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青春故事
名人励志青春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短青春岁月值得我们珍惜,我们要励志,那么你了解哪些名人的励志故事呢?下面小编已经为你们整理了名人励志青春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
名人励志青春故事1:她的伟大与海明威无关
作者:水木丁
这世界上有一种男子,人们管他们叫“天才”,无论科学家、文学家还是艺术家等,没有人能够否定他们的价值,世人热爱着他们,谈论着他们,在他们离去后,尘世间还流传着关于他们的传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能够轻易得到女人的爱。虽然靠近他们就像靠近一个宇宙中的黑洞,你身上的生命能量有可能被他们吃干抹净。很多人在读过一些传记文学之后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天才的男人用以远远地敬仰就好,不要嫁给他们。”然而这世界上其实也是有很多女人打破了这个“天才妻子”的魔咒的,其中最牛的一位就是玛莎·盖尔霍恩。
1936年,28岁的玛莎·盖尔霍恩在佛罗里达州旅行途中遇到欧内斯特·海明威时,她已经结束了她和一位法国侯爵的第一段婚姻整整两年,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才仅仅一年,而海明威已经是世界文坛上的一颗巨星。两个人一见钟情,同是作者和记者的身份,让他们相信彼此是对方寻找已久的灵魂伴侣,于是很快走到了一起。在度过了相对愉快的四年恋爱时光之后,他们决定结婚,盖尔霍恩正式成为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读过海明威传记的人都知道,海明威是个很大男子主义的人,再加上天才那种骄傲敏感和火暴脾气,按理来说以海明威这样强大的气场,大多数女人都没有与之抗衡的能力,很容易变成整天围着丈夫转的“名人的妻子”。但是盖尔霍恩的内心也无比强大,她并没有因为成为海明威的妻子就放弃了自己想成就的事业,一直活跃在战地最前线。1941年,她接受媒体邀请来中国报道抗日战场,海明威作为她的丈夫陪同前往。海明威是个作家,同时也非常热爱战地记者这项冒险的职业,但是不得不说,在这个职业中,他的成就可远远不如他的这位妻子。
这样强悍的女人,在后来和海明威的婚姻开始产生裂痕的时候,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海明威家族有精神病史,家族成员有很多人自杀,海明威本人也有抑郁狂躁症,但是他不肯就医,靠喝酒来解决自己的痛苦,可想而知,这位天才喝醉的时候,是多么折磨人。有一次参加朋友的party,他又喝得酩酊大醉,盖尔霍恩开车说了他两句,他伸手就给了盖尔霍恩一个嘴巴。盖尔霍恩二话没说,直接开着车朝一棵树撞过去,然后把海明威和撞烂了的车子都扔在那里,自己扬长而去。海明威曾经在他们的寓所养了一大群公猫,他觉得给公猫做绝育手术有损雄性的尊严,于是这些公猫到了发情期时,惹得四邻不安。有一次海明威离开家几天,盖尔霍恩就亲手把这些公猫一只一只地都给阉了。海明威回来之后几乎要被气疯了。这样的两个人,最后的结局也是可以预料的,1945年,盖尔霍恩离开海明威奔赴前线去继续她的危险报道,他们的婚姻也就此结束。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盖尔霍恩是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却不知道,她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战地女记者。她报道过西班牙内战、芬兰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抗日战争、越南战争等八次世界上著名的战争,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现在美国有个盖尔霍恩新闻奖,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离开海明威后,她又结过一次婚,后来也离了。她在81岁时还战斗在第一线,报道美国入侵巴拿马事件。1998年,几近90岁的霍尔盖恩身患重病,已经失明,她觉得自己活得实在太长了,于是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服药自杀。
她是伟大的作家海明威的词条上的一个注脚,但是反过来也一样,在她的维基百科词条中,海明威也只是她的一个注脚。她曾是伟大的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但是在她将近90年的人生中,她没有一天不是她自己。
名人励志青春故事2:王宝强 一个真实的青春励志故事
一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外表看上去与在城市打工的千千万万农民工没有任何区别,没有受过任何与演员这个职业有关的培训,也没有哪怕一点点在一般人看来是成功必须的一些“社会资源”,甚至没有一个“城里人”亲戚,唯一有的只是一个要靠演电影来摆脱贫困生活的梦想。他的梦想实现的几率有多大?
