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商务礼仪>电话礼仪>

中国书信礼仪有哪些

时间: 菊珍955 分享

  曾几何时,书信是人们相互间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重要载体。但是现在写传统书信的人越来越少了,但作为传统书信,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礼仪,应该被弘扬,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书信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国书信礼仪:书信的来源

  书信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传情达意、沟通情感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千百年来,人类品格与情感的至真至美在诸多不朽的书信中熠熠生辉,而以书信为载体的先进文化亦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书信,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最普通不过的方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知其别称和由来的人并不太多。

  书:最早是作动词用的,即写的意思,后来才作名词用,又演变为书信。例如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等。家书即家信,手书即亲笔信。

  信:《三国志》载:“马超等屯渭南,遗信求割河西以请和。”以后作书信用,成为最通俗、最常用的名称。

  简:据《说文》解释:“古未有纸,载文子简,谓之简札。”简是一种竹片,后来也作书信用。例如《西厢记》有“酬简”,就是张生与崔莺莺互通书信。

  笺:古称小幅而华贵的纸为笺,后来演变为书信之用,今天也称信纸为信笺。

  翰:古时以羽翰为笔,用来写诗文或书信,因之用它代替书信。尊称别人的书信叫“华翰”。

  函:古时称封套为函,后来写信多放在封套内,免被他人看到,故也称书信为函,尊称别人的信叫“大函”。

  缄:本来是封的意思,写信多是封起来,所以也称书信为缄。

  鸿雁:典出自《汉书》:“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来,鸿雁就成了书信的代称。

  中国书信礼仪:书信格式

  一、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谨呈者]

  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二、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三、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恕不一一。不宣。不悉。不具。不备。不赘。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四、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五、启禀词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六、日期及氛围等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七、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219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