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中励志>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1000字左右

时间: 淑娟0 分享

读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对不搞研究的人来说,除了以史为鉴,更重要的是内涵,丰富自己,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三国历史人物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孙匡——《三国志》中记载信息

坚四子:策、权、翊、匡。【志林曰: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魏书曰:策当嗣候,让于弟匡。】

孙匡字季佐,翊弟也。举孝廉茂才,未试用,卒,时年二十馀。【江表传曰:曹休出洞口,吕范率军御之。时匡为定武中郎将,(遣)范令放火,烧损茅芒,以乏军用,范即启送匡还吴。权别其族为丁氏,禁固终身。臣松之案本传曰:“匡未试用卒,时年二十馀。”而江表传云吕范在洞口,匡为定武中郎将。既为定武,非为未试用。且孙坚以初平二年卒,洞口之役在黄初三年,坚卒至此合三十一年,匡时若尚在,本传不得云卒时年二十馀也。此盖权别生弟朗,江表传误以为匡也。朗之名位见三朝录及虞喜志林也。】

子泰,曹氏之甥也,为长水校尉。嘉禾三年,从权围新城,中流矢死。泰子秀为前将军、夏口督。秀公室至亲,握兵在外,皓意不能平。建衡二年,皓遣何定将五千人至夏口猎。先是,民间佥言秀当见图,而定远猎,秀遂惊,夜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奔晋。晋以秀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江表传曰:皓大怒,追改秀姓曰厉。干宝晋纪曰:秀在晋朝,初闻皓降,群臣毕贺,秀称疾不与,南向流涕曰:“昔讨逆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於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朝廷美之。晋诸公赞曰:吴平,降为伏波将军,开府如故。永宁中卒,追赠骠骑、开府。子俭,字仲节,给事中。】

历史评价

《三国志·宗室传》:“夫亲亲恩义,古今之常。宗子维城,诗人所称。况此诸孙,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克堪厥任,不忝其荣者乎!故详著云。”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王浑生平简介

王浑(223—297年),字玄冲,西晋太原晋阳(今太原市)人。晋初名将,系出望族名门太原王氏之家,高官名士,代不乏人。其祖王泽为东汉代郡太守,从伯王机为曹魏东郡太守,父王昶官累至曹魏“三公”之一司空,从兄王沈为魏晋史学大家。王浑一侯成人,即承袭父京陵侯之爵,与从兄王沈同受聘于大将军曹爽麾下为掾。是时之曹魏政权,司马懿父子操持实权,皇族曹爽以大将军之尊,网罗人材,与人抗衡。及至嘉平元年(249年),曹爽终于失势,授司马氏以柄,被戮灭门。王浑大受牵涉,落职丢官。后来虽再被录用,仅为小小怀县县令(今河南沁阳县),无大起色。直到咸熙末(265年),年愈四十有三的王浑,才任到越骑校尉之职,与名声显赫的家族极不相称。

咸熙二年冬月,势倾朝野,名为晋王、大丞相,实控曹魏予夺大权的司马昭甍逝。其子司马炎迫不及待,逼迫傀儡皇帝曹奂“禅让”,重演了当年曹丕逼宫汉献帝“让贤”的一幕。初临帝位的司马炎,更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大大升擢了一批官员。王浑便在这次宫廷政变中,由八校尉之一的越骑校尉,升任徐州刺史。泰始九年(273年),又迁任豫州刺史,时年正值50岁整。

这年7月,王浑初到豫州任上不久,东吴得知晋豫州刺史更换,新任者王浑初来乍到,对边情尚不熟悉,是北上伐晋的大好时机。遂命将军薛莹、鲁淑,率精兵数万,分别攻打晋国东陲边城弋阳(今河南黄川西)、新息(今河南息县)。并将进攻时间选在豫州晋兵轮防休息,仅有一族之众在岗,难以防范之隙。殊不知韬略在胸,早盼大显身手的王浑,将计就计,置弋阳、新息之危于不顾,亲率这一旅之军,独辟蹊径,偷渡淮水,涉险深入,出其不意,使吴国兵将措不及防,不战而降。王浑此战,兵不刃血,初名天下,有谓“一鸣惊人”。遂被擢升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坐镇寿春(今安徽寿县)。

