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冠状肺炎作文写作素材_抗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
关于新型冠状肺炎作文写作素材_抗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
尽管疫情来势凶猛,泱泱大国挺得住、站得直、迈得过。国有国的气质,大有大的样子——坚强不屈 逆风飞扬的样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十来天就奇迹般建成,让世人惊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抗新冠疫情感人故事,仅供参阅。
方舱日记【一】
截至2月22日,武汉已经有15家方舱医院开舱收治新冠疫情病人,“应收尽收”逐步出现成效。来自全国各地的72支医疗队入驻,进一步提高了救治能力。
以下是4位已经康复出舱或者正在方舱医院的患者写的日记。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一起了解他们在这艰难时期的抗疫故事和战斗精神。
黄陂方舱医院姜婷
出舱后,我最想去献血
2月23日,多云转晴。
“少女懿”,还记得我吗?今天是我进入黄陂方舱医院的第11天。这几天,我的体温挺正常的。下午,又做了一次核酸检测,如果各项指标达标,过几天就能顺利出舱。
老实说,我对什么时间出舱已经不那么焦急了。还记得刚入舱的那几天,无奈与爸妈隔离,又刷着新闻,害怕到眼泪止不住地流。
那时,你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艰难地蹲在我床边,拉着我的手安慰我、开导我,让我树立信心。我看不清你的长相,只看到白色防护服上写着“少女懿”三个字。
13日那天,我第一天入驻方舱。也是那一天,你正通过广播给我们疏导紧张情绪。你说去年5月来过武汉。除了开会学习,最吸引你的就是武汉各个美食街。等这次疫情过去,也欢迎大家到浙江去品尝美食。
当时,正在吃午饭的我哭了。哭有很多种,这次是感动的哭。你们不远万里,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来这里照护我们,我有什么理由不坚强起来呢?
听说你们浙江医疗队又转战光谷方舱医院了,我很不舍。跟你说个好消息。前不久,方舱医院由党员志愿者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我是党员,也加入了。现在,我每天搜集病人意见,然后跟医护人员反映;还在医护换班时,协助帮助重点患者……现在,我每天都很充实,能帮到别人让我觉得很开心。
我还决定,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出舱后就去捐献血浆,帮助更多病患。
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程楚楚(化名)
我在方舱医院当“区长”
2月6日,阴冷小雨。早上6点左右,我被送到了武昌区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
刚到方舱医院,我还是有点恐慌。一是我的症状很轻,害怕到了这里被交叉感染而加重病情。二是担心陌生环境条件差,不如在家里待着舒服。
方舱医院与普通医院很像,分为好几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管床医生、护士。他们都很和蔼,不断给我们鼓劲,还给我们讲笑话。我越来越有信心,之前的恐慌情绪渐渐消散。
我所在的病区是A区,有来自湖北省肿瘤医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的医生护士,也有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医生护士。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镜片上都是雾气,看不清楚他们的脸,通过防护服上的医院和名字才能区分。
看到医生护士们那么忙,我一直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碰到湘雅二院的肖奎教授在挑选志愿者,我觉得自己状态还不错,就主动报名了。我就这么成了A区的“区长”。
所谓“区长”就是给医生护士们打下手,为病友们提供帮助。比如,方舱医院因为是临时改建,地面不平坦,护士推着治疗车不方便过去,我就上前帮忙抬一下;大厅里有积水,我帮忙拖一下;发饭的时候,帮忙分发到其他病友手上等。
在方舱医院待久了,病友之间相互熟悉了。医生护士组织大家跳广场舞,一位一直很忧郁的阿姨在我的劝说下也加入了队伍。跳跳舞,大家都很开心,也起到了锻炼的效果。后来,还有病友唱歌、打太极拳。他们改变了最初的恐慌和不安,心态都好起来了。
更多关于抗击疫情感人事迹内容欢迎点击进入↓↓↓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黎婧
把这些温暖的守护者画下来
2月17日,入舱第五天。天放晴了,我原本郁闷的心情也好了很多,画画的本能也随之激发,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医护人员。
漫画里那个长发披肩、双手比“V”的女孩,是我自己。我给自己头顶画了一个大太阳,希望阳光早日驱散阴霾。
每一天,我都把漫画版“方舱日记”发到网上。这些给我温暖的守护者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有一位来自安徽的护士,她叫胡慧文。看着她带着病友跳舞,那姿势像在飞翔,太可爱了。今天早晨,两位护士推着小车发放饭菜。好像是轮子不太灵活,也好像是穿着防护服不太方便,他们推得有点艰难。我把他们也画了出来。
我还画了那个背着药箱喷消毒剂的保洁员。他速度太快,我跟着跑了好几条过道。另外一个护士,今天专门教了我们“七步洗手法”。以前还真不知道,洗个手也有那么多讲究。看着她护目镜后边的眼睛和“臃肿”的身子,我突然有些想流眼泪。
2月20日。今天我再也不用格纹纸画画了。有一个叫赵宏伟的男护士,看到我在笔记本上画画,给了我很多张白纸。有了白纸,我创作的激情也更高了。我还给他专门画了一幅!
