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教育美文:春日,想念那座依山傍水的山村小学

励志教育美文:春日,想念那座依山傍水的山村小学

时间: 玉欣1229 分享

励志教育美文:春日,想念那座依山傍水的山村小学

“每次回家,路过那里,坐在车上远远看见那两棵古柏树,还有那熟悉的校园,都有一股莫名的亲切感,那清脆的铜钟声,还有一张张孩子们稚嫩的笑脸,曾无数次走进我的梦里,那一段早远去的岁月,有我最美好的青春记忆。”下面一起和学习啦小编看看这篇励志教育美文:春日,想念那座依山傍水的山村小学,感受一下作者的所思所想吧!


春日,想念那座依山傍水的山村小学

  时光如水,四月倏忽而至。江南的春天,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时而烟雨蒙蒙,时而艳阳高照,像一个含羞矜持的古典女子,自有一种独特的美。每当结束一天的工作,走在昏黄的路灯下,人行道旁,一股淡淡的,清冽的芳香直往鼻孔里钻,哦,是香樟树又发新芽了。这淡淡的清香,似曾相识,熟悉而温暖,时常让我想起家乡那座依山傍水的山村小学。

  我从小长大的那个村子名叫“土门”,中国鄂西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在中国地图上用放大镜寻遍了整个湖北也难找见它。学校随了村名叫“土门学校"。那是一座很普通的山村小学,它没有多么悠久的历史,也没有培养出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它的前身,只是村里的一座祠堂,不知何时,改建成了一座学校。

  学校不大,背靠着一座大山,山脚下,一条弯弯的小河顺着山势蜿蜒而下,周围皆是错落有致,大小不一的农田,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一提到学校的名字,无人不会提及池塘边那两棵古老的翠柏。这两棵柏树,隔着两三米的距离,并肩而立,算得上是学校的标志了,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上小学那会儿,我和小伙伴们在树下玩,四五个孩子手牵手才能围住它。那时,两棵树都是郁郁葱葱,其中一棵的树梢上还顶了一口小瓦缸,听村里的老人们说,当年是怕它一个劲儿地往上长,故意折断了树梢把瓦缸扣上去的。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左边的那棵柏树悄无声息的枝枯叶落,再没见长出新芽。神奇的是,三十多年过去了,枯死的这棵树却依然枝干挺立,屹立不倒,和身旁那棵苍翠的古柏相映成趣,成为一道奇特的风景。

  古柏树的下面,有两排红砖瓦房,合着池塘边的围墙形成一个院子,其中一排是部分老师和学生们的宿舍,一排当作了教室。顺着教室这排房子往学校大门口方向,向右再拐个弯,依照地势又建了四排红砖房,围着一个大操场,形成一个并不十分平整的四合院。最高的那排房子北端,是老师们的办公室,门前的横梁末端挂着口小小的铜钟,到了上课时间,打钟的老师轻轻敲打几下,那钟声清脆洪亮,余音袅袅,呼唤着贪玩的孩子快快走进教室。

  踏着清脆的钟声,我从一个目不识丁的黄毛丫头走进校园,在这里度过了我快乐充实的小学生涯。20岁那年,我又回到这里,做了一名乡村教师。曾经,这个美丽的校园,一片生机盎然,书声朗朗。

  早晨,古柏树下的池塘里,三五只顽皮的鸭子在水里扑楞着翅膀欢快地觅食,教室此起彼伏的是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那是山村的早晨最动听的乐曲。窗外,风儿轻轻拂过,枝头的花儿静静地开,庄稼默默地生长。若是到了下课时间,操场上则是另外一幅热闹的景象。一根跳绳,几根单杠,甚至是一个简陋的鸡毛毽子,都能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欢喜和快乐,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