咸宁三年(277年),吴军陈兵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威慑寿春,不时骚扰晋边。王浑委派扬州刺史应绰,督统淮南晋军兵伐皖城。由于知人善任,力半功倍,皖城不日即破,吴军溃败不成军。是役,焚毁吴军粮食180万斛,稻苗4000余顷,船楫600余艘,斩首5000余级。自此,吴军闻王浑名则胆寒。王浑亦自感灭吴时机将近,悉心于观察吴境地形,掌握吴军防驻,陈精兵于东疆,探寻灭吴之势。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颁诏,分兵两路伐吴,举兵20万众于晋吴边界。陆路由王浑、司马胄统帅,同时发兵攻伐吴国牛诸、涂中、武昌、夏口、江陵。水路由王濬、唐彬率领沿江东下。三军由王浑节制,一切都在紧锣密鼓中战备,只待来春决战。

灭吴之战拉开帷幕。王浑亲率大军攻伐战略要地当阳(今江西九江市),晋将陈慎、张乔,大败吴军守将孔忠,俘虏战将周兴等5员。吴军失地丢失,望风而降。为挽败局,吴相张悌、大将军孙震亲率主力精兵3万,在版桥布军与王浑决战。王浑审时度势,确认此为吴军最后生力,乃命骁将孙畴、周浚,率精兵迎头痛击,斩杀其统帅宰相张悌、大将军孙震,俘毙7800人,震慑吴人,无敢再战者。晋军却乘胜涌进,直指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吴末帝孙皓眼见大势已去,遂派司徒何植等向王浑送上降书顺表,且等晋军受降。此时王濬水军已破武昌,将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秣陵关)。

勇猛的王浑  王浑率大军屯兵江岸,接受吴国降书后,以为大事已毕,等待朝廷之命,再行定夺。别驾何恽劝他迅速渡江,陈兵建业,生擒孙皓。王浑却不以为然,只遣使去王濬水军,要其停船上岸论事,因为王濬应受他节度。哪知王濬对王浑信使说:“风顺船快,不能停泊”。指挥船队径造三山,直入石头城,接受孙皓投降。对王濬此举,王浑极为不满,以为其不听节度在先,入城受降抢功在后,遂欲领兵攻打王濬。王濬参军何攀亦觉吴军主力均为陆路歼灭,王浑陈兵吴都待朝廷诏命在先,水路不听调度,径入已降之城受降,已授人以柄,力劝王濬送降国之君孙皓于王浑帐下。王濬也觉自己已接收吴君之降,遂依参军意行。对此,王浑仍怒气未平,频频上奏,历数王濬妄行,向晋武帝讨要公道。武帝遂遣廷尉议郎刘颂审校此事,刘颂以“王浑为上功,王濬为中功”(见《晋书·刘颂传》)企意调和。怎奈武帝认为刘颂持法不正,颁诏表彰王浑:“督率所统,遂逼秣陵,令贼孙皓救死自卫,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军(水路)之功;又摧大敌,获张悌,使皓途穷势尽,而缚乞降。遂平定秣陵,功勋茂著,其增封八千户,晋爵为公,封子澄为亭侯,弟湛为关内侯,赐绢八千匹。”(见《晋书·王浑传》)。于是,王浑以灭吴之功,擢为东征大将军,复镇寿春,为司马氏政权统管新占领区。此间,王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广泛收罗人心,江东士人无不赞叹。他亦于此后尽心竭力,深得武帝、惠帝两代依重,官累至“三公”之司徒,“所历之职,前后著称”。

王浑死于西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终年75岁,谥元。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麴义--东汉末年将领

