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礼仪知识 > 个人礼仪 > 基本素养 > 论语对个人修养的启发

论语对个人修养的启发

时间: 炜基1039 分享

论语对个人修养的启发

  《论语》不仅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很早就流传到日本、欧洲等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诚可谓东方的“圣经”。论语对个人修养的启发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对个人修养的启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认真反省自己,工作是不是尽心竭力了,与人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可信,每天是否有新的进步。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记载:在清朝晚期,慈禧立光绪为帝,给其父头上加了一大堆头衔,光绪的父亲非常聪明,他把所有皇封全部辞掉,却在自己的屋里挂上吾日三省吾身的条幅时时约束自己,结果光绪帝被囚禁多年其父却没受皮肉之苦。当今社会处在一片浮躁和不安氛中,“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嚷嚷皆为利往”。有不少人抵不住名利的诱惑,盲目攀比,好高骛远,有的甚至成了“三转”干部,不能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工作,结果栽了不少跟斗。如果我们的干部都能做到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好每一项工作。每天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所做所为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总结,哪些做对了、哪些没到位、哪些做的不对,及时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我们干部队伍的素质必定会得到大幅度提高,我们不管是做人也好,工作也好,失误和后悔必定会大大减少。

  论语对个人修养的启发:准确把握人生的坐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在这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十五到四十多岁,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有的人能够紧紧把握住这个时期,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大有作为。有的人却放松了这个时机,思想懒惰,不求进取,无所作为。还有一些人心思没用在学本领、干事业上,而总想投机取巧、耍小聪明,以图通过走捷径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论语对个人修养的启发:正确对待贫穷与富贵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这里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在《论语》中,孔子表彰他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但是,孔子并不反对人们富裕,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在这里孔子不是要人们安于贫困,而是教育人们要奉公守法、勤劳致富。即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作为工商干部,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我们虽然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但国家也给了我们相应的待遇,与好的单位比、与做生意的老板比,我们的待遇虽不高,但和下岗职工比、和效益差的单位比,我们要好过的多。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好自为之,象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职业,珍惜自己的名义,不要干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平平安安就是富,人心不足、后患无穷。

287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