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励志大全 > 励志书籍 > 张大春励志书籍:李白是这样的(2)

张大春励志书籍:李白是这样的(2)

时间: 若木633 分享

张大春励志书籍:李白是这样的

  句句有来历,句句是“瞎编”

  张大春保证,所有他的这些解读,都有史实为依据。用他自己的话说,《大唐李白》里,句句有来历。

  在书中,他要写一个李白取书看的细节,但李白看的书到底是什么样呢?他查资料得知,唐人读的书大多不做装订,只是直接把一叠纸放在箱子里,如果要带书出门,则用绳子把书纸捆起来。

  这才有了《大唐李白》中两句话的场景,“那是一个常见的竹箧,尺许长宽,不消说,里头是一部书。李白迫不及待地将箧盖掀开,发觉这部书是以品色不一、尺寸亦不尽相同的糙纸堆栈而成。”

  “如果有人想拍唐代纪录片,都可以参考我书中的资料来还原生活细节。”张大春有这个自信。可是对《大唐李白》的评价,除了“句句有来历”,张大春还有另一句,“句句是‘瞎编’”。

  所谓“瞎编”,是指当张大春想求解的李白谜题在史书中找不到答案时,他便会依据史实去做推理。

  比如,写诗的李白不事生产,游历终日,那他以何为生?

  张大春推测,李白早年是靠富商父亲的资助,说白了,是“富二代”,也当过“啃老族”。他还进一步推测,李白父亲是行商,在各地都有债务。父亲把债券给了他,这样李白就不用随身带大量铜钱旅行了,每到一地,拿着债券去变现就好。

  至于李白人到中年之后,则多半是靠着自己掌握的独特酿白酒方子和人合资开酒楼,同时利用自己的名声,给酒做代言来赚钱。

  又比如,李白为何能面见唐玄宗?

  张大春认为,这件事的背后有唐代一股道教势力的支持。这帮人希望他们的“同道中人”李白能成为皇帝的身边人,从而影响皇帝接受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

  再比如,李白在诗里曾写,自己为了接济那些落魄文人,在一年之内,散钱三十万。张大春计算,当时的三十万可以买三万斗米,是唐代刺史三四年的工资总和。李白为何会有如此巨款?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张大春把唐代人的经济状况研究了一番,最终从寺庙经济制度里看出了端倪。

  他大胆推测:这钱其实是一个和尚的遗产。唐代规定,和尚持有资产有最高限额,多余要交公。因为不想交公,这个和尚就把多出限额的财产偷偷交给和他相熟的商人,也就是李白的父亲来打理。和尚突然去世后,这笔钱就被李父侵吞了。为了防止此事泄露,被人查出,李父将这笔钱交给李白,让他带给在外地做生意的两位哥哥。结果,“不孝子”李白拿着钱,广济天下寒士去了。

  听起来,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但这些还只是张大春对李白所做猜想的一小部分。

  在书里,张大春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处“小说家言”,是他写李白暗恋过一个叫“月娘”的女子,此人是他授业恩师赵蕤的夫人。爱上师母的李白只能在诗里缅怀这段注定不可能的感情。

  他将李白写的“楼虚月白,秋宇物化,于斯凭栏,身势飞动。非把酒自忘,此兴何极?”这首诗敷衍成李白睹月思人,想伸手握月,结果差点坠塔的相思故事。

  难怪有人说,历代史家一直用诗证史,而张大春则是以史为文。

  “胡说八道”是家传功夫

  说此书“瞎编”的另一原因是,张大春在写故事时,除了吸收正史资料,还用了不少野史传说。

  他在古书里看到“飞头獠”的传说。此族人居于南方,目无瞳仁,夜晚头颅能飞,以耳为翼,瞬间可数千百里。拂晓前,头会飞回与身体合一。有的“飞头獠”不仅头能飞,双手也能飞。往往头飞南海,左手飞东海,右手飞西海。有时头回来了,手遇疾风,还在海上飘着。

  “头能夜飞千里,一个具备这种奇异功能的人,为什么不能变成战争中唐人跟突厥之间的探子呢”张大春心念一起,就在《大唐李白》里宕开一笔,讲了一个被突厥所雇的“飞头”飞去唐人军营刺探军情,结果被唐兵识破、抓住,并施以惩罚的惊悚故事。

  全书中,张大春写了不少类似的奇崛诡异、让人过目难忘的小故事。

  比如李白老师赵蕤的道术能令成千上万只山鸟异禽齐集山谷,合鸣起舞,栖翔有节。后来,赵蕤还凭此术镇住了郡守李颙,从而顺利将李白引介给他。

  比如写斛律光将军少年时曾在风雪中迷路,被一只巨雕引路所救。多年后,斛律光有次外出行猎,巨雕刚好在天空飞过,看到是他便要飞来相认。而斛律光未能及时认出此雕,一箭夺走了这心地天真的野物的性命。

