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对联名胜励志_挂在杜甫草堂的经典对联
杜甫草堂对联名胜励志_挂在杜甫草堂的经典对联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保护好有杜甫草堂利于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杜甫草堂对联名胜励志,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草堂对联名胜励志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千古;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辟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挺身艰难际;
张目视寇仇。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草堂的民意象征
杜甫作古后,唐代诗坛上的樊晃、元稹、白居易、韩愈等著名诗人,曾对杜诗给予很高的评价。但真正普遍推崇杜甫则是到了北宋中叶和南宋中叶这两个阶段。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尊杜崇杜,大力搜集、整理、刻印杜诗;第二,注家蜂起,形成了千家注杜之风;第三,修建祠堂,在杜甫游历栖迟之处建立工部祠,镌刻诗碑、祠碑。
杜甫在同谷居住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同谷留下的影响却很深远。同谷秀才赵惟恭捐地5亩,县令郭慥在其上建立了工部祠堂,诗人、成州知州晁说之为之作记,晁说之说:“古人得庙祀,或因乘时奋厉,以治易乱;或因为民父母官,有德于民;或因崇仁笃行,有功于风俗。象杜甫这样,以老儒士身屯丧乱,羁旅流寓,呻吟饥寒之余,数百年之后,即其故庐而祠焉,如吾同谷之于杜工部者,殆未之或有也。“(《成州同谷县杜工部祠堂记》)。
胡宗愈说:“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动息劳佚、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学士大夫谓之诗史。其所游历,好事者随处刻其诗于石”。(《成都草堂杜甫诗碑亭序》)陆游也说:“我思杜陵叟,处处有遗踪。锦里瞻祠柏,绵州吊海棕。”(《感旧》)事实确实如此,在杜甫游历栖迟之地,几乎都有他的祠堂、塑像和诗碑、祠碑。从有关典籍和地方志乘可知,仅陇右工部祠堂就有8处之多,而成县杜甫草堂则是秦、陇、蜀、荆、楚、豫等地修建最早的祠宇之一。
清初胡承福曾在《同谷八景说》中写到:“同谷古今名胜地,其间水秀山奇,美不胜收……乾元中,公从此入川,爱兹山水、泉石,留连逾月,不忍遽去。邑人思其高风,立祠而春秋祀之。庙貌依然,泉石如故,千秋瞻拜所至,当亦乐游从之,为盛事也。”
从“立祀而春秋祀之”到“千秋瞻拜所至”,这正是表达民心民意的一种象征。”
成县杜甫草堂始建的具体年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广舆记》云:诗圣流寓四川途中曾于此“结茅而居,后人感其高风,即其址立祠祀之。”
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成县教谕管应律撰《重修杜工部祠记》云:“少陵公祠,其来远矣。”
两记对草堂的始建年代均含糊其辞。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成县县长陶自强在《成县杂忆》中云:“考此草堂建于宋绍熙间,中供工部塑像,春秋二祀不绝。”此论未提出其具体根据,故难以让人置信。
1962年,当地文史学者徐克林著文称:绍兴是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的年号,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成州郡守宇文子震去杜工部草堂游访,并勒石镌刻了《杜工部草堂》一诗。宇文题诗、刻石这一事实说明,草堂修建必在这之前。但具体时间,徐文没有确定。
为了搞清草堂始建的确切年代,1984年4月下旬,笔者应邀有幸参加了在成都草堂举行的杜甫诞辰1270周年大会暨杜甫研究学会第二届年会。会后曾拜访了研究杜甫的知名学者、著名诗人、四川大学历史系资深教授缪钺先生。先生看了拙文《杜甫陇右行踪综述》及“少陵钓台”拓片后,称文中提到的杜甫行踪遗迹是“研究诗圣在陇右行踪的一个罕见发现”。并说:“要弄清成县杜甫草堂的始建年代,可参阅一下北宋宣和年间成州知州晁说之的《嵩山文集》,也许会有帮助。”之后,随先生到川大历史系图书馆浏览了《四库全书丛刊续编》景旧抄本中的《嵩山文集》。经先生指点迷津、成都杜甫纪念馆研究员扬铭庆先生鼎力相助,笔者全文抄录了晁说之在成州写的3篇有关杜甫的文章,成县杜甫草堂始建的迷雾终于廓清。
