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工商管理 > 企业研究 > 关于企业发展与高校教育机制融合发展的研究论文

关于企业发展与高校教育机制融合发展的研究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关于企业发展与高校教育机制融合发展的研究论文

  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的层次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和教育的功能机制三种基本类型。三类机制以及每类机制中的三种机制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又有着必然的联系。以下是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企业发展与高校教育机制融合发展的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关于企业发展与高校教育机制融合发展的研究全文如下:

  1.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当前这一时期世界战争结束多年,国际形势相对稳定,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的发展显现出强大的后劲。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因为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因此当国家内总体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时候,相应地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一批新的高等学府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这些以教育为主的一般本科院校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探索之路。而同样地,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新升本科院校的出现,使无论是教育决策者还是管理者,亦或是教育一线的教师或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学校该如何发展,学生该如何发展成为必须去思考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高校扩招,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在一定程度的解决了受教育的公平问题,而同时也标志着高等教育不再属于传统的精英式培养,如今的中国高等教育依然迈向了大众化阶段。考生逐年减少,高校不断扩招,这使得我国国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上升,各种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再加上国际经济一体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当然,这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首先,如何协调好教育中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即如何保证学生毕业的质量?其次,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必然会引起社会劳动力的结构变化,如何面对劳动市场的需求和高校出口人才的层次匹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大众化阶段还应该继续高等教育传统的精英式教育模式吗?否然的话,我们如何面对当今的教育现状和社会现实?应当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于是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改革--承担大众化主力的,直接面向经济,社会,管理,服务一线的大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发展。

  当前高等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大批行业和地方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形人才。这就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将会大大地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就如何深化高等驾驭领域综合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两个机制: 一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二是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这基本锁定了高校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方向。

  2.科教融合,校企共同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实例分析

  伯顿.克拉克[1]曾经为我们分析:稳固地建立大学在现代社会的合法性需要从更为宽广的视野确立以下三种基础:

  (1)包含高深学问和普遍知识,以人的终极目的为基础的只是追求

  (2)社会需求(needs)。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满足社会的需求。小到社会活动志愿者大到社会需求的人才。但大学所提供的并不仅仅是社会所想要的(wants),更重要的社会所需要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夏天特别热的时候,你需要喝一杯冰汽水,而我只有一碗女儿红。尽管从经济角度来看那一碗女儿红的价值时远远超过一杯冰汽水的价值的,但是你不需要,它的使用价值就为零。

  (3)道德约束。在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中,现代大学只重视知识,不强调道德(其实不仅仅是在大学,总的而言,现代幼儿教育初等教育都有此现状),这无助于知识和理性的学习以及对道德意识的顺从。因此,在建设我国自己的应用型科技大学时,我们应该想到:知识,社会,道德都是我们不容忽略的因素。所以,在建设应用型科技大学中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国际教育标准,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同时我们也应当避免现实主义的倾向,并在建设中不断地提高办学质量,完善办学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按照教育计划以及人才培养类型于1975年通过,1997年修订制定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而我们此次研究的应用型技术大学属于应用型专业教育。应用技术大学中的"技术"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技术",是蕴含"科学,知识,工程,技术,艺术"等应用性质科学与技艺含义的名称,具体来说,我国应用型科技大学授予的知识应该高于中等教育和大专,它与本科层次的普通教育应该是平行的教育,因此要适当授予"普通知识",建设的路径要区分于职业技术教育,不应该列入职业教育体系中,而应该列入应用型专业教育中。同时办学质量也应当有所保证,因为办学质量的保证是应用型科技大学得以继续发展的承诺。
改革与转型标志着旧的糟粕的终结,新的有利于事物发展的事物即将来到,应用型科技大学的建立不是形式上的建立,理念上的建立,是改变当前教学模式的载体。如果仅是称谓上的改变,办学形式依旧停留在过去,办学质量毫无提升,这样的改变只会劳民伤财,甚至是邯郸学步。除此之外,应用型科技大学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将会有一条与普通教育交错然而又自成体系的路径。这在国外早已不是鲜为人知的事情,西方的很多国家如今早已经在普通教育和应用型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将应用教育提升了一个新的层次。而我国关于应用型科技大学的转型才刚刚开始。

