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励志文章 > 等你在七月的茶香里唯美文章_关于茶的唯美散文

等你在七月的茶香里唯美文章_关于茶的唯美散文

时间: 欣欣641 分享

等你在七月的茶香里唯美文章_关于茶的唯美散文

  给自己沏一杯淡淡的茶,静品清茗,把所有的心事,委屈,思念全都稳妥地安放。七月的情在心里,无言也温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七月等待的唯美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等你在七月的茶香里唯美文章

  不懂茶道,偶尔也会喝茶,喜欢铁观音的醇厚内敛,喜欢普洱的温和稳健,也喜欢龙井的香郁清爽。你来,为你沏盏茶,不须言语寒喧:好久不见。然后,一席茶事,一段时光,裁一寸光阴,画一地月光,再让那炉火光,燃于心底。我会记着那些茶语,那颗茶心,那缕袅袅茶烟。有些茶,相遇不早却一见倾心。相遇时间不算长,却总占据心底。仿如生根落地,固执的葱葱郁郁。

  清水煎茶,新绿初开,是水给了茶叶第二次生命,从茶树梢上的一抹嫩绿,缱倦成茶叶罐中的一生苍老,然后在滚水中重生,片片新绿,在水中舞蹈,尽情绽放。

  晚风清爽,一缕花瓣雨,摇曳出淡淡的清香,执一杯清茶,隔窗遥望,几盏灯火,落满了相思的轩窗。七月的花事未央,谁又在夜色里凝神,任一怀柔情在茶香里起舞?一朵嫣红的美丽,沁醉了谁的一纸阑珊?将所有的祈愿,绽放成清新含香的花露,风月情长,衣我华裳。

  日子,一直清浅着,没有波澜,亦无太多的感念。回眸处,一片片的翠绿,一朵朵的花红,仿佛在说,无论是相思还是重逢,都是美好的温暖所在。我只想安静的坐在这里,写一笺小字,想必,你也能隔着天涯海角的距离,读懂我的心语,我一直就在这清幽的小院里,闻花香,听鸟语,等一个人来弹高山流水。守着一方静谧,只为初见时的心动,无论守望还是期许,你始终就这样不声不响的在我心底。

  月色朦胧,树影婆娑,风从纱窗跑了进来,吹散了一天的烦闷,一个人静默着,什么也不想说,看了半页字,也没读出个啥意思来,或许此时的心也没在文字里。给自己泡一杯茶吧,水是沸的,心是静的,看铁观音卷缩的叶子在热水的浸泡下慢慢舒展开来,轻轻呷上一口,一丝淡淡的甘苦沁入心底……

  夜凉,星子无光,静静地坐在窗前,诗意的念想便在这一盏绿茶里,淡淡的茶烟袅袅,若有若无,一缕暗香浮动。喜欢独享一个人的清凉时光,此刻,时光安恬,心安然向暖。禅茶一味,心留余香。其实,茶与我有不可言喻缘分,茶,喝的是心境,品的是人生,还有,那一盏茶香里等待的那个人。偶尔,会选择合适的时间,静下心来品品茶,情用水调,茶需静品,让我们把心变成一壶茶,包容百味,吐故纳新。

  岁月诗不尽江南的黛瓦粉墙,光阴唱不完燕北的秋水天长。盛夏如烟,迢迢水远,隔着一水的距离,让等待如诗。隐约,是谁在耳边喃喃细语,轻轻,剪一段素白的时光,裁一缕月的清辉,给心一片明媚。心灵的相伴,是一种默契,一种心照不宣的感应,无需言语,丝丝缕缕的情愫,脉脉流淌在彼此那清澈的心溪里。那种感觉,如一缕柔风,若一杯淡茶,清润了斜风细雨的时光。我只愿这般安静的想你,把美好的情愫绣刻在月白风轻的日子里。

  七月未央,看紫藤在季风里疯长,瞬间弥漫了清幽的长廊。在这清浅的时光里,只想拥有平淡安恬的生活,静坐,看阳光穿过藤蔓,斑斑驳驳的影子落在我的碎花裙上,品茗,写字,听风,想一个人。与时光对酌,用思念砚墨,用心做素笺,将光阴里的山水美眷,写给自己,也写给心里的那个人,惟愿,这一份温润的情怀,不负韶华,在生命的长河里永存。

  当年华远去,青春的容颜不再,无力与窗外的花花草草交谈时,而那时,独坐在黄昏的幽梦里,听风吹起清亮的旋律,那时的人,那时的景,依然是温存在心里的美好。

  岁月如水,淡淡的不留痕迹,那镂刻于时光深处的情深,在记忆的门湄总会泛起淡淡的念,任冰凉的液体的打湿眉弯,于默默的守望里温暖了流年。花事三千,从不问因果缘由,只需在那份感觉里诉说心念。低眉的故事,从不去想悲喜长短,只在心里默默挂牵。想来,生命就是一场无尽的等待,等春风绿了北川,等夏荷红了南岸,等你,青灯相伴,花落水边……

