培训方法选择不当、培训过程缺乏严格有效地控制等,都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3.培训贬值风险。培训贬值风险主要指培训后学员没有能将培训中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进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培训与企业其它经营活动不同,其效果转化往往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员工对学习内容的遗忘、生疏,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培训的内容缺乏应用的环境,培训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4.人才流失风险。人才流失风险主要指培训后员工不愿继续留在企业,选择离开企业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培训后的人才流失不仅导致企业的培训投资无法收回,如果人才流失到其它企业,尤其是企业的竞争对手那里,企业花了培训费用却为别人培养了人才,企业则要承担更大的机会成本;同时,人才的流失更会使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流向其它企业,这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二、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成因
1.企业对培训认识的不足
培训是一项涉及到企业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工作,需要企业各个层次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支持,而不同的管理者由于其对待培训的观念不同,对待培训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当前,很多民营企业的领导,仍然缺乏对人的科学认识,没有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培训对于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行,如有的管理者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对员工进行培训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员工在培训后,提高了其工作能力后有可能会跳槽;还有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效益好时无需培训、效益不好时无力培训等,这样的管理者就不会重视对培训的投入,进而导致培训观念风险的产生。
2.科学培训管理体系的缺乏
员工培训是一个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动态过程,需要在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的约束和指导下运行,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体系,或培训管理体系本身的不健全,都会导致培训风险的产生。当前,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因素的限制,往往没能形成一套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获得成功的前提,是提高培训针对性的保障,但很多民营企业在培训正式开展以前,没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员工的资质水平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而是主观确定培训的对象和内容,从而导致培训内容、形式、课程与企业目标和员工需求不一致,难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培训流于形式化;第二,缺乏完善的培训计划。一些民营企业开展培训时没有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使得培训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规范,培训成为一种无序和盲目的行为;第三,缺乏严格的培训效果评估。一些民营企业培训工作随培训课程的结束而结束,缺乏对员工参与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这既难以对学员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压力,又无法根据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工作的委任调整,造成培训效果的转化障碍。
3.人力资本的主动性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根本区别体现在其具有主动性,人会根据自身环境的变化主动的寻找市场、实现自身价值〔2〕。企业员工经过培训后,受训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高,其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当企业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产生更换工作和环境的愿望,不断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以满足内在价值需求。因此,企业通过培训投资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的同时,也会因员工工作选择面的扩大而面临员工流失的风险。
4.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守的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对员工产生强大的导向和指引作用,形成企业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组织、体制、制度等硬环境的建设,但对企业文化软环境的建设却重视不够,使得企业缺乏一种对员工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不够这更易造成培训后因学员能力的提高而产生的人才流失风险。
5.培训效果的滞后性
培训效果的典型特征之一在于其具有滞后性,也即培训课程结束后培训活动的效果一般不会立刻体现出来,它需要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内容的运用、转化来体现,而这极易导致培训的贬值风险:一方面,如果学员培训后缺乏运用所学知识的环境和机会,学员对培训内容就会产生遗忘、生疏现象,从而导致培训效益的流失;另一方面,如果培训后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出现调整,如转产、工艺改造、产品结构更新等,都会使正在培训或刚培训完的内容失去应有的价值,造成培训的贬值风险。
三、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防范对策
1.转变培训观念,提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企业缺乏科学的培训理念。因此,企业必须转变培训是一种成本的观念,而必须认识到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是企业获得长远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培训虽然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员工对工作的胜任能力,增强员工间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它同企业的其他投资形式一样,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2.完善培训体系,规范培训流程
健全的培训体系是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培训工作的支撑框架〔3〕,民营企业应加强培训体系建设,规范培训活动的流程,避免员工培训风险的产生。第一、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全面客观地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培训需求信息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企业的发展战略、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员工个体的特征。企业的培训必须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岗位的工作任务服务的,但也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体的特征,只有同时兼顾企业、工作和员工的需求,培训内容、对象、方式的选择才具有针对性,培训才能成功;第二、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企业应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考虑企业的培训需求与可能,确定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为培训的有效实施提供约束和规范;第三、进行严格的培训效果评估。在培训活动结束后,企业应严格对学员参与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论对学员实施公平的奖惩,从而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培训的效果。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优秀的企业文化对降低培训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强调企业与员工的利益一致性,帮助企业和员工树立合作的伙伴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员工的自我发展和成长需求,从而对员工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使员工心甘情愿的留在企业,为了企业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民营企业应在重视组织、体制、制度建设的同时,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降低员工培训的流失风险。
4.增强法律维权意识,限制不合理的人才流失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合理现象,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价值的内在要求。但无序和缺乏法律规范的人才流动,却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消极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在对员工开展培训以前,应增强法律维权意识,可利用制度或合同的形式,根据培训内容和投入程度,与学员签订培训协议,就有关培训经费、服务年限、信息保密要求、违约责任等方面形成约定。如企业急需的培训,由企业全额承担培训经费,员工个人申请的培训,由企业和个人共担培训经费,或由个人完全承担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企业对员工进行提职或加薪作为回报;同时,如果培训后学员违反协议规定擅自离职,企业可根据协议要求赔偿,从而使企业的培训投资损失降到最小。
5.创造培训效果转化的环境,促进培训效果的迁移
为了降低因培训效果的滞后性所带来的培训的贬值风险,民营企业应注重在培训后为学员创造培训内容应用的环境,促进培训效果的迁移。第一、强化企业环境预测能力,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实施培训。企业在确定培训的内容、选择培训的对象时,不仅应考虑当前工作的要求,还应考虑企业未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考虑企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只有将培训工作与企业战略目标相整合,才能使培训真正符合企业的需要;第二、为学员提供知识应用的机会。培训后学员能否将学习内容迁移到工作中去,一方面取决于学员本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企业的配合和支持,企业应注重为学员提供知识应用的机会和环境,鼓励学员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学员应用培训内容取得的成就给予及时肯定,激励学员应用培训内容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效果的转化。
企业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2.企业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