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创设的条件,并与学校一起创造条件,自觉地、能动地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人际交往总是从首次印象开始的,第一印象常常鲜明、强烈而且影响深远。第一印象在以后的交往中常常起定势作用,如果一个人给人留下的是诚恳、热情、大方的印象,自然受人喜爱,别人也愿意与之继续多交往。相反,如果留下的是虚伪、冷漠、呆板的印象,别人当然不会愿意接近。
良好的第一印象的确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仪表。在公共场所中人们总是趋近外表美丽、英俊、衣着整洁、仪表大方的人,并且常常有意无意中还会把一个人的仪表风度同他相应的身份、修养、品德连在一起,外表有魅力的人给人较好的印象,人们对之评价较高,也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美是人人向往的。第二注意言语表情。语言不俗、内容丰富有趣总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反之夸夸其谈、气味平庸,使人厌恶。第三注意举止。举止得体、优雅、潇洒,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和修养,能增强人际吸引;反之,如果过分拘谨、轻浮、粗鲁则使人远离。总之,无论在求职、交友、恋爱,还是在课堂、集会等公共场所都应注意使自己个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是以后长期交往的良好开端。
2、参加社会实践是当今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群体交往的特点主要使其人际关系富有社会性。社会性的人际交往不仅扩大了中学生交往的时空范围,加强了他们对良好人际关系的理解与体验,而且亦使其自身发生着变革,从而造成新的力量,新的观念。如果说,人类个体早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水平一开始所受制子群体活动的话,那么越往后,主体能力的发展则越依赖于群体活动的各种文化实践活动的扩大、丰富和深化。只有当人的群体活动、群体意识形成了,人才开始了真正的社会文化生活,并使人在群体活动中增进了解与理解。
3、中学生的个体交往活动在其人际关系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视。过去我们往往过分地强调中学生人际关系中的群体交往方式的意义,而过分地限制个体交往活动。把中学生个体与其周围的同学、老师之间的交往限定在“严格”的范围内。认为个体交往多了就会影响集体活动的凝聚力.个体交往能对群体交往起消解作用,从而把个体交往看成是“小圈子”, “意气之交”。这是非常片面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中,个体与群体二者互补,缺一则不正常。
4、传统上,群体活动的途径特别受到重视。譬如集体参观学习、听报告,是党员或团员还要通过组织生活,集体参加校园的文化活动(文化讲座、诗歌朗诵、音乐欣赏、书法比赛、课外体育活动、新年晚会、办墙报、黑板报等)。大学生参加群体活动,为了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相互帮助,共同努力,不仅使自己受到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且在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上增进了了解,产生了感情、建立了友谊。大学生参加群体活动.便有机会与他人一起参与现实生活的变革,并从中获得对人生价值的真切的理解、对时代文化精神的体认。现代高等学校内组织的活动,在其精神实质上展示了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特征。
中学生寝室的人际关系
寝室作为一个比班级更小的集体,离老师的视线也比班级远了,一些学生的自身缺点更容易暴露出来,做事情可能也更加的率性自我。而从学生身上暴露出的问题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代中学生本身及其学生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其一,当代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多半是捧着宠着的,为人处世只有自我没有他人。案例一中两个男生都是如此,挨打的不经允许就喝他人的饮料,打人的同学想打就打;案例二中的女生也是这样,被孤立的女生,自身行为随意,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另一群女生也很强势,在爷爷来道歉的时候,丝毫没有一点宽容忍让的意思。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在表达上存在误区,交流过于简练直接,更容易制造矛盾、产生误解。而且,当代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那些自私冷漠、粗暴蛮横等负面行为的影响,或是受不健康的网络的影响。
其二,家长的不当介入,往往使事态扩大。案例一中打人学生的家长曾经因为孩子和其他班级的一个学生闹矛盾,居然纠集了一车子的“光头”,到学校里来招摇过市。这个学生一不高兴就对自己的同学拳脚相加,丝毫不计后果,可能和自恃有家长出头大有关系。试想,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和“我爸是李刚”有什么区别呢?案例二中的妈妈,在听到孩子的抱怨后,根本没有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只听了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就打电话去质问女儿的舍友,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明显是欠考虑的,说穿了就是偏袒自己孩子,只能激起对方的反感。
其三,随着扩招扩班,学校中住宿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每个宿舍基本饱和。除了在教室里的时间之外,住宿生的其他时间基本就在寝室了。宿舍虽然有宿管人员,但是一幢楼一般也就一个,管不到这么多,管不到那么全,一些问题的出现不能及时被发现。要加强宿舍管理,除了校纪校规的严肃性,其实宿舍文化的建设也很重要。记得以前还开展过文明宿舍的评比,也进行过宿舍文化布置的评比,学生为了建设共同的“家”而一起出力。现在,为了考试,这些活动大都已经不开展了,同学之间好像就只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平时也疏于交流。在一些大学里,向舍友投毒下杀手的事情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杀的仅仅是个竞争对手!
其实,进入中学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成为影响中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现代人整体素质及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学生的素质和心态也直接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品德和浮现出的人文面貌。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未来社会的成功源于30%的才能加70%的人际协调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更能助人走向成功,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面对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家庭、学校都要引起重视。
首先,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必要条件,家庭是孩子最初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一定注意优化养育孩子的方式,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观念。在孩子“被爱”即享受父母之爱时,就要有意识地教会孩子以同样的爱回报父母、长辈,形成健康、完整、流动的爱。爱,只有流动起来,方能使孩子的爱不断由“被爱”转化为“施爱”,促使孩子在父母之爱的熏陶下,由感激父母、牵挂父母到想到为父母做事,回爱父母,这样才能形成健康、热情、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使爱的境界不断升华,由爱父母到爱老师爱同学爱他人,形成良好的人格,成为孝敬父母、尊敬他人、乐于助人的热心人。但是在我们很多家庭里,爱是单向的,父母的爱无微不至,很多家长只要孩子能交出满意的分数就可以容忍孩子的任性、自我,使得孩子以为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享受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这样想的孩子容易自我意识放大,常常不顾他人利益和别人的感受。
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