麴义,一做曲义。汉灵帝年间,平原麴氏避难西平,成为当地的大姓,麴义常在生活在凉州,精通掌握羌人的战法,他所部私兵都是精锐。后来成为冀州牧韩馥的部将。初平二年(191年),麴义背叛韩馥,韩馥亲自率兵征讨,反被麴义击败,袁绍素来有入主冀州之心,于是与麴义结盟,共同逼迫韩馥出任让冀州,从而让袁绍反客为主,成功成为冀州牧,麴义从此在袁绍帐下效力。南匈奴单于於夫罗劫持河内太守张杨反叛袁绍,驻扎在黎阳,袁绍命麴义追击到邺南,击败南匈奴的部队。

初平二年(191年)冬天,袁术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屯兵阳城。在孙坚出兵攻打董卓的时候,袁绍借机会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派兵袭取了阳城。袁术派遣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协助孙坚回救阳城,公孙越在作战中被流矢射中身亡。当时,正在青州镇压黄巾军的公孙瓒怒不可遏地说:“我弟弟的死是袁绍惹出来的。”于是举兵攻打袁绍。公孙瓒攻势凌厉,威震河北。一时间,冀州郡县纷纷望风归降。袁绍大惊,为了取悦公孙瓒,缓和局势,他拔擢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为勃海太守,但公孙范一到勃海,却立即倒戈。公孙瓒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军,兵势日益强盛,进驻界桥(故址在今河北威县境内)。公孙瓒自己任命严纲为冀州州牧,田楷为青州州牧,单经为兖州(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州牧,并配置了郡守县令。袁绍亲自领兵迎战公孙瓒,两军在界桥南二十里处交锋。公孙瓒以三万步兵,排列成方阵,两翼各配备骑兵五千多人。袁绍令麹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以强弩千张为掩护,他统领步兵数万在后。公孙瓒见袁绍兵少,下令骑兵发起冲锋,践踏敌阵。麹义的士兵镇静地俯伏在盾牌下,待敌骑冲到只距离几十步的地方,一齐跳跃而起,砍杀过去;与此同时,千张强弩齐发,向白马义从射去。公孙瓒的军队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全军陷入一片混乱,骑兵、步兵都争相逃命。麴义的军队越斗越勇,临阵斩杀了公孙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斩杀千余人,又乘胜追到界桥。公孙瓒企图守住界桥,但再次被打败了。麹义一直追击到公孙瓒的驻营地。袁绍命令部队追击敌人,自己缓缓而进,随身只带着强弩数十张,持戟卫士百多人。在距离界桥十余里处,听说前方已经获胜,就下马卸鞍,稍事休息。这时公孙瓒部逃散的骑兵二千多突然出现,重重围住了袁绍,箭如雨下。别驾田丰拉着袁绍,要他退进一堵矮墙里,袁绍猛地将头盔掼在地上,说:“大丈夫宁可冲上前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他指挥强弩手应战,杀伤了公孙瓒的不少骑兵,公孙瓒的部队没有认出袁绍,也渐渐后退。稍顷,麹义领兵来迎袁绍,公孙瓒的骑兵才撤走了。

兴平二年(195年),公孙瓒杀害刘虞,尽得幽州之地,刘虞的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率幽州兵马想为刘虞报仇,因燕国(今北京大兴)阎柔素有恩义,他们便推举阎柔为乌丸司马。阎柔招集鲜卑、乌丸等兵马,共得汉兵、胡兵数万人,与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败公孙瓒军,斩杀邹丹。乌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鲜卑骑兵七千余骑,随鲜于辅迎接刘虞之子刘和与袁绍将麴义,合兵共十万攻打公孙瓒,在鲍丘大败公孙瓒,斩首二万余。公孙瓒连战连败,只得退还易京固守不出,麴义等乘胜追击,包围易京。公孙瓒在易京内开置屯田。两军相持一年有余,麴义粮尽退兵,公孙瓒乘势出击,击败麴义,尽得其车重。

后来麴义因自恃有功而骄傲放纵、心怀不轨,袁绍召见他将其斩杀,兼并他的部众,有余部逃亡的,也被袁绍分兵扑灭。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文聘——威名远播曹操大将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死后,其子刘琮降曹操。文聘初不随见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见,问其何以迟,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于见人。曹操被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动,先呛然而誉之,仍旧让他守卫江夏,使其典北兵、镇荆江。文聘也不负曹操所望,守御荆城之际,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攻其辎重,烧其战船,立下莫大之功,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名远播。后又多从征讨,累封后将军,新野侯。曹叡即位之初,文聘在江夏击退了孙权的进攻。死后追谥曰壮。