从晁说之的3篇文章中可知,晁氏在短短的几年间,不仅舍财出力兴建了“成州同谷县杜工部祠堂”和“濯凤轩”、“发兴阁”等3处纪念杜甫的祠宇轩阁,而且撰写了文情跌宕、记事感怀的《濯凤轩记》、《成州同谷县杜工部祠堂记》、《发兴阁记》等3篇散文佳作,并镌刻于石。惜这三通重要的宋代碑刻可能于明代前就已散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晁说之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二月二十六日撰写的《濯凤轩记》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无可辩驳的事实:“杜工部昔日所居之地,新祠奉之者也。”也就是说,在宣和四年二月濯凤轩告竣之时,“新祠已开始祀奉”,说明杜工部祠堂必建于宣和四年之前,即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近些年有的出版物和报刊署名文章曾毫无根据地片面断言草堂建于宣和五年,此论与晁说之《濯凤轩记》中所述事实相悖,可谓误也。
杜甫草堂的自然景观
晁说之倡导、郭慥于宣和三年始建的草堂位于县东南凤凰山下、飞龙峡口。由于同谷百姓崇拜杜甫,敬重杜甫,数百年来,草堂一直保存完好。1954年夏天,笔者看到的草堂基本上是清末民国以来遗存的原貌,草堂主体建筑为两进两院,沿中轴线往上为草堂大门,两面是一副明刻板对,上联刻:天地尚留诗稿在;下联刻:江山亦藉草堂传。门楣上悬一匾额,榜书:“诗圣祠”。进入院内,南北各有一排厢房,穿过庭院,上几级台阶,二门两边,刻有一副明代楷书板联,上联刻: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下联刻:千秋诗圣独追雅颂风骚。走进二门,是一座清幽的祠院,正殿大门两侧是一副清刻楷书板联;上联刻:李杜朔神交诗圣酒仙我忝列通家子弟;下联刻:陇秦寻故宅龙蟠虎踞公先占同谷江山。正殿庭堂上方是清代成县著名书法家姚嗣云写的草书巨制匾额,上书:“气吞江海”。下方是杜甫全身塑像,两傍各有一手捧诗笺的诗童。殿内南北墙壁间和殿外雕花窗棂下墙中锒嵌着12通宋、明、清历代镌刻的诗碑、祠碑。
南宋偏安江左后,成州成了抗金保蜀的军事重地,常有朝廷精兵驻境。文武官员每到成州,都要拜谒草堂,并多有题名、刻石。据张维著《陇右金石录》载,与之相关的题名、刻石就有3处。
一处题名是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郭镒所题。题名内容为“章贡郭镒文重以制幕来城同谷,偕郡守常山李冲子和丞资中杨约仲博阅视龙峡守关之备,因谒杜少陵祠,观万丈潭。绍定三年七月乙卯。” 此题名凡8行,正书,摩石刻字大1寸6分。
另一处是“子美谷摩崖”。谷后岩壁上勒“潭云崖石”4字,正书,字大1尺6寸,取杜诗“停骖龙潭云,回首虎崖石”中每句末两字,为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所刻。
草堂故址位于县东南7里飞龙峡口,这里水带山环,霞飞雾落,百鸟争鸣,风景宜人。西侧为仙人崖,崖顶巉岩状肖如虎。杜诗有“停骖龙潭云,回首虎崖石”之句。从草堂向南,即是飞龙峡,河水流经,相传有龙飞出,故名。中为万丈潭,洪涛苍石,其深莫测。万丈潭之上,水自岩窦飞落,状如玉绳,悬溜似练,水极清洌。万丈潭东南侧有一状肖凤冠的山峦,水经注云:“中有二石双高,其形若阙,汉世有凤凰栖其上,故谓之凤凰台。”这些景观杜诗中均有名句传世。如:“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万丈潭》)“玉绳回断绝,铁凤森翱翔。”(《大云寺赞公房之三》)“徘徊虎穴上,面势龙泓头。”(《寄赞上人》)“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凤凰台》)
草堂傍山依水,岩峦峻秀,松竹耸茂。后有子美崖、子美谷、子美泉诸景观。草堂院内有8棵苍劲的古柏,大门外有1棵古槐,花圃里有斑竹、海棠,一树一态,一枝一景,构成了迷人的胜景奇观。
厚重的历史文化给草堂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优越的自然条件营造了可唤起万物峥嵘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山光水色组成了神奇幽美的人间仙境,自古以来,一些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经纶满腹的高人隐士,多来此拜谒吟咏,听风涛水吼,为赏心乐事。
看了杜甫草堂对联名胜励志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