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中励志>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

时间: 淑娟0 分享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一)

1、有 关 概 念

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的依据:化合价是否有变化

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

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性质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

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性质

被氧化:失去电子被氧化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被还原:得到电子被还原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氧化产物:氧化反应生成的产物

还原产物:还原反应生成的产物

2、概念间的关系

< height=42>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1、两条线桥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

2、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

3、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

1、一条线桥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2、不需标明"得"、"失"电子,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3、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4、单线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 <> < colspan=2>(3)分解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就,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 <> < colspan=2>(4)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 <> <>

5、常见的氧化剂

<>

6、常见的还原剂

<>7、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氧化剂

2>非金属元素 2> < width="72%" height=25>非金属活动顺序:f > o > cl > br > i > s < width="72%">同周期从左到右,氧化性增强:cl > s > p < width="13%" rowspan=2>(2)还原性 < rowspan=2>金属元素 < rowspan=2> < height=23>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h)>cu>hg>ag>pt>au < width="72%">同主族从上往下,还原性增强:mg < ca < ba < colspan=4>(3)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 colspan=4 height=26>

氧化剂的氧化性 > 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 colspan=4>

还原剂的还原性 > 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 colspan=4>(4)浓度、温度、酸碱性等: < colspan=4 height=21>如:浓hno3的氧化性 > 稀hno3,加热时浓h2so4的氧化性增强,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增强等。 <>8、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

....一般用"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得失法"配平。配平原则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或"得失电子总数相等"。下面以硫与浓硝酸反应为例,说明配平的一般步骤:

<> (1)标变价: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中价变元素的化合价。<>

(2)求总数:求得失电子数的最小公倍数,以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

还原产物四大物质前的系数。

< height=73>

(3)配系数:观察配平两边其他物质的系数,并进行检查,最后改"----"为"==="号。

<>

9、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1、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常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数值变化(升降)的计算;

二是关于氧化剂、还原剂用量的计算。

2、计算的原则是: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即常说的"电子得失守恒"。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习】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习: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习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习】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模仿。

板书练习: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习】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习,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习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习

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实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习: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随堂检测】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三)

教学设计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高中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想准确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就必须准确把握两条知识脉络:

其一,准确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整个中学化学中的知识脉络。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从初中阶段的简单了解,到本节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再到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实际应用,再到化学电源本质的理解,再到有机化学中物质类型的变化关系,层层推进,高潮迭起。

其二,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本节教材中的知识脉络。本节课从复习回顾初中所学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入手,从“得氧失氧”的初步认识,到“化合价升降”的基本规律,再到“电子转移”的反应本质,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由表及里地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本节课充分运用“启发一探究”教学方法,恰当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课程标准: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3)能够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表及里,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2)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依据不同的标准,化学反应就会有不同的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2)通过氧化还原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3)掌握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评价:

1.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亲历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及展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通过达标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情感培养情况。

教学手段:

1.启发式教学

通过学案导学,课堂启发,引导学生从“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一步一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中电子转移是微观过程,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将NaCl形成过程用动画展示。将微观的、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的、直观的动画,化难为简,事半功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问:

在初中,我们曾经学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

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些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追问: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

什么是氧化反应?

什么是还原反应?

分类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追问: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独立进行的,还是同时发生的?

思考交流,回答问题并书写:

......

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得氧的反应;

失氧的反应;

得氧失氧;

有氧得失的反应。

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复习回顾初中所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做铺垫。

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依据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犹如生活中的“买”和“卖”,既对立、又统一,同时进行,不可分割。培养“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设问:

分析上述反应中各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拓展:

观察下面的反应:

有没有得氧失氧?

有没有化合价升降?

提升:

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定义: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此处稍有点难度,根据学生的程度,必要时老师要予以引导。

知识升华,从“得氧失氧”角度上升到“化合价升降”角度,扩大了概念的适用范围。这是本节课知识的第一次升华。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设问: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化合价的升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展示:

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展示钠与氯气的反应、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提升:

根据刚才的动画,联系化合价升降,从电子转移角度,定义: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强调:

电子转移引起化合价升降;

化合价升降只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外观特征,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电子转移引起化合价升降。

观看动画,

听老师讲解。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氧化反应:元素失去

(或偏离)电子。

还原反应:元素得到

(或偏向)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听老师讲解,

理解电子转移引起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通过问题,由“化合价升降”向“电子转移”过渡。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微观的、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的、直观的动画,化难为简,事半功倍。

知识提升,从“化合价升降”角度上升到“电子转移”角度,扩大了概念的适用范围。这是本节课知识的第二次升华。

理顺知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前后

联系

知识

衔接

设问:

初中所学的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归纳:

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与初中所学知识相联系,找出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在联系与对比中,加深学生的理解。

投影:

1.判断下列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2.下列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却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提别强调:虽然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但做题时,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看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

课堂

小结

谈谈

收获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收获。

课后

作业

服务

现实

课后习题:

第1题至第7题。

②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请同学们通过图书、杂志、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看看氧化还原反应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利与弊,如何趋利避害,写一篇小的调查报告

进一步落实目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得氧→化合价升高→失去(或偏离)电子

还原反应:失氧→化合价降低→得到(或偏向)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二、判断依据: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三、本质:

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四、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借助导学案,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一步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本节课在具体的操作中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老师能否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活跃起来,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交流、探究,得出结论,体现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电子转移,这是微观过程,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我的解决方法是:运用多媒体手段,将NaCl形成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过程用动画展示,将微观的、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的、直观的动画,化难为简,事半功倍。

另外,本节课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探究,还要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并引导学生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文章

2020高中化学教案精选

学好化学小窍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教案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020高中化学化学电源教案

高中化学的学科思想

高一化学《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与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几条...

2020年高中化学老师教学课堂反思

高中化学告别差生的七大策略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全总结

52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