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好文章阅读摘抄3篇
青春少年时,你迷茫个鸡毛!你一天硬一次,一次硬一天,你气血方刚,满脸冲痘,你球场上射个门都能有年轻姑娘跟你暗送秋波,你还想怎么的?人生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文字伴随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励志的好文章阅读摘抄3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励志的好文章阅读摘抄:年轻人,你迷茫个鸡毛
托一位在美院任教的朋友的福,有机会能跟一群平均年龄只及我一半的年轻朋友们坐下来喝喝酒,聊聊人生。虽然王朔不无醋意地说道:“庆幸的是,你们丫也不会年轻很久。”但是,年轻的时候哪里需要去考虑很久之后的事?青春的本质不就是可以任意发呆、犯浑、活在当下、肆无忌惮地浪掷年华么?
但是,这帮孩子都不快乐,都告诉我自个活得挺阴郁挺迷茫的。青春少年时,你迷茫个鸡毛!你一天硬一次,一次硬一天,你气血方刚,满脸冲痘,你球场上射个门都能有年轻姑娘跟你暗送秋波,你还想怎么的?你唇红齿白、胸挺臀翘、皮肤紧绷,脸上茸毛初开,腰间的脂肪还要很多年后才能堆积得起来,你一条25块钱的小短裙都能穿出Versace的效果,小高跟配上,夺夺夺夺在教室门前一过,就能有一大群小鲜肉对着你流口水,你还想怎么的?我好歹活到了能理直气壮地跟你们说“谁他妈没年轻过,你们老过吗”的年纪,真的,相信我,你们今天犯愁的迷茫的所有事在你个人的历史长河里看来那都他妈的不!叫!个!事!没谁能规划你的人生,你自己也不能。你连明天上几趟厕所拉干的还是拉稀的都规划不了,还人生?
这个世界上也许真的有那能在闹市中算微积分在腊月里洗冷水的奇才,但是那都是要干大事的,绝对不是你。咱们艺术家,要学的是95岁高龄上头还吵着要结婚的齐白石老先生,这才叫人生。
要迷茫你就去看书。《梵高传》、《退步集》、王小波、《海贼王》、《小顾聊绘画》……爱看啥看啥。这也许是你人生中最后一段不需要带任何功利目的,全凭自己的喜好去看书的时光了。比起几年后你将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啃的什么《Photoshop从入门到精通》、《把信送给加西亚》、《人性的弱点》、《大数据时代》……你就知道,能有闲情凭着自己的喜好看书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而且,几年之后,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一年都看不完两本书。真的,2013年中国人均年读书量为4.77本,你以为你能比他们更强?你今后有大把的时间抛洒在酒桌上牌桌上夜总会里,迅速变成一个脑满肠肥的中年人,然后,忙得实在没时间去读完一本书。
要迷茫你就去打球。美国的学校里有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体育不好的学生永远被排斥在社交圈之外。这很好。年轻的时候你不去滑雪、不去蹦极、不去跑步、不玩死飞,不到球场上去消耗自己多余的精力,那打算什么时候去?身体极度疲累的时候,灵魂就安静了。
真的,以后你再也不能像今天这样站在寝室楼道里呼吼一声就能迅速组织起一场球赛来了。以后你得提前一礼拜预约,再三确认时间人数,等到点了才稀稀拉拉有三五个人慢悠悠地开车过来,等到换好装备武装到牙齿,天都黑了。然后你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吃饱了撑的组织尼玛的球赛啊!
要迷茫你就去谈恋爱。哪个少女不怀春,那个少男不钟情?十八九岁,情窦初开,家长远离,年轻的朋友在一起,不谈恋爱还能做啥?也许你这个球进得漂亮,也许你的画画得不错,也许你就帮人家多拎了一瓶开水……这时候的爱情,实在廉价得过分美好。几年之后你就会发现,想谈个恋爱得要有车、要有房,要有什么牌子的车、要有多大面积的房,房产证上需要加谁谁谁的名字……
就算侥幸谈上了,圣诞节、情人节、中国情人节、生日、各种纪念日,哪个日子你都逃不掉送礼物。Tiffany起步,LV不错,Hermès才够换来一句“老公爱死你了。”当然要分手时你也不必担心财产分割、房产分割,青春损失费什么的,姑娘顶多就是甩你一耳光,禽兽!