  关于茶的唯美散文

  那一年,才子胡兰成与才女张爱玲缔结婚约,珠联璧合的一段姻缘,形式有点草草。她提笔蘸墨写道: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他接笔补道: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之后,他去了武汉,在那里认识了护士小周。黄昏,在汉江岸边,双双并肩散步,你侬我侬。再后来,他又去了温州,身边的女人是秀美,一个读书,一个刺绣,花好月圆的样子。而她,在上海,对他,无一日不思念。

  她渡水辗转,去温州的乡下找他。人在渡上,看那有水有天、有路有桥的江南风光,她觉得欢喜而亲切,只因,这里有他的气息。短暂的搁留,心酸多过欢喜。

  是他太幼稚了,还是她太宠他了?他以为她爱他,就会爱他的一切,甚至包括他爱的别的女人。世间还有这般道理?!而她以为,他应毫不犹豫地选才女的她。只是不料,他不选!他是妹妹好,姐姐也好。男人眼里,才女是虚衔。叹,才女只懂舞弄文字,却不懂识人。文人的情话好比戏子口里的唱词,绕梁三日的动听,但,不可信,更不可久信。这厢才说过细碎的软语,转身那厢又与人耳鬓厮磨了。怕凉了姐姐,又怕冷了妹妹,多情至于滥情,滥情至于无情。

  一时脑热,爱了也就罢了,怎可以轻易脱身呢!她不懂。40年代那样的一个乱世,许多人谨慎封笔,韬光养晦,她却独树一帜,赶乱世成名了。因为文字,他拜访她,她认识他。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可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也是因为那个乱世,他躲到温州乡下,在他回沪的最后一次相见后,她搬家,并给他去了一封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就不喜欢我了……你不要来寻我,即便你写信来,我也是不看的了!好个“我已经不喜欢你了”,像一夜花尽似的凄凉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可我看她,她的爱情,更像一杯茶。她是爱茶的,以至于她笔下的人物,或悲或喜的爱情,都与茶有了一点儿关联。《倾城之恋》里,范柳原第一次请柳白苏上香港的上海馆子吃饭,饭毕,范柳原将玻璃杯里的剩下的茶一饮而尽,然后迎着亮瞧杯底的一片残茶,竟像一片蓊郁的森林了。绿色的茶叶贴着玻璃壁,横斜有致,像翠生生的芭蕉。错杂在杯底的茶叶,像末膝的蔓草与蓬蒿。迎着一片光亮,用心看,一片残渣中也见出美了。一对精明自私的庸俗男女,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在一座倾覆的城里,竟也刹那间感受到了平凡夫妻的那一点真心。苍凉。像暗夜的一点星火,叫人看到了一点光色,却也更见出了暗夜的浓稠和幽深。

  而她自己呢,这个爱茶写茶的女人?乱世为壶,那个他是煮她的沸水。她在沸腾里舒展,生色,吐香;然后,人走,茶凉,香随晚风逝。

  描写茶的散文:一杯茶引发的思考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新的事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正好是新茶上市,前不久收到竹叶青给我定制的春茶,于是我就带到办公室给同事们尝鲜。几个老外围观了我泡茶的全过程,看着杯子里竖立的茶芽,都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我告诉他们,看茶就如同红酒里的品香一样,是中国茶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可是,当我把泡好的茶端给他们请他们品尝时,他们犹豫着接过,闻了又闻,就是不敢张口去喝。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茶应该是茶粉、茶包。

  而眼前这杯水,充满神秘魔幻的东方气息,美则美矣,但真要咽下肚子,却有点勉为其难。

  我一再坚持,告诉他们喝绿茶追求的是新鲜,中国人喜欢用每年春季最新鲜的茶叶招待朋友,所谓“新茶老友”。

  出于礼貌,他们小啜了几口,就放在了一边。下班的时候,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还放着满满的一杯茶。

  对我来说,在“推广”中国文化时遭受这样的挫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有一次和同事聊天,几个人都夸口自己喜欢吃中餐,我对他们说,你们吃的中餐都不是真正的中餐,而是经过改良的美式中餐,在中国根本没有人吃,下次我带你们去吃真正的中餐。

  看着他们一脸神往,我一下子来了劲头。第二天中午,我拉着这帮人去了一家很正宗的川菜馆,点了夫妻肺片、蒜泥白肉、水煮鱼、回锅肉和蚂蚁上树。

  等菜一盘盘上桌,我的同事们脸上的表情也在慢慢变得诧异。他们小心翼翼地举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菜放进嘴里。虽然出于礼貌不停地说很好吃,可是他们的胃没法撒谎,吃了半个小时,大部分的菜都还是满满的一盘。

