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寒防冻安全知识
冬天严寒的天气对身体健康往往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其原因主要是冬季天气寒冷往往造成身体免疫力低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冬季防寒防冻安全知识(详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冬季防寒防冻安全知识
寒冷的冬季,是很多疾病多发的季节,因此注意保暖防寒抗冻、提高人体免疫力成为冬季不生病或者少生病的一剂良药。下面石家庄消防为广大群众的冬季防寒抗冻、抵御疾病的战役支上几招,确保平稳度过一个美满、温暖、平安的一个冬季。
一、减少洗脸的次数,并且水温不要过高,避免直接灼伤皮肤或者把脸上的油脂冲洗干净,否则起不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另外,洗完脸后尽量过半个小时再外出,降低寒风对面部皮肤的伤害。
二、穿衣不要过紧。一般认为穿衣越紧越能够防止寒风的入侵。实际上穿着衣物如果过紧,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反而不利于保暖。
三、冬季洗头应该选择一天中温度较高得时候,切忌睡前洗头,危害极大。
四、常喝枣姜汤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五、坚持锻炼增加免疫力。冬季跑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天坚持运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相反的一味躲在家中躲避寒冷更易出现抵抗力下降、疾病频发等情况。
六、合理搭配饮食。瘦肉类、蛋类、鱼类、豆制品、动物肝脏等食品对补充人体热量益处多,可适当多食用。
七、正视喝酒取暖的弊端。很多人认为喝酒可以取暖,而实际上酒精能刺激体表的血管,使体表血液循环增加,才会使人感觉到很暖和,事实上这个时候人体的热量正在流失。
八、寒冷中逗留时间不要过长。在寒冷环境中逗留时间过长,可能引发心脏病、脑中风、流感、慢性支气管炎等全身性疾病。
九、常喝水、喝开水。冬季较为干燥,人体很容易缺水,多喝水能够保证机体的正常需求,还能够起到保暖、排毒等功效。
冬季判断冻伤的程度有哪些
一度冻伤
皮肤苍白、麻木,进而皮肤充血、水肿、发痒和疼痛。
二度冻伤
除皮肤红肿外,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后流出黄水,自觉皮肤发热,疼痛较重。
三度冻伤
局部皮肤或肢体坏死,出现血性水疱,皮肤呈紫褐色,局部感觉消失。
冬季冻伤的救护措施有哪些
(1)一度冻伤,可让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可用热水(不能太烫)浸泡,再涂以冻疮膏即可。
(2)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
(3)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
(4)多喝热饮料(姜糖水、感冒冲剂),如疼痛可服2片去痛片治疗。
(5)除去湿的衣服,进入羽绒睡袋保暖。
(6)用温水轻轻地清洁伤处,由于解冻的伤处很疼并且皮肤及肌肉有可能失去知觉,所以要格外小心。
(7)确使伤处完全干燥(包括趾间)。有创面的用消毒棉花,无创面的用干净、松软的棉垫子包裹保护伤处并保温。
冻伤急救注意事项
冻伤急救时,若一时无法获得温热水,可将冻伤部位或冻伤患儿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腋下复温。注意冻伤后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热水加热,所有冻伤部位应尽可能缓慢地使之温暖而恢复正常体温。切忌直接用雪团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对已复温的患处,不能再用温热水浸泡,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和坏死。
冬季御寒正确穿戴方法
冬季着装要注意与人体直接接触的衣服的“微气候”状况,并不是穿衣越厚越保暖。
冬季穿戴法则一:衣服选择保暖、舒适。冬季穿衣要有一定地件数和适宜地厚度。羽绒服有一定地厚度,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地,都能给人带来适宜的衣服小气候。皮类服装几乎可以阻绝衣服内地空气对流,冬季外出时着皮装,保暖效果。
冬季穿戴法则二:根据室温控制穿衣。冬季的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体因难以适应而容易诱发感冒等病症。据专家研究,令人体感觉舒服地空气温度有个范围,气温过高,不仅造成体感不适,易致疾病,而且还影响高级神经活动和植物神经机能,会使人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确性和协调性变差、反应速度降低等等。
冬季穿戴法则三:穿衣忌衣领过高过紧。衣领过紧会使颈部血管受到压迫,使输送到脑部和眼部的营养物质减少,进而影响视力,也会影响颈椎的正常活动,容易导致颈椎病。有些穿高领衣服的人在转头时速度过快,会诱发心动过缓甚至心脏骤停以及低血压,造成脑部血流的减少和暂时中断,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面色苍白、神志不清。
冬季穿戴法则四:戴口罩时间不宜过长。为了御寒,很多人戴上了口罩,其实这样反而会降低人的御寒能力,更容易感冒。因为鼻黏膜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功能是对进入鼻腔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加湿。
冬季手脚冻僵了应该怎么办
在寒冷的冬季外出活动,常常冻得手脚发僵。手脚冻僵了,千万不要在热水中浸泡,那样会形成冻疮甚至溃烂。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1.回到温暖的环境中去,使冻僵部位的温度慢慢回升。
2.如果在室外,应当设法用大衣等将手脚包裹起来,还可以互相借助体温使冻僵的手脚暖和过来。
3.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搓,通过摩擦增加温度,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以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