要迷茫你就去画画写诗歌唱。绘画不是门技能,那是上天恩赐给你的天赋。这个世界上拥有这样能自己跟自己都可以玩得很开心的天赋的人,百不足一。在绘画成为你枯燥的职业之前,或者在绘画还没来得及完全撤离出你生活之前,好好享受它。
你们中的少数人今后会成为职业艺术家,底层的,艰难糊口;成名的,走穴应酬。卖不出画急,卖便宜了急,卖贵了也急。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今后都将远离艺术行当,做广告、做装修、做低级的职员、做成功的商人,及至同学相聚时才想起,哦,原来我也是学过画画的。未来无论怎样,都已失却了初心。……
你他妈有那么多好干的,你告诉我你迷茫?不要羡慕老人,老人固然年轻过,但那是过,是过去时。如果可能,老人们愿意拿一切来换你今天的年纪。因为我今天有的,你们以后都会有。而你现在有的,我们却再也不会有了。你该发愁的,是明天是不是跷课躲寝室里睡个懒觉,是怎样把巧克力送到心仪姑娘的手上,是该怎样把隔壁班那个讨厌的小子揪出来打一顿……是在这个年纪里应该犯愁的美好琐事。年轻,就可着劲的去折腾吧。因为随便你怎么折腾,代价成本都会极小,而且你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再来过。
总有一天你也会到没办法再试错的年纪,庸俗的中年,油盐柴米的中年。
励志的好文章阅读摘抄:你迷茫是因为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一位正在读高一的在校学生通过新浪微博找到我,私信里跟我说他看了我的文章,觉得挺触动的,他还说他现在很迷茫,想让我帮帮他。
我给他的回复并不算多,但是依然表达了感谢,并且给他提供了自己当初的方法: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想一想最亲或者是最爱的人,他们在时时刻刻偷偷注视着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其实说实话,我当年读高中的时候并没有他所描述得那般迷茫,只是到了大学才一发不可收拾的,所以坦白说我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不知道这样的方法是否对所有人都能够奏效,然而我并不想让他失望,作为大学刚毕业的我,能够给予的建议也就只有这些了。
前些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杨绛先生,于是高中毕业的时候便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并倾诉了他的人生困惑,杨绛先生给他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话语之外,杨绛先生在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其实迷茫的又何止是高中生呢?记得上大学时有一段时间,大家仿佛一下子都得了“肾虚”,都说迷茫,找不到生活的方向。现在仔细想来,其实也就是“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罢了。大家要么整天地逃课玩游戏,要么每节课去了也是埋头睡大觉,然后一旦空出来时间就开始胡思乱想,想想这顿饭吃什么,想想那个美女挺漂亮的,想想奖学金为什么是他拿了,想想我能不能拿到毕业证,想想我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想想我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想想……然而也仅仅是想想,我们就是站在那里不动,从不上晚自习,也不去图书馆,反正考试就靠考前突击和临场作弊,及格了便是幸运,不及格还有补考,更何况最后还有清考(这个时候一般老师都会适当照顾学生,不过也会有例外,我的舍友就不幸中招了),得过且过,大学便就此结束了。
现在我的很多同学都已经工作了小半年,其实有些同学的工作单位还是相当不错的,然而,每每和他们聊起时,他们还是说很迷茫。我说我新年以来读了将近十本书了,并和他们分享我从书中得到的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考和对自己生活的应用,他们却说自己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看过一眼书了,我出于安慰说你们是工作太忙了,谁知他们却几乎一致的回答:其实哪里有那么忙呀,只是找个借口为自己开脱而已。我之后在QQ和微博上发了一条说说“你是否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得到的都是肯定的回答。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马云等身家如此显赫的商人依然经常教导年轻人要多读书呢?为什么身边一些暴发户虽然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却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呢?我思考的结果是:书虽然未必会让人产生直接的财富,但是它却可以充实人的思想,富足人的心智,荡涤人的心灵,然后在人的一生中产生潜移默化的正能量。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也会看到:读书人很少产生家暴,而且很少出现离婚。我想这应该就是书本给他们的看不见的财富在起作用吧。