人物生平

忠诚垂泣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镇守荆北,刘表用他来抵御北方诸侯的进攻。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当时曹操起兵南征荆州,刘琮与众官商议,决定举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一起归降,文聘说:“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职,只应待罚而已。”曹操接收荆汉后,文聘才往见曹操,曹操问道:“为甚么来得这般迟呢?”文聘便答:“之前我不能辅弼刘荆州(刘表)一起侍奉国家,如今荆州虽然失去了,但我却常希望能据守汉川,保全土境,这样我才生不负于孤弱(指刘琮等),死亦无愧于地下,然而现在所设想的不能实现,还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聘的心里实在悲痛惭愧,没有面目早来进见明公而已。”说罢唏嘘饮泣。曹操为之怆然,说道:“仲业,你真是一个忠臣啊。”于是以厚礼招待文聘。又以军队授予文聘,令他与曹纯往长坂坡追讨刘备。

屡有战功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但仍掌握荆州部分城池,而江夏因与东吴接壤,民心不安,曹操任文聘为江夏太守,控制北兵,委以边防重任,赐爵关内侯。

后来文聘又与乐进攻讨关羽于寻口,其间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为讨逆将军。在江夏镇守时,文聘曾于汉津攻取关羽军的辎重,又在荆城烧毁其船,建立不少功劳。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帝位,文聘进爵长安乡侯,假节。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大举南征孙吴,夏侯尚围江陵时,使文聘引一军别屯于沔口,止石梵,自当一队,御贼有功,迁后将军,封新野侯。

名震敌国

黄初七年(226年)秋八月,孙权以五万众攻打石阳,包围文聘,情况急殆;但文聘坚守于城中不动,孙权屡攻不下,驻扎了二十馀日也没有成果,唯有撤去军马。文聘闻信,开城领兵追击,大破吴军而还。增邑五百户,并前共计千九百户。

关于这场战事,《魏略》有另一番记载:孙权亲自带领数万军来到江夏。当时正值大雨,江夏城栅多已崩坏,人民均分散在田野之间,不及回城补治防御工程。文聘得知孙权来到,初时不知怎办,后来想到现在的情况只有隐潜默守才可以令孙权因怀疑而却步。于是文聘敕令城中人全躲将起来,不可让孙权察见,自己则卧于府中不起。孙权见此果然生疑,并向他的部将说:“北方(曹氏集团)认为此人(指文聘)是忠臣,所以以此郡委托给他,如今我军大至而他却潜默不动,这种情形下他不是有所密图的话,那就必然是有外救来援。”于是不敢进攻而退去。

这段记载虽与《三国志》狻有出入,但却可以见到文聘的将略。文聘面对孙吴大军,同样是以寡敌众的局面,但与张辽不同的是,张辽以制险击奇之略,折敌锋锐以安军心;而文聘却采取疑兵之计,韬晦惑敌以懈其战意。

在这种凶危的情况下,采用文聘的疑兵之计是比较安全的;张辽“折锐之策”却非干冒奇险不可,所以后者的成就比前者为高,名声也响得多了。但从军事意义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文聘的为人是很严谨持重的。

而在孙权攻江夏时,朝廷知道文聘正在坚壁拒守。群臣商议欲发兵前往江夏相救,魏明帝曹叡便说:“孙权向习水战,之所以敢于下船陆攻,是想趁我方不备掩进而已。如今他的军队已经与文聘相持,现在攻守之势差以倍数,孙权最后必不敢久留。”此言除了说明曹叡见事之明外,亦可见曹叡是如何的信任文聘。

去世

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敌国”,使孙吴不敢进犯。朝廷封文聘之子文岱为列侯,又赐文聘从子文厚爵关内侯。文聘死后,追谥曰壮侯。岱又先亡,又赐文聘养子文休爵关内侯,文休死后,赐其子文武爵。

正始四年(243年),文聘得享从祀於曹操庙庭。

人物评价

曹操:仲业,卿真忠臣也。

孙权: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

陈寿:李通、臧霸、文聘、吕虔镇卫州郡,并著威惠。

孙盛:臧霸少有孝烈之称,文聘著垂泣之诚,是以魏武一面,委之以二方之任,岂直壮武见知于仓卒之间哉!