2月21日。我们好多人又做了一次核酸检测。如果还是阴性,我很快就能出院回家了。我特别感激这些千里迢迢来支援武汉的医生护士,我想,今后他们再来武汉,就去给他们当导游!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钱磊
经历生死考验,方知珍惜
2月23日,是我出院的第七天。再过7天,我又是一个健康的人了。
这一个月,我走过了一次生与死的历程。从最初身体极度不适时的恐慌害怕,到居家隔离时的焦虑不安,再到入住方舱医院后的坦然面对,情绪大起大落,我的人生也刻下了最难忘记的一段经历。
1月26日晚上,我发烧到38.2摄氏度。那时候真是非常恐慌。头一天,大年初一,我还在单位加班录制抗疫歌曲《会笑的眼睛》,没想到马上就“中招”了。
我带着早就发热的妈妈搬出了家,和老婆孩子隔离。现在想起来,最幸运的就是家里其他人没有感染,我的同事们也没有。
2月3日晚上,我的病情急转直下,一度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我永远忘不了那种感觉!我觉得撑不下去,但妈妈一直在鼓励我,“要比病毒更狠”。
熬过最困难的时期,我慢慢好了起来。2月8日住进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时,我已经不发热了,但还是在里面跟病毒继续斗争了10天。
方舱里医生每天来查房,护士每天给我发药、量体温,我也积极配合。后来,我开始跟医护人员聊天,跟其他患者交流“斗争”经验,我的职业病犯了——我加了很多医护人员的微信,将他们的工作和感受写成报道传回了单位;还进行了连线采访,很多人开始关注我这个感染住院的电台记者。
2月17日,我出院了。妈妈还在方舱医院,不过她应该也很快就能出来了。
这几天,我常常想起在方舱医院里读到的一句话:生命中所有的美好都是免费的。正因为免费,所以有时不会觉得珍贵,比如健康。而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我深刻领会到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老运动员”,不上跑道心不甘【二】
“不吃饭就没营养了,怎么回去遛你的小狗狗!”“我明天再来看你,要看到你笑啊!”……近日一段视频火爆网络,视频里火神山医院综合科主任毛青穿着防护服用重庆话“吼”一位老婆婆吃饭。
老婆婆已经89岁了,生活难以自理。视频拍摄者是老婆婆的外孙女吴尚哲,她也患上新冠疫情,协助医护人员照顾外婆。那天,毛青查房听说老人不吃饭,便鼓励开导她,可老人什么也听不进去,毛青便“严厉”起来。
吴尚哲告诉记者,毛青貌似“严厉”的话语中蕴含着家人般的关爱。看着毛青一边“吼”着外婆一边为外婆掖被角,小吴很感动。
那天,她把这个过程用手机拍下来发到网上,引来网友强烈共鸣:“最温情的狠话。”“虽然不是我的外婆,但听着医生的话眼眶不禁湿润起来。”“遛小狗狗,有爱”……
把患者当亲人,用大爱强信心。毛青用一句句亲切的话语、一次次精心的诊疗、一个个暖心的行动,温暖着每一名患者、激励着每一个病人。
毛青还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所长,在抗疫一线承担着指导防控感染的工作。毛青告诉记者,并不是每个医护人员都有防控传染病的经验,即使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规范和流程,但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感染。
每天早上7点半、晚上9点半,毛青都会乘坐班车往返于医疗队驻地和火神山医院。这个班车就成了他培训队员的课堂,叮嘱队员注意日常工作容易出现的疏漏,解答防控疫情存在的疑惑,毛青开办的“巴士微课”火了。
从抗击非典疫情到防控禽流感疫情,再到抗击新冠疫情,不管在哪个战场上,只要看到毛青的身影,战友们就仿佛吃了定心丸。毛青与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经常笑称自己是能跑全场的“老运动员”,不上跑道心不甘。
早在出征武汉之前,他的身体就报了警,但他没等拿到髋关节核磁共振的结果,就上了前线。这些天,平素走路带风的毛青步子慢下来了,一贯麻利地穿脱防护服,每次也要慢个十几分钟。即便如此,他冲锋的脚步仍未停歇。
协力同心 抗疫同行【三】
新疆支援湖北医疗队巴哈古丽·托勒恒(哈萨克族)——
“让团结之花绽开在方舱内”
近日,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C厅一位医疗队队员穿防护服教患者跳舞的视频火了,领舞的是来自新疆的巴哈古丽·托勒恒。
“刚进舱时,发现患者心情不太好,队长就建议我带头跳个舞、表演个节目,舒缓一下大家的心情。”第一次进舱的巴哈古丽·托勒恒接到了任务。
巴哈古丽·托勒恒从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开始,陆续就有戴着口罩的患者聚到她身边,跟着跳起来……
平时,医务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很难辨认;但这支来自新疆的医疗队,患者很熟悉,“他们写在防护服上的名字长又长,还个个能歌善舞的。”患者陈先生说。
除了带大家唱歌、跳舞、做操,巴哈古丽·托勒恒和队员们还把从家乡带来的红枣、核桃、葡萄干等新疆特产,分给舱内的患者。
