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智慧的文化自信励志日志
文化智慧的文化自信励志日志
提升文化自信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等于文化上的自我迷恋、自我欣赏,更不是文化上的自我保守、自我封闭。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文化智慧的文化自信励志日志,欢迎阅读。
文化智慧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智慧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坚守优秀文化的文化自信,才能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中华民族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中华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中华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智慧,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沉淀积累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智慧;“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智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智慧;“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智慧;“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智慧;“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智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智慧;“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智慧;“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智慧;“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处理智慧;“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智慧;“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智慧;“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智慧;“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等是我们文化传承智慧的文化自信基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这些千百年文化传承的智慧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这些独特智慧在不同时代创造出不同的精神智慧。
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智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文化自信是当下中华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关系着中华文化走向、社会发展,中华文化梦想、复兴伟业。文化自信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再次凸显为重要的实践问题和学术课题,是历史、时代、现实多重因素综合促成的。文化自信,要涤除仍客观存在的文化上的不自信。
中华民族有着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长期饮誉潮头。然而,近代以来逐渐落伍了。接踵而至的外力犯侵蹂挞,使得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断遭遇重创。“忍见铜驼卧荆棘,神州遍地劫灰飞”。民族命运的困厄消顿,使得自信心的丧落、缺乏,逐渐成为面积不小的、笼盖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阴霾。在顽强抗争、拼搏、逐梦中站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改变着自己的现实命运,也改变着自己的精神面貌、文化心理。
要引导中华文化自信由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国力国运的消长沉浮与一个国家的自信心有着密切关联。自信心是国力国运提升的精神牵引,向上的、强大的国力国运是自信心的硬支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当下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呈现出不断恢复、随之增强的走势。这是与民族振兴进程必然伴行的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强调文化自信的涵养,就是要引导这种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一方面,引导克服自发恢复的文化自信中非理性的成分,如一时的虚骄、自负的膨胀、片面的思古幽情等,使不断增长的文化自信始终成为我们前行的正向推助和牵引;另一方面,更广泛地引导人们认识当代中国向前向上的大局和大势,认识增进文化自信之于文明重振、民族复兴的意义,促进国人民族自信、发展自信、文化自信的普遍性增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涵养文化自信,便是当今世界发展与国力竞争的大势提出的时代性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疾速推进、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等因素的综合推进下,国家发展中的文化问题、国力竞争中的文化力量、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等都愈益突显。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推出相应战略,从文化中借力、在文化上发力,以在越发激烈的文化和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优势。虽然我们的文化实力在不断增强,但客观而言,我们的竞争力还不够强,话语权还不大,文化的魅力还亟待增进。提振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新的时代场景中展现有着悠久文明底蕴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新创造新风采,赢得优势、展现魅力,时不我待。
文化自信不是一种抽象的精神状态,而有传统文化具体的规定性。文化自信,即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理想、价值、活力与前景的确信。中华民族是承接历史荣光、心怀百年夙愿而致力于新建设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包括我们的先民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也包括我们正在进行的文化实践,还包括我们所应努力开创的文化新气象。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生动展开这一主题,深入推进这一实践,需要我们有坚定的自信。文化自信即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内在要求的坚定自信的文化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构成,推进这样的文化建设,需要的是与之相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应当自信于所拥有的传统文化的辉煌文明史,并充满对从辉煌文明史中一路走来、延伸于脚下的现实的事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称,并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仅进一步突显了增进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四个自信”的内在关联,也进一步点明了,实现民族复兴,是增进“四个自信”的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自信”的总定语;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是“四个自信”建设的总指向。
文化自信是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的文化自信。辉煌璀璨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这种文化自信的底气,只有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实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高扬,有助于更好地认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对于在当代文化境遇持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的中华民族,不能做望“洋”兴叹者,也不能做望“古”兴叹者,而要有承于古、强于今的雄心和作为。
文化自信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等于文化上的自我迷恋、自我欣赏,更不是文化上的自我保守、自我封闭。
文化自信,是当今时代的中华民族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是普遍性地增进、提升中华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由认知理解而走向认同与确信,增强传承好、发展好民族文化的自觉,增强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要聚焦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内核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根本任务和路径就是要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培育,要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注重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发展各领域与层面的融入贯穿,推出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反映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注重核心价值观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融入贯穿,让价值观念与百姓追求连在一起。
当代中国所需要的文化自信,既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自确信,也内含着美人之美的雅量、开放包容的气度、择善而用的从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鲜明展开了文化自信的中国立场和世界眼光。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强调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强调做出具有中华民族主体性原创性的文化开拓,也注重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吸纳镜鉴、对人类文明做出新贡献。
文化自信,要抓住全民族文化能力建设。文化能力是一个国家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素养。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力是文化发展状况的标示、依据,构成文化自信的基础。一个文化能力贫困的国家,不可能在文化的制高点上欣赏万千气象;一个不注重文化能力涵养、厚植的国家,不可能长久保持文化上的荣光,不可能成为文化旅途上突起的新军。世界文化格局、文化版图的一切变化、调整,背后的根本因素即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能力的消长变化。增强文化自信,就是增强传统文化能力的自信。这种文化能力的提升,以文化能力的有效建设为现实依托。文化能力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文化创新。推进全民族文化能力的建设,需要深化国民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促进人的发展、人的素养的提升。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坚持文化自信,积极构建和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对现代国际社会,国家形象之于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发展新格局和中国地位的有力提升,需要我们展示大国姿态、大国风度、大国形象。传统文化的中国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精神名片。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既有文明古国的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文明的精神元素;既传承了泱泱大国的包容风范,又秉持了谦谦君子的典雅风度;既坚持了勇于担当的正义之气,又坚守了关心人类和平之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认同。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用“一箭易断,十箭难折”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国际合作的价值理念,引起与会各方共鸣。
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
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注重传统文化传播的正确导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强调传统文艺作品的文化内蕴与艺术特性;在注重娱乐品质中反对泛娱乐化倾向;规范传播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强调传播传统文化品格与艺术品位;在注重提高大众水平中反对低俗倾向的同时,完善传播的监督制度,强调传播作品的时尚风格的精品层次。
提升文化自信,是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使之与现代精神、中国特色相融合。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的重要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百年夙愿的重要方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我们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承续优秀传统,担负好当下文化创新创造的责任,在文化建设诸领域富有耐心与韧性地精耕细作,也需要我们关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展现中华文化的风采与魅力。在建设进程中,文化自信的涵养,是重要的学术议题,更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它所指向的是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理想的信仰持守、对于自己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对于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的坚忍执着。
提升文化自信是当下中华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关系着中华文化走向、社会发展,中华文化梦想、复兴伟业。文化自信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再次凸显为重要的实践问题和学术课题,是历史、时代、现实多重因素综合促成的。文化自信,要涤除仍客观存在的文化上的不自信。
提升文化自信必须立足当下、继往开来。辉煌璀璨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这种文化自信的底气,只有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实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高扬,有助于更好地认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对于在当代文化境遇持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的中华民族,不能做望“洋”兴叹者,也不能做望“古”兴叹者,而要有承于古、强于今的雄心和作为。
提升文化自信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等于文化上的自我迷恋、自我欣赏,更不是文化上的自我保守、自我封闭。在坚持文化自信,彰显当代传统文化中国价值观念,在构建和传播当代传统文化中国价值观念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显著特色。
文化智慧相关文章:
4.有关智慧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