当许许多多都市青年沉迷于港台、韩国的那些胡编乱造到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青春励志”电视剧,为剧中人物唏嘘长叹,继而感怀自己的时候,王宝强却用他的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演绎了一个真实的青春励志故事。
“以前大家看到我,都‘傻根’‘傻根’地叫,现在他们都改叫‘许三多’了———这是我最骄傲的事情,因为它说明我这几年的努力没白费。”王宝强特有的笑容中,带着些许自豪地说。
“我就是许三多”
让普通观众熟知王宝强的,是《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和《暗算》中的“阿炳”。在王宝强自己看来,“完全可以代表我王宝强”的则是“许三多”。
王宝强说:“‘傻根’、‘阿炳’只能说有我自己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我不可能像傻根那样。而‘许三多’完全可以代表我王宝强,因为无论从举止还是内心,他是一个很丰富很现实的人,而且跟我很像。”
8岁那年,王宝强“决定不能在村里待一辈子,一辈子种地没意义,一定要出去闯。”于是他去了少林寺,因为深受李连杰电影《少林寺》的影响,王宝强以为去了那里就可以拍电影。
在少林寺当了6年的俗家弟子,除了练了一身“真功夫”之外,王宝强连“拍电影”都没有见过一次。这时,他才相信了寺里的和尚对他说的话:这里真的不是拍电影的地方。
16岁的时候,王宝强决定去“能拍电影的地方”——北京。当时,他的父母对他说:你这没头没脑的孩子能闯出个什么天地来?的确,一个农民的儿子,没有任何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和背景,也没有接受过任何演员的训练,想通过演电影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当时看来他这个理想的确有些不可思议。
“北漂”生活是极端艰苦的。那时王宝强每天生活的主旋律是在北影门口等待一个群众演员的机会。如果等到了,每天可以挣20块钱,还有剧组的盒饭吃。这个机会不是经常有的,为了生活,王宝强就在北京的各个建筑工地上做起了农民工。
让王宝强记忆特别深刻的是一个除夕。当时他口袋里只剩下2元钱,在这个举国欢度春节的时刻,他只能选择躺在工棚里睡觉,用睡觉来熬过那阵阵袭来的饥饿和孤独。王宝强说他那个时候从来不告诉父母他在北京做什么,只说自己挺好的,因为怕父母担心。
王宝强说:“我跟许三多的经历很像,他在当兵前被他爹叫‘龟儿子’,都不敢言语,我刚从老家到北京去做北漂时,也很懦弱,怕被别人瞧不起,因为俺家是农村的,没有背景,没有条件。我做武行,却又长了一个苦瓜脸,他们都嘲笑我,说我一辈子不会有什么出息。我很自卑,但也很好强,所以刚到北京那会,经常打架。”
一个偶然的机会,导演李扬在众多的试镜资料片中看到了王宝强,于是,18岁的王宝强被选中出演处女作《盲井》。这部电影于2003年获金马奖“最佳新人奖”,2004年获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和泰国金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王宝强说:“我很幸运,不光是因为我等到了机会,还因为这个机会是在我最单纯的年代降临的。我不敢保证,假如换了今天的我,我还会不会相信这个机会最终真的会到来。”
名人励志青春故事3:寻找一处桃源
寻找一处桃源,一处宁静和恬淡的所在。
那里该有一片桃林,春天时扬起一簇簇粉红。那些桃树应该古老,长着老者的筋骨和白髯。那些桃树又应该年青,结出少女般娇艳的果实。桃林近处会有一口水井,青石砌成井台,苔藓爬上脚板。那井里会有一只绿色的青蛙,睁着明澈的眼,唱着响亮的歌。
该有一处房子。红色或蓝色漆就,不大,却很精巧。有尖尖的挂着阳光的屋顶,有直直的散着炊烟的烟囱。房前会有一个篱笆,外面是开满油菜花的田野,里面是开满玫瑰花的小院。田野里会有一条羊肠小路,路边会有几棵白桦或者香樟。玫瑰园里会有一张躺椅,趴一条土黄色的狗。狗吐着粉红的舌头。躺椅轻轻摇摆。
