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标准的握手方式
不标准的握手方式
握手是一种礼仪,但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不标准的握手方式有哪些?
一:木棍式握手:
握手时,相距很远就伸出一只挺直僵硬木棍式的胳膊。其主要目的,一是想同对方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防止对方侵入他的空间;二是握手人害怕侵犯对方的空间范围圈。
二:抓指尖式握手:
运用这种握手方式,即使主动伸手,表面上显得亲切热情,也会给对方一种十分冷淡的感觉,其目的也是在保持同对方的距离间隔。
握手
三:伸臂式握手
将接受握手者的手拉过来于自己的手相握,这种握手者可能意味着,主动握手者属于“胆怯型”,只有在他的个人区域,他才会感到安全。这种握手会有令人不舒服的感觉。
握手知识延伸:
握手最早发生在人类“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在狩猎和战争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他们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节。
也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是中世纪战争期间,骑士们都穿盔甲,除两只眼睛外,全身都包裹在铁甲里,随时准备冲向敌人。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时就脱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互相握手言好。后来,这种友好的表示方式流传到民间,就成了握手礼。当今行握手礼也都是不戴手套,朋友或互不相识的人初识、再见时,先脱去手套,才能施握手礼,以示对对方尊重。
详细解释
1.执手,拉手。古时在离别、会晤或有所嘱托时,皆以握手表示亲近或信任。《东观汉记·马援传》:“援素与述同乡里,相善,以为至当握手迎如平生。”《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爽以支属,世蒙殊宠,亲受先帝握手遗诏,托以天下。”唐元结《别王佐卿序》:“在少年时,握手笑别,虽远不恨。”宋陆游《斋中杂兴》诗之十:“道逢若耶叟,握手开苍颜。”清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词:“握手西风泪不乾,年来多在别离间。”
2.今用为见面、分别的礼节,也用来表示慰问或祝贺。赵大年《公主的女儿》三:“作揖变成了握手。”
3.拳屈手指。汉焦赣《易林·乾之履》:“空拳握手,倒地更起。”
4.指拳屈手指以掬物。《管子·弟子职》:“凡拼之道,实水於盘。攘臂袂及肘,堂上则播洒,屋中握手。”尹知章注:“堂上宽,故播散而洒;室中隘,故握手为掬以洒。”
5.古代死者入殓时套在死者手上的殓衣。以布帛缝制,形如直囊。《仪礼·士丧礼》:“握手,用玄,纁里,长尺二寸,广五寸,牢中旁寸,著组系。”贾公彦疏:“名此衣为握,以其在手故言握手,不谓以手握之为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