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的励志文章
微信上的励志文章
我们时常都会在微信上看到一些经典励志的文章,那么微信上的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微信上的励志文章:励志者路自宽
人生有两种人,他们对待机会的态度各不相同。
第一种人是弱者,他们等待机会,如果机会不降临,就觉得寸步难行;第二种人是非弱者(只因懂得上进励志),他们创造机会,即使机会没有来临,也觉得脚下有千万条路可走。
当觉得自己不够顺利时,软弱的人总是找借口说“因为我没有遇到好的机会”,而励志者则说“我只不过是暂没有找到机会”。
其实,在整个人生中,时时处处都充满了机会,只不过有些人总是消极等待,因此感叹生不逢时或是怀才不遇。要想获得机会,取得成功,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去争取、去创造!
励志是你通往成功的路,也是改变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想把握好人生就要学会如果励志人生!
人的一生是励志奋斗的一生,如果失去了励志奋斗,生命就失去了意义,人生也缺少了激情。古语有云:“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因此,不经过一番傲霜立雪的艰苦奋斗,就无法开出娇艳的花朵,更结不出丰硕的果实。而不惧挑战勇于奋斗者,才能开辟出个人独具特色的道路,走向成功的殿堂!
常言道:“励志者路自宽!”
微信上的励志文章:是平庸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平庸?
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好比即便在村子里,也希望让别人尊重,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牛。但是我们很遗憾的发现,不管我们的主观愿望有多么强烈,最终的结局我们还是很平庸,并没有成为自己想象中那种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我个人短暂的人生经验,加上看书得到各种信息,个人以为,这不仅仅是外在原因和先天缺陷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在潜意识当中选择了平庸。这就是很矛盾的,表面看,我们并不希望平庸,但是为什么潜意识中选择平庸呢?
中国人的现实主义情节造成了选择的保守性
我们生活在这个土地上,从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不受到这个土地上的各种明文化和潜文化的影响。其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其中积淀最深厚的一种文化。我们的父母师长,无时无刻都在传递这种精神,但是正是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让我们变得更加平庸。实用主义让我们需要立刻看到效果,而不是长远的虚无缥缈的未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下的最优选择往往不是历史的最优选择。整体原因还在于我们的目光往往并不长远,只看到现在,是远远做不到整体最优的判断。西方人总的来说喜欢冒险,在不知道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奋斗,这样即便不是个个都能成功,但是毕竟走出了局部极小值的范围。对现实利益的过分看重也限制了我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得我们总是去思考身边的问题,而不是思考更广泛的问题。
我们对于结果的重视远大于过程
成王败寇的历史给我们太多的告诫,那就是一定要好的结局。实际上谁都不知道如何达到好的结局。结果是坏的,那这个人就是坏的。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思想抹杀了人性中复杂和丰富的本质。当一个人在风光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跟着捧场和赞扬,而不去看他成功的过程和真正经验,也不去赞叹其中的各种值得分析的精神,我们看的都是表面的东西,这使得我们往往失去自己成长的机会。我们可以看历史上的各种文学和历史书,很少有客观的,大多数一边倒。这种文化氛围并不是适合各种有意义的探索,因为我们不能真正的尊重所谓的失败者。
思想和行为的懒惰让我们平庸
我们在大多数成长的过程中,思想是懒惰的,不愿意去思考目前的问题,总是希望有人给自己的现成的答案。谁说中国人勤奋,勤奋只表现于体力劳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动脑筋。我们把太多的时光浪费在小事情上,把太多的关注浪费在口舌中。法国的勒庞在他的书《乌合之众》中详细分析了类似现象。为什么一个个好人,最后可以被一个领导引领到一个危险的地步。这种群体心理的扩大化,导致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失去了独立的自我,甚至以参与其中而感到自豪。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中,渐进陷入其中、无力自拔。生存的压力使之心身疲惫,没有的昔日的锐气,更无为之而努力的行动,把一切说辞推向外面的环境。这个是人心浮躁的社会,身处其中非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但是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静心下来把一件事做深、做透,做到别人无以复加的程度。
贪欲让我们平庸