不远处当然会有草地。清晨的草地是凉的,挂着露珠;夜里的草地是暖的,散着温香。草地散着或甜或苦的气息,走上去,或坐上去,或跑两下,或躺下来,都是一种至高的享受。甚至可以把饭桌搬到这里,甚至可以不打帐篷露宿。没有人在意你和干扰你,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远处有山。山是很绿的那种。山上会有松树,有知了和野兔,有蘑菇和美丽的石头,有山鸡蛋和小虫的啾鸣。那山也是属于你的,因为这是一处桃源。
没有电话和网络,没有信件和明信片,没有公交车和出租车,没有信用卡和小区保安。在这里你会享受从肉体到心灵的最充分的自由,似乎全世界上只剩下你。
你当然向往这样一处桃源。你迫不及待地奔向你的桃源。我知道你厌倦了世俗,你渴望恬淡和宁静,安逸与自由。
你会在这里住一天,住两天。住一个月,住两个月。住一年,住两年。可是我还知道,你不可能在这里住一辈子。因为终有一天你会厌倦,就像厌倦世俗般厌倦桃源。
是的,这里有桃林。可是桃林里不仅有桃花,还会有害虫。那口水井里可能根本没有水,或者,即使有,也被那只可恶的青蛙搞脏。
你的房子夏天可能漏雨,这需要你不停地补修。冬天它可能奇冷,你在屋子里升起一团火,浓烟将你的脸炝黑。还有草地。草地上当然有鲜花,有蝴蝶,可是草地上还会有蚊虫,有毒蛇。山上有野兔和鸟蛋,还会有蝎子和野兽。总之你的桃源并不只有美好,你的隐居,更似探险。
这种探险是异常艰苦的。你喝的水,需要自己去挑;你吃的面,需要自己来磨;你喝的酒,需要自己来酿;甚至,你住的房子,也需要自己来盖。你寂寞了,不会有人陪你聊天;你生病了,不会有人前来探望。那是真正接近于原始的生活。那种生活,对心灵,或许是一种净化,但对身体,无疑于一种折磨。
很多人经历过这种生活,比如陶渊明,比如梭罗。我相信他们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恰好跟生活的艰辛成正比。我更相信大多数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可能忍受这种艰辛。——把桃源当成度假胜地可以,但要定居,需要很大的勇气。
其实陶渊明和梭罗的桃源,也并不彻底。那还不是真正的桃源,即使他们把自己隐藏起来,仍然算不上真正的隐居。他们有书籍,有猎枪,有朋友,有聚会,他们偶尔或者经常遭受打扰。他们跟市井和世俗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做不到完全隔离。
我指的是,一个被世俗浸淫过的人,根本不可能回归桃源。即使你可以回归苦难。即使你抛开书籍和猎枪,朋友和聚会。或许肉体可以,但精神不可以;或许形式可以,但本质不可以。我们永远不知道真正的桃源在哪里,也许可可西里或者非洲丛林真有那样一处人类未曾到达的地方,但假如我们知道,假如我们过去,那里便再也不是桃源。那里变成现代社会的一角,它跟现代社会惟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那里的生活,接近于原始。——真正的桃源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一个传说。
那么,到底有没有桃源?我说,有。
真正的宁静,或者回归,我认为,不是寻一处地理意义的桃源,而是寻一处灵魂意义的桃源。那是一片虚幻的桃源,它藏在你心,由你构建。所以,每个人的桃源,其实都不一样。你的桃源是一片草场,一座青山,他的桃源,或许仅仅是一栋木屋,几句诗行。你生活在城市里,走在大街上,坐在办公室里,躲在咖啡馆的某个角落,只要心中藏一处桃源,那么,无论你在干什么,无论你在哪里干什么,你都是陶渊明或者梭罗,甚至,你比他们更加彻底和高明。那是由你构建的真正桃源,那是灵魂的桃源。那里只有宁静和美好,没有阴暗与艰辛。你是那里至高无上的国王,或者与世无争的农夫。
其实,寻找一处桃源,就是寻找你的内心。
看了“名人励志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