  于心不忍的我只好又善解人意地点了左宗棠鸡和芝麻牛肉。看着他们如释重负又欢欣鼓舞地把这两道美式中餐里最常见的菜一扫而光,我在心里哭笑不得。

  在纽约这样的城市,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夸张地标榜自己热爱中国菜、热爱韩国菜、热爱尼泊尔菜——热爱任何一个国家的菜,就连用筷子都是人人掌握的基本技能。可是很多人这样做,其实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交虚荣心,对他们来说,能够接受的中国菜也就仅限于改良后迎合了他们口味的美式中餐而已。

  到过美国的人大概都知道美式中餐是怎么一回事。全美各地一共有4万多家中餐馆,比麦当劳、肯德基和汉堡王加在一起还要多,大城市里街头巷尾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你开车上路,即使在最荒无人烟的偏僻角落,也能看到中餐馆像灯塔一样顽强地矗立在路旁,这些中餐馆大多是中国移民开的小型家庭餐馆。我在地图里搜了一下Chinese Restaurant,结果密密麻麻。

  这些中餐馆里最著名的菜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左宗棠鸡。这个名字其实是误传,它真正的名称是General Tso's Chicken,意思是“左将军的鸡肉”,左将军就是清朝将领左宗棠。这道菜是用大块去皮的鸡肉裹上面粉,油炸后浇上浓稠的糖醋酱,味道又酸又甜,口感有点像咕咾肉。此外,还有芝麻鸡和陈皮鸡,味道都差不多。

  美式中餐里最常见的配菜是西兰花,肉类一般是鸡肉和牛肉,由此就诞生了另外两道美式中餐:西兰花炒牛肉和西兰花炒鸡肉。这里用“炒”有点不恰当,因为所谓的炒,其实无非是把肉弄熟了浇点汤汁,至于西兰花,则沿袭美国人的习惯,几乎是生的。

  此外,还有鸡肉、牛肉以及虾肉和其他几种蔬菜的组合,但也不外乎青椒、豌豆和蘑菇这几种。所有这些菜的味道也都差不多。

  美国人不太吃猪肉,所以中餐馆几乎没有猪肉,不过一部分中餐馆会提供叉烧,当然味道和中国的叉烧是完全不一样的。

  还有一道名菜芙蓉蛋,就是把鸡蛋和蔬菜拌在一起油炸,根据顾客口味的不同还会加上牛肉、鸡肉或者虾,另外附送一份不知道怎么弄出来的浓酱蘸着吃。这道菜各个餐馆的口味差别极大,主要区别在于酱,有些餐馆调制的酱味道还算不错,虽然口味奇特,但是挺好吃的。

  还有用了很多淀粉勾芡的黏糊糊的蛋花汤,酸辣汤也很普遍。

  美国人吃完中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结账时店员会给每个人发一个签语饼,用鸡蛋和面粉做的,味道有点像蛋卷。打开后里面藏着一张小纸条,一面写着一句励志的“心灵鸡汤”和幸运数字,另一面则会有一个中文词语,配上英文解释。没有人知道在中国完全不存在的签语饼是如何在美国起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几十年前想出这个主意的人是个天才,因为这个小把戏在早期美式中餐流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这些小中餐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每一家看起来都非常相似,就像是连锁餐馆一样,几乎都有一样的店面、一样风格的灯箱招牌和重复率极高的店名。

  菜单也都长得很像。

  甚至连外卖盒都几乎一模一样,在美剧里经常能看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的几万家中餐馆就是美国版的沙县小吃——定位低端,价格低廉,开店极多,风格统一,并且都在唱着一首忠诚的赞歌。

  接受度颇高的美式沙县小吃是快餐,并非中国美食的正统。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在美国的接受度却不高。不过,看到同事们留下的、几乎没动过的竹叶青,我也不会觉得失望。众口难调是普遍现象,更何况是两种饮食文化的碰撞。真正有特色的无一不是个性的,但凡奢侈的都是需要时间的,例如一年只有一次的新茶。

  所以我宁愿这一杯早春绿茶,依旧以根根竖立的茶芽和神秘鲜嫩的东方绿,让老外好奇又犹豫,甚至暂时被“嫌弃”,也不愿它为了快速迎合老外的习惯而变成茶粉、茶包,软趴趴的一坨,没了原来的精气神,然后还要跟其他的茶包竞争。


猜你感兴趣:

1.窗外茶香散文

2.关于七月的散文

3.有关茶香的精美散文欣赏

4.茶语人生情感美文

5.七月青春唯美散文

6.有关茶的励志文章

15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