  其实在2013年教育部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之前,很多学校就已经明确提出走应用型道路并付出行动。

  而就不同高校的情况,我门将应用型转型分为三个类型:

  一是原来是行业学校。一直坚持应用型道路的。比如重庆科技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和南京工程学院等。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早在2002年就是当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协作组组长单位,现在依旧是全国应用型比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该校以服务地方或行业的经济发展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教学为主,以培养为主,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等"四个为主"当时就是建立应用型本科的基本定位;

  二是原来没有行业背景,主动探索应用型道路的,如我们黄淮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等;

  三是自2013年教育部提出地方高校改革,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学校。比如武汉东湖学院等。

  以黄淮学院为典例,在2013年1月教育部启动的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试点工作中,经过严格评审,黄淮学院以突出的转型发展成效被选为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单位;4月,由国家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应用科技大学联盟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驻马店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for Industry & Education ,IFIE)在驻马店隆重召开。

  来自国内200多所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代表以及印度,德国,荷兰,芬兰,韩国等国家的企业精英,教育专家齐聚驻马店,研讨,交流,参观,聚焦产教融合主题,共同商讨高校转型大计。6月又成功入选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 11月,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黄淮学院调研时给予了黄淮转型发展的高度评价,他说"高等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脱节,黄淮学院的办学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2014年1月,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驻马店召开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上提出"黄淮学院探索出了在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之路,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牌,为全国同类型的其他高徐?H提供了借鉴,具有典型的示范性[2]。"

  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自2010年以来,学校坚持产假融合,校企合作,强力推进转型发展,闯出了一条创办特色鲜明的应用科技大学道路,学校的应用型人才质量也稳步提升,招生就业一片红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先后获得"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很难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省教育名片"等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黄淮学院是如何走上应用型特色之路的呢?黄淮学院地处天中,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矛盾多的发展困局,学校的发展面临生死抉择。好在学校领导有自己的思考,,时任党委书记的景照辉认为"学校党委必须对外部发张有着高度敏感,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做好顶层设计,这是学校党委的责任。我们通过深入研判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新形势,确立了'地方性,国家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办学方向,确定了'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荐学校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不断增强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科技大学,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是校党委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符合黄淮学院实际的科学判断,也是加快学校转型,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抉择。

  面对转型发展,2011年以来,黄淮学院邀请了30多位应用技术研究专家来校做辅导报告,校领导带领中层干部先后分16批近300人次到省外应用科技大学考察学习,并选派100多名干部外出培训,挂职训练,50名中层以上干部到德国,英国,印度和台湾地区的应用科技大学进行学习培训。通过系列学习培训和交流,考察,广大干部,教师对创办应用型大学的理论认识更加清晰,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目标更加明确。当时我们学校面临着改革所带来的很多问题,比如财政经费力度支持不到位,甚至还缺少配套政策,面对追赶其他同类学校建设水平和创办应用科技大学的双重压力,我们学校高度发扬了"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学院精神。一线老师也主动顺应学校的转型趋势,将理论教学付诸到实践当中去,用传统的实验室变成了工作室,梦工厂,创客空间,对课程进行系统改革,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让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注你,新产品。新设备投入到教学环节,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但是老师在学校的号召下也是充满热情的,行动自觉。

  建设一所独具特色的应用科技大学是一个持续,艰苦,充满激情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也是一个蝶变,超越的转型与提升过程。如何实现黄淮学院的跨越发展和持续提升,2012年校党委明确提出了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合作等"五大发展战略",让黄淮学院插上了梦想腾飞的翅膀。