狄更斯在《双城记》写下这样的一段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的贪欲使得我们在每次面临选择的时候,总是考虑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会去选择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贪欲之心扰乱了内心的宁静、又迷惑了双眼,迷失了方向。总是在枉然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我们不是没有成为杰出者的潜力,也不是没有成为有用人才的条件,我们最终成为了平庸的人,成为社会上可有可无的人,那是我们潜意识中选择的结果,我们过于现实主义,过于重视结果,我们过于懒惰,也过于贪心,因此,对于平庸的结局,我们也似乎只能“幸福”地面对。
微信上的励志文章:孤独是你的必修课,孤独让你变得出众
孤独是你人生的一门必修课,享受孤独,适度脱离群体,学会和自己相处。孤独是可贵的,在这样没有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里,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这段时光怎样度过,是一种莫大的『自由』。
相比于西方人,中国人更加害怕寂寞,不懂怎么享受一个人的时光;而且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总是想从别的眼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为了不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而刻意频繁地参加一些没什么实际价值的社交活动。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有点“过度社交”。
什么是有效的社交?有明确的议题和目标,并且能围绕这个议题和目标开展下去;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法;能达成一致意见;明确跟进工作和责任人;控制时间和效率。
当然这是针对工作而言,生活中没人会这么刻板。个人认为,对于与工作无关的私人社交活动,平均每周2次以内是正常的,大于等于3次就会过度消耗自己了(耗时、耗财、耗生命)。
我来举两个例子:
A、约两三个私人关系非常好的前同事,吃个AA制的午餐,增进一下感情,聊一下各自的近况和将来的打算,开拓一下思路,赶在下午上班前顺道去看个展览,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培养了兴趣,也没有耽误工作。有明确的目的,有控制时间,而且一举多得,这是有效社交。
B、下午在三里屯见完客户一身疲惫,还不到下班时间,但现在回公司不值当,也不想回家,干嘛呢?在微信朋友圈随手发一句:“有在三里屯附近的吗?陪我唱歌喝酒呗,赠香吻一个。”瞬间一堆回复(仅仅因为貌美),半个小时后来了1个,1个小时后来了2个,2个小时后来个3个,有的不生不熟,有的根本都没见过,呆了半小时就走了,半夜一两点后还在不断进进出出,酒喝得不少,饭没怎么吃,唱到凌晨4点饿得心慌,出来再吃个宵夜,等回到家都6点了,一头扎到床上睡2、3个小时,拖着疲倦的身躯、混沌的头脑、满满的罪恶感上班去……纯属寂寞空虚冷,没有实际的目的,没有特定的人,在时间上无节制,砸钱毁了身体还耽误工作,这是过度社交、无效社交。
过度社交的直接后果就是:自己的可支配时间、金钱、生命被浪费,尤其是时间。对于一线城市非传统行业的打工族来说,除去工作、交通、睡眠时间,每日可支配时间非常有限。这些宝贵的时间原本可以用于思考、读书、培养兴趣、提升自我、休息放松、健身、养生、谈恋爱、接私活、创业等等,如果过度社交,这些事情就会被挤压,甚至会从你的生活中消失掉。
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思考』。为什么要思考?因为在上班的时间里,根本没有安静的环境和整块的时间供你一个人冷静思考。人是在不断的思考中清除障碍,沉淀优势,明确方向,获得持续成长的。一个每日只顾埋头苦干而不会寻找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的人,是不会有任何进步的。
思考什么呢?思考今天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校训,怎样改进;思考明天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计划;思考今天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思考今天记在贴纸上的一个在上班时间难以细化的灵感;思考我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没有做,重要的人没有见,重要的地方没有去……
享受孤独。适度脱离群体,学会和自己相处。孤独是可贵的,在这样没有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里,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这段时光怎样度过,是一种莫大的『自由』。在每天非常有限的自由的时空中,如果可以做到『自律』,有计划、有节制、自我激励,也就可以带来『效率』,成就那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成就了你自己。
It is loneliness that makes you different, not gregariousness. 正是孤独让你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但凡那些才华横溢、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会享受和利用孤独的人,他们在孤独的时候积蓄能量,才能在不孤独的时候爆发和绽放;但凡那些害怕孤独,成天在饭桌、酒桌、歌厅里寻找存在感的人,一定都会淹没于芸芸众生。
看了“微信上的励志文章”的人还看了:
1.励志微信文章
2.微信励志文章大全
4.微信励志文章欣赏
5.微信励志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