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的7大素质
互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的7大素质
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的7大素质。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主动拥抱而非被动接受新技术
长期以来,教师用纸和笔计算学生的学习数据,耗时费力,准确率也不高,“互联网+教育”让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学生用电脑答题的同时产生海量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告诉教师:哪些题过易,人人都会做,答题是无效劳动;哪些题过难,多数学生在哪个知识点出现“卡壳”,学生是否在特定段落做了笔记,是否在文章结束前就放弃了阅读……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揭示出学生最佳的学习策略。这些数据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情,还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借助互联网成为终身学习者
“互联网+教育”对于教师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不断“海纳百川”,才能“源源不断”;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
两千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口口相传,完全倚赖于教师。一千多年前,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文字典籍大量复制,师生得以初步分离。如今,只要接入互联网,海量知识就会扑面而来,无论是哈佛大学的课程,还是一线科研的成果;无论是视频教学,还是线上答疑、讨论;无论是身处著名的大学城,还是在偏远的小山沟,都能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学习。“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因材施教变成了现实,同时也为教师开启了不断深入学习的大门。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与学生沟通不再仅限面对面
互联网时代,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更接地气地与学生交流,如何更具时代感地“润物细无声”呢?
“互联网+教育”不仅在于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和内容的远程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教师借助互联网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能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在线社区,和每个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密切的互动和交流,这也便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需求。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不只传递知识而要设计学习过程
资源足,带宽够,而当这些物质条件具备之后,还需要一批会用的人。传统课堂的主宰是教师,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学多深、学多快、学多少都由教师掌控,学习者无论如何都摆脱不掉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真正的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能掌控学习的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
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视频传至网上,学习者何时看、在何地看、何时进、何时退、何时停都由学习者自己掌控,他们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暂停、重播。学生可以独立地,随时随地、随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访问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了“按自己的步骤学习。”当学习可以被自己掌控时,自主学习就真实地发生了。
站在教师的角度,谁都希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的教学或者活动中,顺带“搞定”了知识点,那当然是最理想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郭“”说:“教学活动是重中之重,而教学活动的设计依赖于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教师不单是讲课,要变身‘设计师’。”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让学生聆听更要在虚拟中交互
在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天文馆里,关上灯,抬头看,一个无垠的“星际世界”便展现在了你眼前,似乎触手可及。这种虚拟再现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伴随好奇心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是什么星系?那个星球叫什么名字?星球之间是如何和谐运转的?主动发问的过程,伴随着主动探究,创造能力在不经意间养成。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打破传统“教室”理念,使教室不仅作为一个学习场所,更成为一个记忆空间。他们开设有提升学生艺术能力的“云展馆”——利用“虚拟成像”“增强现实”等技术对优秀学生书画及手工作品进行展出;开设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vava实验室”——利用现代信息媒体技术将自然学科的学习内容立体化、全方位地呈现给学生;开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彩云阅读”——自主借阅一体化的便捷手段,同时将借阅数据的统计,阅读新书的推荐,优秀读后感的分享经彩云阅读平台推送给学生。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教会学生多维度探究而非标准答案
在“互联网+”时代,孩子们获取知识和寻找“答案”的途径、方式有很多,在这样的时代,如果还卡住“标准答案”不放,则将毁掉孩子的创造能力。
某重点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其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蜜蜂、小鸟、兔子和熊猫四种动物,请从中找出一种跟其他三种不同的动物。学生和家长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小鸟,因为只有鸟有羽毛、还会飞;有人认为是蜜蜂,因为唯有它是昆虫,而且只有它尾部有刺;更有人认为是兔子,因为只有兔子长着长耳,它还是其中唯一进入十二生肖的一位;校方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熊猫,其理由为,它是唯一须由动物园饲养的国宝级动物。
这类题本来具有良好的益智和启迪功能,如果出题人让孩子做出自由回答,并给出理由,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逻辑,没有偏离常识,教师即判为正确,此为值得推广的好题,而一旦遭到“单一标准答案”的限定,这道试题的价值就变了味。其实,在西方的语文课里,除了拼写和文法等 “硬件”有单一标准外,所有的思考题、智力题、作文、社会调查、课堂讨论等“软知识”,都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开放。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从课堂展示到多样化创作与分享
2004年,一位名叫萨尔曼·可汗的大学生,接到七年级表妹的求助:有几道数学难题不知何解。他随即通过雅虎通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和电话,帮表妹解答了所有问题。为了让小妹妹听明白,他尽量说得浅显易懂。很快,其他亲戚朋友也上门讨教。一时间,他忙不过来了,索性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Tube网站上,方便更多的人分享,视频很快就受到了网友们的热捧。
2007年,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网站,用视频讲解不同科目的内容,并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可汗学院”。
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喻:如果说学校是苗圃,孩子们是种子,那学校则应该是多样化苗圃,为学生多样化发展给足养分。要有不同的土壤,则会“长出”不一样的个性。萨尔曼·可汗是一位典型的以创造性的方式解答“难题”的“学生”;之后的网络分享,更让他名声大噪,比尔·盖茨说:“他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