  我最喜欢的是春天。沉闷了一个寒冬,春姑娘姗姗而来,一切都变得清新而又明艳,学校周围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在拔节生长,油菜花迎着春风笑盈盈地开了,随后,田埂上不知名的各色野花,后山上的兰花、映山红也开了。赶上天气晴好,我会带着孩子们去山上采来大把的映山红和兰花,把教室装扮得光彩照人,清香四溢。

  那时,我住的宿舍就是挨着办公室的那间房子。宿舍后面有座水塔。塔顶平铺着水泥板。水塔依着山势而建,登上土坡,一步就能跨上塔顶。闲暇的时候,我常常坐在这里看书。水塔旁边,是我们学校的小菜园,葱韭青青,油菜金黄,蜂飞蝶舞。坐在这里,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内心却宁静而美好。

  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附近的乡邻,在我们村,蔡姓是个大姓,说起来互相都还沾亲带戚呢。他们的爷爷奶奶大多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同族长辈,他们见了我几乎都是直呼其名,因为从小叫惯了,叫我一声老师听起来还真是不习惯。那时候,尚未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农村的家里经济收入也并不丰盈,许多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每到开学季就是他们最为难的时节。有的实在交不上学费,竟然去我家里找我爸妈,叫我别为难孩子,学费再慢慢想办法。我爸妈也一再在我耳旁叮咛着:“别人不是实在为难哪会来找我们说呀?对那些暂时缴不上学费的娃子可千万不能另眼相看呀!”有的家里是在困难,学费都要拖到麦收季节,卖了麦子才能缴上,甚至是到了暑假,卖掉一头半伙子的肉猪才交上学费。

  我和同事们平时都是住在学校的,赶上周末才得以回家。学校的老师不算很多,却也人才济济,其中不乏幽默风趣者。每天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说笑,其乐融融。有个姓庹的老师爱好十分广泛,下班后爱咪几口小酒,闲暇时间喜欢摄影,拉二胡,住在他隔壁的老陈老师高兴时则爱唱上几句。每天吃过晚饭后,他们俩一个拉二胡一个唱京剧,成了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引来了围观的老师和孩子们的阵阵欢笑和喝彩声。

  偶尔,我们也会约上三两个同事结伴而行去附近村里的学生家去家访。山里的孩子多数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纯朴而善良,对待老师的来访拘谨而又不失热情。远远地便赶走蹲在门口狂叫不止的看家狗,端茶递水,无一不周。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后面的一户宁姓人家,儿子女儿都在我班上读过书,那时因为交不上学费,我去他们家里了解情况。这两孩子的父母言语都不多,都是勤劳实在的庄稼人,家里条件虽然简陋,里里外外却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最喜欢的是他家的老奶奶,那时已近八十岁了吧,满头银发,手脚不太灵便,虽是个农村老太太,却衣衫素净,谈吐不凡,颇有旧时大家闺秀的风范。我每次去,多数都是和她交谈,也喜欢听她说话。她的儿子媳妇则坐在一边默默地听着,偶尔插上一两句。他们家门前有棵香椿树,院中有棵高大的桂花树,每年赶上椿树发芽或是桂花开放的季节,老奶奶都会吩咐她的儿子,采下最嫩的椿芽和花开最盛的桂枝,让孩子带到学校让老师们一起分享。时隔多年,听说那家的儿子学业有成,远居海外,心里甚是欣慰。

  1997年的秋天,我被调往另外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及至后来远走他乡谋生,算起来离开土门学校已有20多年了。2000年以后,随着入学儿童的急剧减少,曾经书声朗朗,无比热闹的土门学校也无一例外的撤并到镇上的小学去了,徙留下一座空荡荡的校园。近几年,听说承包给别人,做了养鸡场。

  每次回家,路过那里,坐在车上远远看见那两棵古柏树,还有那熟悉的校园,都有一股莫名的亲切感,那清脆的铜钟声,还有一张张孩子们稚嫩的笑脸,曾无数次走进我的梦里,那一段早远去的岁月,有我最美好的青春记忆。


15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