李治:(李勣)临危守义,类文聘之怀忠;建策承恩,同奉春之得姓。

卢弼:文聘在江夏数十年;杜畿在河东十,在并州、冀州二十余年;吕虔在泰山十数年。皆久于其任,当时信任郡守、刺史如此。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辛毗--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初平年间,袁绍起兵反董卓,辛毗(pí)与哥哥辛评,一起投靠袁绍。袁绍在初平元年到建安四年,虽然先后驱逐了韩馥,消灭了公孙瓒,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但由于内部互相倾轧,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从此一蹶不振。建安七年(202年),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大打出手。辛毗跟随哥哥辛评,支持袁绍的长子袁谭。

建安八年(203年),袁谭被袁尚打败,困守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走投无路之际,采纳谋士的建议,派辛毗为使者,向世仇曹操请降。曹操久闻阳翟名士辛毗之名,就乘机将辛毗留在自己帐下。 辛毗归曹后,他首先向曹操分析了袁氏兄弟反目成仇的个中缘由,并建议曹操趁机出兵河北。曹操虽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但对他精辟的分析却心悦诚服。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带兵攻河北,军队进逼冀州首府邺城。袁尚闻讯从平原撤兵,回师救援。建安九年(204年),曹军攻打袁氏在河北的老巢邺城。攻邺城时辛毗带兵冲锋陷阵,审配在城东南角楼上,望见曹军攻入,忿恨辛评、郭图坏败冀州,于是命人驰诣邺城的监狱,杀了辛评的一家。审配的侄子审荣,与辛毗交情深厚,对叔父的行为十分不满,于是飞箭传书,与辛毗沟通消息。辛毗接信后报告曹操,曹操十分高兴,内外夹击,曹军很快就攻下邺城,生擒审配。辛毗拿着马鞭鞭打审配的头,骂道:“奴才,你今日死定了!”审配回头说:“狗辈,就是你们害得冀州被破,我恨不得杀你!况且你今日难得能亲手杀了我么?”随后,审配宁死不降被曹操处死。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消灭了袁谭,袁尚、袁熙率残部逃往乌桓,河北纳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他器重辛毗的才干,上表朝廷,拜辛毗为议郎,兼任侍中。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自进爵为魏王。辛毗以汉议郎、侍中身份兼任魏王侍中。当时在立谁为魏王太子这个问题上,曹操一度犹豫不决。曹丕以年长得立,曹植以才高得宠,文武大臣又各有所向。辛毗坚持以国立嫡长的礼法,坚决支持册立曹丕。次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后,得意忘形,搂着辛毗的脖子说:“辛先生你知道吗?我好高兴!”辛毗不禁对曹丕的举动感到愕然。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太子曹丕继位为魏王。魏王侍中、汉丞相长史辛毗联络群臣上书曹丕,劝他代汉称帝。曹丕早有此意,不久就威逼汉献帝退位。曹丕建立曹魏,辛毗也因此被赐爵关内侯,任侍中之职。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想从冀州迁徙士家十万户到洛阳。当时连年干旱,蝗灾肆虐,中原大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群臣都认为在饥荒之年不宜这样做,魏文帝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担任侍中的辛毗坚决反对,再次劝谏,想让魏文帝收回成命。魏文帝十分生气地对辛毗说:“我不想和你谈论此事。”辛毗从容地说:“陛下既然不认为臣不肖,让臣随侍左右。密室之议,朝堂之论,为臣都应该切问应对,拾遗补阙,陛下怎么能不同臣下商议?何况臣所谈论的并非个人私事,事关社稷安危,臣不能不说!”魏文帝无言以对,站起来要回后宫,辛毗拉住他的衣襟不放,魏文帝用力夺回衣服,悻悻回宫。过了一会儿,他火气稍消,又出来责问辛毗:“佐治,你为什么要苦苦地同我作对呢?”辛毗诚恳地说:“在这种饥荒年月,强行把他们迁徙到河南,没有粮食来救济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心怀怨恨,失去人心,因此我不得不力争陛下收回成命!”最后魏文帝下令,迁五万户,这不能不说是辛毗力争的结果,虽如此,仍是巨大的人民迁徙,给迁徙人民带来极大的困难。隋代的杨契丹就画有《辛毗引裾图》。魏文帝喜欢围猎,有一次随从时,魏文帝说:“打猎真高兴啊!”辛毗说:“对于陛下您来说很高兴,对于臣等是跟着受苦。”之后,魏文帝便很少射猎。