  为了保证学校的顶层设计快速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发展并产生效果,学校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和开放合作战略,以项目为抓手,以合作求突破。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互惠多赢"的原则,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合发展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186个,其中校内入驻企业50多家,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近140个,其中一个被评为国家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了"校中有厂,厂中有校"校厂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格局。

  目前,学校已与多家大型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着手共建了黄淮置地建筑工程学院,银泰电动汽车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用友新道经济管理学院,昊华骏化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学院等新型二级行业学院。同时,学校海域深圳华微电子,北京达内集团等企业合作创办研发中心,工作室,借助一流企业资源,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依托大学生创业园这一"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搭建云计算平台,黄淮"创客"空间等平台。

  以与我校合作的企业--河南置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作为一家综合性的集团公司,发展离不开由于的人才队伍和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近年来,该企业于我校不断创新合作的方式方法,双方通过各自发挥人才和产业优势,实现了双赢局面和双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我校为企业解决了不少难题,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素质普办提高也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这种新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树立了企业形象,为企业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宣传,增加了企业消费者的信赖和消费信心。

  相应地,企业为我们学校搭建实践平台,使我们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而不仅限于纸上谈兵,贯彻了邓小平"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截至目前,黄淮学院毕业生在公司就职的就有100多人,70%以上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有的甚至还晋升为公司的副总经理。   企业和学校根据双方需求,校企互相学习。企业定期外派高管和技术人员到学院给学生上课,传授最新的市场信息,提供真实有趣的市场案列,对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知识的实用性有很大帮助。同时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制定工作;学院选派老师到公司一线挂职训练,参加不少于三个月的专业实践工作。

  2014年11月,置地公司和黄淮学院共同投资1000万元,共建黄淮学院置地建筑工程学院,同时将在黄淮置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建筑工程培训中心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工作。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吧黄淮置地建筑工程学院建设成国际级大学生实习教育基地,协同创新科研基地,人才培养育人基地。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思考

  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给社会带来的很多正面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应用科技大学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各国经济的稳步和快步提升;应用科技大学是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人才支撑。而目前正是我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重要时期,继续更多有实践能力的"创客";应用科技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是社会更加稳定和公平,更好地体现了教育公平的诉求;应用科技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完善了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生产方式变革,同时是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开发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4.校企合作转型发展的建议

  4.1 从政府角度助力校企合作

  4.1.1 确立应用科技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地位。政府应该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宏观作用,建立高效合理地位,形成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并与普通大学地位同等。

  4.1.2 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估制度。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3],出台符合应用科技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科技大学特点的评价体系和评估制度 。如:应用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专业(专业群)认证及评估标准等。

  4.1.3 加大对应用科技大学的经费投入。

  4.1.4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4.1.5 各级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机制保障。 一是制定法律法规或是相关政策,引导或要求企业进入高校,强化企业与高校合作育人的意思和社会责任,同时促进校企双赢;二是转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能,更好地服务学校和企业,成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纽带。

  4.1.6 应当在教育部规划下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司领导下,按照地方政府推荐合作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群,确定合作对象,建立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之间,学校之间的合作。

  4.2 从学校角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4.2.1 在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指导下,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根据地方主导产业和技术领域需求,在现行本科专业目录的基础上,自主设置专业目录外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适时响应机制。

  4.2.2 根据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自主引进教师。改变现行职称评聘指标体系,使那些工程实践能力强,应用性研究成果突出的教师有平等的晋升机会;吸引更多在专业有突出成就的成功人士,到学校兼职任教,或者多举办一些名师分享会,名家讲坛之类的活动。

  4.2.3 改革招生考试选拔制度,探索建立多元招生,甚至可以向艺术类招生借鉴经验,应用型大学招生可以增加面试阶段,或者是携带自己的应用自创作品。

  4.2.4 加强应用科技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体现先进性,可行性和效益型,使地方科技院校转型发展具有更加广泛的科技基础。

350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