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作揖的礼仪
磕头作揖的礼仪
磕头作揖都是从古代来的,那么你们知道磕头作揖的礼仪吗?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磕头作揖的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磕头作揖的礼仪
人际关系的磕头礼是人们亲和相处的调解剂。在泼烦的生活中,时常有越轨的现象出现。亦有闯破做人道德底线的作为,甚至会达到不可收拾的境界。如是,就有了“骂人三日忧,打人三天愁”的反思情绪,遵从“杀人不过头点地”的铁律,向别人负荆请罪。此铁律是民间不成法律条文的法规,人人遵从个个守规,在民间民俗中权高位重。它漠礼高官厚禄,轻薄物质财富,不近方孔铜锈,只需一个磕头,百事了结。然则也有事态复杂者,或者碰上一个老牛筋,顽石蛋。好话说过一箩筐,错误认过一大堆,捏了一把鼻涕,抹了几次泪水,请求饶过这一回。此时胸中填满气的顽固不化的死牛筋还在顶着牛,脸绷得如扬州的弓,嘴闭得紧,一声不吭,此时的空气不流动,气氛格外的凝重。有德高望重者,或者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出了声:“跪下磕一头!”此时的请罪人声泪俱下,“扑腾”地双膝跪地,头颅接地气,连续来了个三叩首。吓得有气人慌忙溜下炕来,双手扶起请罪者。
不过,还有一些顽石蛋,不理你磕了两三回头,还是坐在炕上巍然不动,稳如泰山。只见清罪者跪在地上不起来。如是,长者开言说,把酒酌上,早有人将酒杯递给请罪人,请罪者跪着把酒顶在头上,要求主人来接酒杯。长者又开口说:“还不接酒盅,又不收头……”接着打劝着说:“杀人不过头点地……”主人思虑了半天,人家磕过头,举起酒盅,向自己请罪认错,只得接过齐眉的酒杯,双手扶起认错者,一场或殊死的斗争,或鸡毛蒜皮的矛质,就在“杀人不过头点地”铁律的磕头中释然。
结拜盟友的磕头礼俗,此礼俗在古代就有歃血为盟的仪式,是为双方口中含有牲畜之血,或在口唇上涂之血来示以信誓,以后的人们沿袭古人的仪式,上面铺排设起纸牌位,书有天神地君之名,然后几个跪在神位前,对天神地君发誓:“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求同月同日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是的设坛宣誓后,一同向天地来磕头,意含有老天爷来作证。这一仪式的举行,人们称之为“拈香”,以后的人们互称“拜歃”,岁数大者为“拜歃哥”,小者叫“拜歃弟”。其实结把拜弟兄,在《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正是如是举行仪式的,人们一直以此沿袭下来。
陕北间有保锁娃娃认叫“干大”的习俗,要干大将孩子保锁起来,是为娃娃举行仪式时,要孩子趴下来给干大的来磕头。每到孩子生日时,干大的需走上家门来,给娃娃带上一把红线索,是为“锁”。孩子长到十二岁时,认为“魂全了”,就要开锁了,以后的锁线亦不带了,但干大一直要叫老。
陕北各地有大大小小的庙宇,每逢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五月十三等,庙会纷纷启开。这时,一些善男信女跪在神像前,抽签打卦,卜问吉凶,尔后就是一阵磕头和作揖的表演。在现实生活中,对神敬畏的磕头,比比皆是,如给龙王祈雨,转九曲请神以及祭风活动等,都离不开两膝跪地,头颅亲和地皮和屁股蛋子高高崛起的姿态。
我国高层人物与国际友人,早已用拥抱和握手的礼仪,沟通国际关系,亲和人际氛围,文明而简洁,备受人们的关爱。随着时代脉膊的跃动,陕北民间的一些磕头礼也有的简化,如举办婚事的“拜天地”来作揖,或点头取而代之磕头。逢年过节时对家神,如土神、灶神等早已免去了磕头礼。在生活中何以继承磕头礼,何以不再采用磕头礼,还要经过人们日常生活中长期的过程中来取舍。
作揖,汉族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拱手为礼,是古代宾主相见时常用的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因为不需要触碰手部,它相比于外国人的握手有更卫生的特点。然而,近代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人接受并使用握手礼,像作揖这样优美的见面行礼方式却渐渐地被中国人所摒弃甚至遗忘。
作揖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用法,右手在内左手包于外上称为"吉拜",常用于过年等喜庆场合,反之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
注:作,在口语中读一声,在书面考试中,作字念四声,揖念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