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命大将军曹真出兵伐吴,以辛毗为军师,进攻东吴的军事重镇江陵。江陵久攻不下,后因长江涨水,魏军才撤军北归。这时,辛毗被封为广平亭侯,仍任侍中之职。黄初五年(224年),魏文帝准备御驾亲征,出师伐吴,辛毗极力劝阻,他指出:天下初定,便大举兴兵,势必会使刚刚得以恢复发展的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当年曹操曾多次南征,都因江海湖泊阻挡不见成效。如今军力并不比当年强盛,不如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待民富国强之日,自可一举灭吴。但他的建议被魏文帝拒绝。结果兴兵十万,征战数年,仍然望江兴叹,无功而返。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病故,魏明帝继位。辛毗进封为颍乡侯。当时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深得魏明帝宠,他们专断朝政,朝中大臣纷纷投靠。辛毗却不肯趋炎附势,凡事秉公而断,从不假以词色。他的儿子辛敞怕老父遭到谗言陷害,劝他同刘放、孙资搞好关系,遭到他的严厉斥责。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大举伐魏,魏明帝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抵抗。两军对垒,司马懿以逸待劳,诸葛亮屡次挑战他都置之不理。后来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穿的衣服,以此来刺激他出营作战。魏军众将都以此为耻,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魏明帝,要求出战,被明帝拒绝。魏明帝惟恐众将不听调度,就派辛毗为使者,持节赶赴魏军大营,遏制诸将行动。将领们都因辛毗素以刚正、执法严明而不敢轻言战事。司马懿屡次请求出兵,都被辛毗严辞拒绝。两军在五丈原对峙三个多月,诸葛亮欲进不能,欲退不舍,后操劳成疾,病逝军中。魏军班师回朝后,辛毗任卫尉之职,不久病故,明帝赠他谥号为肃侯。 多年后,辛毗配享魏文帝庙。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1000字左右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1000字高一作文10篇

三国读书报告1000字6篇

《三国演义》1000字读后感5篇范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000字10篇

历史人物的作文4篇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6篇

品《三国演义》作文1000字

《三国演义》5篇1000字读后感优秀高中作文

2019《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000字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1000字左右

读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对不搞研究的人来说,除了以史为鉴,更重要的是内涵,丰富自己,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三国历史人物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一)孙匡——《三国志》中记载信息坚四子:策、权、翊、匡。【志林曰: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魏书曰:策当嗣候,让于弟匡。】孙匡字季佐,翊弟也。举孝廉茂才,未试用,卒,时年二十馀。【江表传曰:曹休出洞口,吕范率军御之。时匡为定武中郎将,(遣)范令放火,烧损茅芒,以乏军用,范即启送匡还吴。权别其族为丁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年考研分数线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年考研分数线

    2021年已经过去大半,要开始2022年考研的考生们应该准备了一段时间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研分数线你知道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南开大学历史学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在哪个校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在哪个校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下设3系、3所、3中心,即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研分数线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研分数线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历史学一级学科分成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想要考研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注意啦,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南开大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介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介绍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前身溯源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你对这个学院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介绍资料,接下来

529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