网友们很喜爱巴哈古丽·托勒恒,有人还给她创作了手绘漫画;她第一时间把漫画做成微信头像。“不分民族和地域,大家都是一家人,让团结之花绽开在方舱内。”巴哈古丽·托勒恒说。
中部战区总医院护士张宏淼(土家族)——
“看到病人出院,特别自豪”
“爷爷讲,当年是共产党解放了咱们土家人。轮到咱们出把力的时候,不能含糊。”这名淳朴的土家女孩,在疫情发生后退掉春节回家的车票,穿上防护服,加入抗击新冠疫情的队伍……
一天晚班,在查房过程中,张宏淼发现了一名有发热症状的疑似患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查完房后,张宏淼悄悄来到了这名患者的床边。
“我自己在武汉看病,每天心里悬着,实在睡不着。”患者轻声说。
“要注意休息,睡眠不好很影响康复。我也是一个人在武汉,有什么担忧可以跟我说说。”“不知道检测结果什么时候出来,担心被确诊,家里人还等着团聚……”张宏淼一直陪这名患者聊到凌晨2点。
“病人们都比较紧张,让他们把担忧吐露出来,我们再用专业知识加以排解,效果更好。”那晚,这名患者终于睡实了。
“看到病人出院,特别自豪。”张宏淼说。
甘肃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张燕琴(藏族)——
“能为抗疫出点力,是我的荣幸”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二十六天。工作、生活都完全进入了正轨,大部分患者的情况也一天天好转。”2月22日,张燕琴在日记中写道,“相信胜利不会遥远。”
张燕琴今年37岁,在甘肃省中医院工作了18年,现任康复医学科护士长。春节期间,她在医院值班。接到增援武汉的通知后,来不及与家人商量,就写了请战书。“我是党员,而且有在重症医学科工作的经历,让我上!”
她是藏族,老家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我父亲是骨外科医生,从小耳濡目染,选择了这一行。这次来武汉支援,能为抗疫出点力,是我的荣幸!”
2月2日,丈夫王晨给她写来一封家书:“我和儿子整天盯着电视,看武汉的抗疫新闻。当看到你穿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时,我们能感受到你的坚韧与强大!期盼你早日平安凯旋!”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张燕琴和同事分成两个组,照顾重症病人。除了常规的输液、喂药等护理工作,她们还要担负起打扫卫生、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服务等工作。“他们说的武汉话,我听不懂,后来大家就说谢谢、竖大拇指。”张燕琴说。
“来了这么多天,还没有正经休息过。”张燕琴告诉记者,前几天她和同事去楼下散步,发现院子里的梅花开了,“春天已经来了,这座英雄的城市也快好了!”
北京瑶医医院院长覃迅云(瑶族)——
“治好病人,才算真本事”
2月21日,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51岁的袁先生康复出院,进入隔离观察期,这是覃迅云参与救治出院的第一位新冠疫情患者。
覃迅云是广西瑶族人,现任北京瑶医医院院长。1月23日起,在北京的覃迅云就一边请战,一边通过远程会诊给患者看病。2月15日,请战获批的覃迅云和医疗队从北京西站上车到信阳东下车,再转乘大巴到武汉驰援一线。
第二天上午,经过防护培训之后,覃迅云到达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这家医院收治的几乎都是急、危、重症患者!
有一次,覃迅云所在的病区里,有一位中年女士发烧40度持续不退,咳嗽憋气严重,不太配合治疗……覃迅云一直安慰她:“你还挺年轻,请相信我们会把你这个病治好的。”随后,覃迅云又给她讲解了很多中医药的诊疗方案;如今,在覃迅云的治疗下,她的呼吸慢慢顺畅了……很多医护人员夸赞覃迅云,他总说,“医生只有治好病人,才算真本事。”
宁夏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护士丁妮(回族)——
“建立信任,是成功治疗的前提”
“您今天好些了吗?要多吃些流质和软食。”早上8点,湖北襄阳市人民医院东津院区的发热病房,护士丁妮像往常一样推开病房的门……
32岁的丁妮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护士,曾在襄阳上过三年学。第二批宁夏援助湖北医疗队开始组建后,丁妮报了名。得知丁妮作为医疗队员支援襄阳,昔日的班长发来信息:“襄阳人民欢迎你。”
她被分配到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负责新冠疫情疑似患者的护理工作。为了节省防护服,她穿着纸尿裤,一进去就是7个小时不吃不喝;下午3点下班后,才能吃上午饭。
但丁妮并不觉得辛苦,对襄阳提供的生活保障,她充满谢意。“襄阳特意为我们准备了清真餐。看到我们不太适应南方气候,还专门买了电暖气。”
前两天,一名61岁的患者住进病房,得知确诊新冠疫情后,情绪十分低落。丁妮瞧见了,每天早上查房时,主动跟他打招呼、问好,向他普及疾病防控知识,进行心理疏导,患者情绪逐渐平稳下来。
“和患者建立信任,是成功治疗的前提。”丁妮说。2月21日一早,她再次来到病房,发现患者的气色比之前好多了,心情看起来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