究竟读书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多大的作用,古往今来不乏讨论,然而依然是模糊而不可辨清的,但大家都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读书总归是有用的。我知道一谈到开卷有益,肯定就会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出现,大多是拿一些黄色书籍来当挡箭牌,经常被提及的就是《金瓶梅》。其实看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这部百万字的小说不良内容仅仅不足五千字,而且现在市面上的版本也大多剔除掉了这些,所以看本书,只要你不是居心不良,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还会有不少的收获,你会对封建社会有个更深入的了解。更何况,世界上的书的种类那么多,黄色书籍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一般都难登大雅之堂,你也就不会看到,从这个角度讲,看到了也许就是你的问题了,不是吗?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读书对于我的巨大作用除了熏陶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克制。比如,读了美国作家简和袁的《拖延心理学》,我才发现了拖延问题的根源,并且努力改变自己的一些拖延习惯;读了美国作家庞龙的《宽容》,我就开始试着去善待和理解所有人;读了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我才知道活人与死人的区别,人活着要将苦难当作忍受,以待以后……读了太多书,我会不由得接受所有人的观点,尽管也不见得全部理解,毕竟理解是种奢侈品嘛。
有人说,迷茫是青春的必需品,我不同意。我承认青春肯定是会迷茫的,但它未必是必需品,迷茫的本质就是精神空虚,与青春并没有多大关系,有的人直至死去也依然迷茫。也许我们把书称作精神食粮,就是这个原因吧,古人不是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嘛。
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断章取义,谈到读书,他们便又会举出三国演义里马谡的例子来反驳你,于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顶帽子便经久不衰,而且大有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发扬光大的趋势。你看,由于这些年大学生就业率不好,于是很多农村的孩子都早早地辍学了,家里人让他们学了一门手艺,以便早点结婚生子,完成传宗接代的历史光荣使命,毕竟无后为大。
其实读书和“纸上谈兵”并不是一回事儿,很多书籍都提倡实践,而且越来越多的书都是作者亲身实践的足迹。谁成天坐在家里都写不成一本可以被称为著作的书,也许哲学家除外,但是其实当代社会已经愈发地注重哲学,因为我们发现哲学其实往往实践渗透在各种学科当中。
读书太少的人往往会想得太多,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人类从来都是喜欢“思考”这个东西的,因为可以毫不费力,这也正好迎合了我们懒惰的心理。然而,因为内心没有什么东西,想来想去,仍然停留在一个点上,跳不出框子,于是便越想越空虚,越空虚越迷茫,越迷茫越看不到人生前行的方向,大致就是如此。
读书多的人则不同,他们从书中看到了对待一个问题不同作者的不同观点和不同思考方式,于是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这样基本上也就不会再钻牛角尖了。当然了,读书多的人留给自己想的时间肯定是没有读书少的人长的,但是想的却并不少,他们由于他们思维不被局限,所以会想到很多问题,会想到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也会更有深度。
当北京的“单向街”、上海的“季风”和杭州的“枫林晚”等实体书店逐渐走向衰落,台湾的“诚品”却在连续十几年亏损之后突然开始盈利了,真是庆幸,这个世界上读书的人还没有消失殆尽。
那么,你是否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呢?
励志的好文章阅读摘抄:尼采:成为你自己
一个看过许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许多地方的旅行家,若有人问他,他在各处发现人们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他或许会回答∶他们有懒惰的倾向。有些人会觉得,如果他说他们全是怯懦的,他就说得更正确也更符合事实了。他们躲藏在习俗和舆论背后。
从根本上说,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巧合,能把如此极其纷繁的许多元素又凑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像他现在所是的个体。
他明白这一点,可是他把它像亏心事一样地隐瞒着——为什么呢?因为惧怕邻人,邻人要维护习俗,用习俗包裹自己。然而,是什么东西迫使一个人惧怕邻人,随大流地思考和行动,而不是快快乐乐地做他自己呢?在少数人也许是羞愧。在大多数人则是贪图安逸,惰性,一句话,便是那位旅行家所谈到的懒惰的倾向。
这位旅行家言之有理:人们的懒惰甚于怯懦,他们恰恰最惧怕绝对的真诚和坦白可能加于他们的负担。唯有艺术家痛恨这样草率地因袭俗套,人云亦云,而能揭示每个人的那个秘密和那件亏心事,揭示每个人都是一个一次性的奇迹这样一个命题,他们敢于向我们指出,每个人直到他每块肌肉的运动都是他自己,只是他自己,而且,只要这样严格地贯彻他的唯一性,他就是美而可观的,就像大自然的每个作品一样新奇而令人难以置信,绝对不会使人厌倦。
当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蔑视人类时,他是在蔑视他们的懒惰:由于他们自己的原因,他们显得如同工厂的产品,千篇一律,不配来往和垂教。不想沦为芸芸众生的人只需做一件事,便是对自己不再懒散;他应听从他的良知的呼唤:“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所想、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
每个年轻的心灵日日夜夜都听见这个呼唤,并且为之战栗;因为当它念及自己真正的解放时,它便隐约感觉到了其万古不移的幸福准则。只要它仍套着舆论和怯懦的枷锁,就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帮助它获得这种幸福。而如果没有这样的解放,人生会是多么绝望和无聊啊!
