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有哪些春节礼仪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很常见,这时正是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的大好时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有哪些春节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幼儿有哪些春节礼仪
幼儿春节注意事项
一、父母的期望要符合实际
父母希望孩子在新年有什么表现,首先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才可以针对出击。
二、自我中心
二岁以下的幼儿非常的自我中心,不会轻易理会他人的意愿而就范,甚至可说是目中无人,所以父母首先不能过分期望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会懂得太多礼仪,否则便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三、依附心强
一二岁的孩子,仍会以父母为安全网,对父母仍非常依附,不太愿意离开父母去接触陌生人,甚至父母在视线范围内也不行,所以需要由父母带着去接触陌生人。
四、语言限制
二岁半以下的小朋友语言能力不佳,只能以一些儿语或手势来表达,故不能期望他们见人便会叫人,尤其是遇上新年亲朋好友聚首一堂的“大场面”,小朋友通常会感到紧张,未必如大人所愿地叫人。
幼儿出门之前的准备工
一、打招呼
一岁:一岁以下的宝宝多半还不太会说话,所以事先教孩子用非语言性的方式打招呼。例如抱拳作揖、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二岁以上:二岁以上的孩子应该可以说“恭喜发财”、“恭贺新年”、“岁岁平安”之类的吉祥话。发音未必完全正确,或未必能完整地说出这四个字,这点父母要体谅。
学会称呼: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这些常见的亲人很容易称呼,可是对不常见的爸爸妈妈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们的称呼是要比爸爸妈妈低一辈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妈妈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称呼为祖辈的,我们则称呼为“太祖辈”,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称为“舅太公”……
二、如何收红包
二岁以下:二岁以下的幼儿,不会知道红包是什么,只要告诉他当别人给他时,说声谢谢,然后放进自己口袋或给妈妈,让他知道步骤就成,之前可多练习这些步骤。
二岁以上:二岁以上的孩子,开始知道红包内是钱,是属于自己的,可以买东西。二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忍耐力,事前跟他们说好不要拆红包,做到便有奖励,否则便会惩罚,并给他们预备一个袋子去拜年,用来放置红包。
三、如何接受糖果
三岁以下:亲戚朋友总爱请小孩子吃糖果,不给他们会于心不忍。可是三岁以下的孩子并不一定明白吃太多糖果的害处,所以只要大人自己控制好就行了。
三岁以上:事前定下规矩,每次外出做客时,可以拿多少粒糖果,做到就有奖励,否则就要承担后果,要剥夺他一些喜欢做的事或东西,不过事前也要说清楚为什么,孩子才会服气。
四、如何不害怕出门做客
虽然这年纪的孩子渴望家庭以外的世界,但毕竟有些胆怯,出门在外需要一点熟悉的东西来支持。所以出门时,别忘了带上一些孩子习惯吃的食品。另外,孩子出门前如果想带上一二件心爱的玩具,父母应该尊重他的意愿。
五、如何不尿湿裤子
春节家里人多眼杂,在这么多人面前尿裤子,对孩子的打击是沉重的。如果孩子同意的话,可以替他穿上纸尿裤。但要注意,这只是你和孩子两个人的秘密,不可泄露。孩子对你的这份体恤会很感激,并且会更努力地让自己成熟起来。
不同岁数孩子的礼仪教育
一、1-3岁:收礼时哭闹别太在意
新年很热闹,但是个别孩子不适应这样的气氛,常常会大哭大闹。今年3岁的禧禧,跟父母回老家过年,亲戚们一见便纷纷给他送上“大红包”。无奈,禧禧却像见到狼一样害怕。每次亲戚一哄上来递利是,他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搞得送红包的亲人很扫兴,他的父母也很难堪。
★专家支招:
专家指出,对于3岁以下的小孩,不能勉强他们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没有礼貌意识,也没有建立交往的互动模式,对陌生人有反应也是正常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哭闹不要太在意,遇到孩子大哭大闹时,千万不要说他们不乖,可以笑着帮孩子解围。
二、3-7岁:教两句节日问候足够:
案例:
5岁的豆豆很聪明,也很调皮,过年自然逗了不少利是。但是最让他的父母头疼的是,豆豆总是当面拆红包,见到里面很少钱,就会当着客人的面嚷嚷:这么少钱呀!如果里面是张大额的人民币,就会喜出望外地炫耀,父母气得哭笑不得。
★专家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