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礼仪知识 > 个人礼仪 > 人际交往 > 浅谈对孩子的教养

浅谈对孩子的教养

时间: 昌有1005 分享

浅谈对孩子的教养

  对孩子的教养,是一门值得永远探索的学问,也是一个不断学习过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浅谈对孩子的教养,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对孩子的教养之胎教

  我是个非常相信科学教育的人。我比较信任的育儿专家是日本的高桥悦二郎。怀孕四个月后,我的胎教就开始按照他的步骤实施的。定时的给胎儿听轻音乐,给他读儿童儿歌、童谣等。我又举一反三,发扬光大的认为,我多看书,孩子可能就爱看书。所以,报中级职称考试,远离麻将、扑克等赌博游戏。后来,孩子如期降临,40天的傍晚,我抱着他站在水池边和邻居聊天,就发现他看着水里的睡莲,目不转睛,看了近半个小时。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儿子以后做事肯定很用心;也是一岁半的时候,我喜欢带孩子到老年人聚集跳舞的广场,儿子可认真了,自己找个地方坐下,从跳舞的开始一直坐到结束。而且,回家就弄模仿秀,不几天,公然都会跳!儿子五岁开始学小提琴,每天从练半小时、1小时、两小时,从未间断。11岁时,小提琴10级已过。参加两届全国少儿小提琴大赛,都得了四等奖!我想,这就是胎教的结果吧。

  浅谈对孩子的教养之使孩子从生理、心理感受关爱

  很多大人会经常抱怨孩子很调皮,静不下来,打一顿,好多了,能管好几天。其实,这是因为皮肤也是有饥渴感的!大人经常抚摸孩子的肌肤和头皮,孩子在大人温暖的手的抚摩过程感受到了对他的关爱和关注,就会相对的安静。那些没有被经常抚摸的孩子,之所以调皮,爱搞恶作剧,就是要提醒大人们的关注,哪怕是棍子打在肌肤上,也是潜意识的肌肤需求。但时间长了,孩子经常得不到大人的抚摸,调皮、恶作剧换来的棍棒宴是会摧残心理的,导致逆反心理较强。儿子现在14岁了,也正面临中考,回到家里,还经常将头放到我的腿上,让我轻轻抚摸他的头,他说可以减缓他的压力。曾经孩子问过我:妈妈,我是不是有病?为什么我们寝室的同学和爸爸妈妈说不上几句话都要生气,有逆反心理,我为什么啥都要告诉你,怎么我都到了青春期,还不逆反呢?听着儿子天真的问题,我反问他:你把你的心思告诉妈妈,和妈妈沟通后,心情怎么样?儿子回答:愉快了!我又问他:那为什么非要无病呻吟呢?

  浅谈对孩子的教养之别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我的母亲是教育工作者。婴儿在她的手里就成了好似什么都能听懂,见到什么都告诉他。儿子总是睁着他那大大的眼睛,随着他外婆的手、嘴好奇的东张西望,仿佛他真能听到并听懂。5个月后,儿子还真的能挥动小手做再见!于是,我也是见什么,都给他讲。这样,开发智力和语言能力,儿子9个月就能够说话,并且是两个字以上。后来就订了《婴儿画报》,每天都给孩子读画报,看卡通。一岁半左右的一天中午,吃过晚饭,我照例抱儿子出去溜达,看到大孩子玩篮球和足球,记不清怎么说到球体,我告诉他:篮球是圆的、足球是圆的,乒乓球也是圆的,所以,凡是球都是圆的!儿子两只小手摸着我的脸不解的问:妈妈,那么羽毛球呢?我一下愣住了,羽毛球也圆锥体,也是圆的一种,可是我怎么给一岁半的儿子解释呢?我只有硬着头皮给他解释,儿子那好奇的小脸露出了似懂非懂的表情,但还是很满足。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把儿子看成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什么他都要追问究竟,我也认真解答。为了满足孩子,我只有自己充电。

  浅谈对孩子的教养之培养孩子独立学习、思考能力

  孩子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同班有个教师子女,每次的作文经过妈妈的修改,总能在班上作榜样。孩子都是好学上进的,儿子要求我也给他修改。我让孩子问问老师,考试的时候我能帮他考吗?如果能,我将争取考第一!儿子很愤怒地说:废话,怎么可能让你替我考呢,我笑着说:这就是答案啊!既然我不能去考试,显然平时的学习就靠你自己了,你肯定会比你同学靠得好,因为他的妈妈也不能参加考试啊!虚荣心作怪啊,于是,儿子每次都盼望考试,果然每次考试都能靠第一。

  信息化社会给孩子们带来大量的不管父母是否愿意让他们接受的信息,孩子该接受、不该接受什么样的信息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但也必须让孩子自己去过滤、吸收是否有助于他成长的信息。一年级的时候,孩子看了小日本的动画片《蜡笔小新》,5岁的孩子请20岁的漂亮姐姐喝咖啡,受到启发,吵着要我教他谈恋爱。我告诉他恋爱是本能,到了时候就知道了。儿子非常认真的说:你不教我,我怎么会吗?我就只好正面的回答:儿子,你现在在学文化、学小提琴,目的是以后能够工作赚钱吃饭、穿衣、买房子,等你到了大学的时候,人也长大了,小提琴也练好了,也算有找工作的基础了。那么,你看到哪个女孩子漂亮可爱,你就拿朵玫瑰花送给她,并拉好听的曲子吸引她。儿子接着问:如果她不愿意呢?我笑着调侃他:如果不愿意,将玫瑰花要回来,走人,再找其他女孩子!他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

  浅谈对孩子的教养之别随意否定孩子的行为

  孩子出生后,是和他所处的社会一同前进和发展,无法看到父母、祖辈的生活背景的。孩子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对事物的理解只是他的年龄段能想到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他的《文化与承诺》中提出了前喻文化、后喻文化、并喻文化。前喻文化就是新一代人向老一代人学习;后喻文化是老一代人向新一代人学习;并喻文化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比如,我们这一代大多不能接受周杰伦的《双截棍》,因为好像说话都在喉咙处,听不清。

  但要是了解当今的社会物质丰富,孩子们没有明确的追求目标,他们需要这样的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生活态度来排遣内心的虚空的时候,我们父母不能用我们的经历和认知评判他们的行为,更不能随意批评和指责他们。更何况除了现行的法律法规可以定性为正确以外,任何的领域和行为都不能用简单的正确与否来判定。所以,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多学习,用包容的心态接受社会的多元化。多用诱导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发挥他们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来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涉及的人和物做出判断和评价,但同时,也要使他们清楚的知道:当你选择一种行为,那么,就必须要承担相应行为带来的后果,不管后果是否满足社会的评价准则!

26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