大自然中再也没有比那种人更空虚、更野蛮的造物了,这种人逃避自己的天赋,同时却朝四面八方贪婪地窥伺。结果,我们甚至不再能攻击一个这样的人,因为他完全是一个没有核心的空壳,一件鼓起来的着色的烂衣服,一个镶了边的幻影,它丝毫不能叫人害怕,也肯定不能引起同情。
如果我们有权说懒惰杀害了时间,那么,对于一个把其幸福建立在公众舆论亦即个人懒惰的基础上的时代,我们就必须认真地担忧这样一段时间真正是被杀害了,我是说,它被从生命真正解放的历史中勾销了。后代必须怀着怎样巨大的厌恶来对付这个时代的遗产,彼时从事统治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徒具人形的舆论;所以,在某一遥远的后代看来,我们这个时代也许是历史上最非人的时期,因而是最模糊、最陌生的时期。
我走在我们许多城市新建的街道上,望着信奉公众意见的这一代人为自己建造的所有这些面目可憎的房屋,不禁思忖,百年之后它们将会怎样地荡然无存,而这些房屋的建造者们的意见也将会怎样地随之倾覆。与此相反,所有那些感觉自己不是这时代的公民的人该是怎样地充满希望,因为他们倘若是的话,他们就会一同致力于杀害他们的时代,并和他们的时代同归于尽——然而,他们宁愿唤醒时代,以求今生能够活下去。
可是,就算未来不给我们以任何希望吧——我们奇特的存在正是在这个当下最强烈地激励着我们,要我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法则生活。激励我们的是这个不可思议的事实:我们恰恰生活在今天,并且需要无限的时间才得以产生,我们除了稍纵即逝的今天之外别无所有,必须就在这个时间内表明我们为何恰恰产生于今天。
对于我们的人生,我们必须自己向自己负起责任,因此,我们也要充当这个人生的真正舵手,不让我们的生存等同于一个盲目的偶然。我们对待它应当敢作敢当,勇于冒险,尤其是因为,无论情况是最坏还是最好,我们反正会失去它。
为什么要执著于这一块土地,这一种职业?为什么要顺从邻人的意见呢?恪守几百里外人们便不再当一回事的观点,这未免太小城镇气了。东方和西方不过是别人在我们眼前画的粉笔线,其用意是要愚弄我们的怯懦之心。
年轻的心灵如此自语:我要为了获得自由而进行试验;而这时种种阻碍便随之而来了:两个民族之间偶然地互相仇恨和交战,或者两个地区之间横隔着大洋,或者身边有一种数千年前并不存在的宗教被倡导着。它对自己说:这一切都不是你自己。谁也不能为你建造一座你必须踏着它渡过生命之河的桥,除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这么做。
尽管有无数肯载你渡河的马、桥和半神,但必须以你自己为代价,你将抵押和丧失你自己。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当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路还会把他引向何方的时候,他已经攀登得比任何时候更高了。”说出这个真理的那个人是谁呢?
然而,我们怎样找回自己呢?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他是一个幽暗的被遮蔽的东西。如果说兔子有七张皮,那么,人即使脱去了七十乘七张皮,仍然不能说:“这就是真正的你了,这不再是外壳了。”而且,如此挖掘自己,用最直接的方式强行下到他的本质的矿井里去,这是一种折磨人的危险的做法。这时他如此容易使自己受伤,以至于无医可治。更何况倘若舍弃了我们的本质的一切证据,我们的友谊和敌对,我们的注视和握手,我们的记忆和遗忘,我们的书籍和笔迹,还会有什么结果呢。
不过,为了举行最重要的审问,尚有一个方法。年轻的心灵在回顾生活时不妨自问:迄今为止你真正爱过什么?什么东西曾使得你的灵魂振奋?什么东西占据过它同时又赐福予它?你不妨给自己列举这一系列受珍爱的对象,而通过其特性和顺序,它们也许就向你显示了一种法则,你的真正自我的基本法则。
不妨比较一下这些对象,看一看它们如何互相补充、扩展、超越、神化,它们如何组成一个阶梯,使你迄今得以朝你自己一步步攀登。因为你的真正的本质并非深藏在你里面,而是无比地高于你,至少高于你一向看作你的自我的那种东西。
你的真正的教育家和塑造家向你透露,什么是你的本质的真正的原初意义和主要原料,那是某种不可教育、不可塑造之物,但肯定也是难以被触及、束缚、瘫痪的东西:除了做你的解放者之外,你的教育家别无所能。
这是一切塑造的秘诀:它并不出借人造的假肢,蜡制的鼻子,戴眼镜的眼睛——毋宁说,唯有教育的效颦者才会提供这些礼物。而教育则是解放,是扫除一切杂草、废品和企图损害作物嫩芽的害虫,是光和热的施放,是夜雨充满爱意的降临,它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礼拜,在这里大自然被理解为母性而慈悲的;它又是对大自然的完成,因为它预防了大自然的残酷不仁的爆发,并且化害为利,也因为它给大自然那后母般的态度和可悲的不可理喻的表现罩上了一层面纱。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励志的好文章阅读摘抄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励志的好文章阅读摘抄”的人还看了:
励志的好文章阅读摘抄3篇
上一篇:励志的好文章阅读3篇
下一篇:励志的好文章摘抄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