  这些带着天书奇谭色彩的故事,和另一部分从史实中扎扎实实生长出来的细节并列在一起,很容易让人心神恍惚。

  张大春这种在虚实之间辗转腾挪的“胡说八道”功夫其实是有家承的。

  小时候父亲给张大春讲古诗走的就是“绝对瞎话流”。比如,一首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他父亲会把诗故意歪解成:李白看着我和你表大爷喝酒,“咕嘟”一杯下肚,旁边花就开了一朵。我醉了后,让你表大爷先回去,明天要来的话记得带把老胡琴。

  当时还是小孩的张大春觉得爸爸的解读很蹊跷。“胡琴明明挂在我家墙上,表大爷又不会拉胡琴,为什么你要让表大爷带胡琴来呢?”读书之后,他才知道,这诗是李白借陶渊明的话写自己和朋友对饮的事。父亲那么说,是和他开玩笑。

  长大后的张大春一直在书里用类似的方式跟读者开着玩笑。

  他写《大说谎家》,是将每天最抓人眼球的时事新闻变成小说故事;写《城邦暴力团》,则在虚构的武侠世界里插入了淞沪抗战、1949年黄金运台等众多时政大事件,看得让人生疑,两岸三地今日格局是否真与书中所虚构的漕帮事迹有关。书评家小宝看了《城邦暴力团》后曾说,自己不敢给此书写书评,因为书中事情真真假假,要分清这些真假都得费不少工夫。

  这次写《大唐李白》,张大春偷偷捏造了一些李白的诗,还对李白的残诗做了补写。如果你对李白生平著作不熟悉,大概很难看出他的手脚动在何处。

  不够耐心者,勿读此书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大唐李白》绝不是一本好读的书。

  全书文白夹杂,情节还不断被张大春加入的各种诗论、典故、社会制度介绍打断,极度考验读者耐心。

  例如,张大春在书中写到李白的《鞠歌行》时,花了一千六百多字来解释诗中所用的事典,并解说李白当时写诗的思路。

  又比如,李白和官员苏颋见面,张大春给苏颋设置的台词是:“李生!汝下笔不能自休,可见专车之骨了。”啥叫“可见专车之骨”,你完全不知所云,对不对?这时张大春就走到台前,开始为你做注解了。

  他的这种写法很容易让读者觉得不是在读小说,而是在补唐史课、诗论课、古汉语文学课。不仅如此,他还往书里塞了古琴指法、佛经禅学、剑术歌赋、医术脉理,乃至烹饪知识。没错,你能从《大唐李白》里读到,如何用栀子花做面点,如何用椿叶樗根做馄饨馅。

  有人说,看此书手头得备一部古汉语辞典。如今网上还真的出现了网友整理的《大唐李白》注音注释生僻字词帖。

  张大春自己也说此书读起来像学术论文,不过他本来就有借写《大唐李白》来写一部文学断代史的想法。

  很多人都问过他,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不写成白话文?为什么不写一个普通易读的小说?这样的问题,我可以问自己一千个。每个问题都可以正中要害地让我停止写《大唐李白》。但我从小就开始学写古典诗,十六七岁开始写小说。写古典诗和写小说这两件事中间没隔几年,它们在我生命中可以算是同步进行。现在我五十多岁了,诗和小说我都写了近四十年,我终于有一个机会可以把这两件占据了我五分之四生命长度的事情当做一件事情来做,那为什么不做?”张大春说。

  盛世可疑

  如今,张大春已经快写完《大唐李白》系列的第二本。为了保证顺利写完这一百多万字,他过着极其规律的生活:每晚十点睡,早上六点起,六点半把老婆孩子送出门,七点他在书桌前坐定,“感觉自己对面还有把椅子。‘太白,坐,我们聊聊天’”。

  “这感觉很美妙,就像迎接一位每天都来的朋友。你不见得喜欢他,但他任由你询问质疑,他没法不回答,因为答案都在他的诗作、传记等各类资料里。”

  “不见得喜欢”五个字透露了张大春对李白的观感。在写《大唐李白》之前,他曾写过一篇谈李白的文章,“换一面看李白,会发现他是个徒事干谒、挥霍成习、抛家弃子,还执拗于充满偏见的历史观的人。”光看这行字,你觉得他简直是位李白“黑”。

  但他说自己既不是李白“粉”也不是李白“黑”,他对李白的感情类似福楼拜对包法利夫人的感情——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一书到最后时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他不仅写李白的卓越诗才,也写他一时得志之后的得意忘形——见唐玄宗时,李白让高力士脱靴,被唐玄宗讥为“固穷相”。他看到李白“兼济天下”的愿望,也看到这愿望里的虚荣以及虚幻成分。

  “李白很努力地想融入盛世,但始终融入不了,这里面有他自己的问题,也有那个时代的问题。”

  在张大春眼中,这场所谓的“大唐盛世”本身也有诸多可疑之处。比如整个社会极度重“名”,极度强调门第、阶级出身。比如,国富民穷,朝廷是很有钱,但人民的生活其实依然很艰苦。

  “你看中国历代出现的盛世,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个人意志服从群体意志。”张大春悠悠道,“盛世之名越是浩大,越是如此。”

  以上就是学习啦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学习啦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学习啦,因你而精彩。

13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