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宫廷礼仪常识须知有哪些(3)
想来古代女性着实可怜,纵有才华,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在今人眼里,感兴趣的也只是她们的花边情事,若没有帝王将相的衬托,她们的故事便乏人问津,就连名字也要被埋没。
2.明朝女官
《女医明妃传》剧中说,谈允贤曾经入宫做过六品司药女官。事情是虚构的,官职则确实存在。这就要从明朝宫廷的女官制度讲起了。
中国古代宫廷中有品级的女性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帝王的嫔妃,另一部分则是处理后宫日常事务的女官。把嫔妃与专职女官区分开来的做法,始于北魏孝文帝;隋唐时朝已有稳定的女官体系,下设六局二十四司;到了明代,女官便是服务于宫廷的女性管理人员的统称,其地位低于嫔妃而高于普通宫女。
明代的女官制度承袭自唐宋,但与唐宋女官仍有承御的职责而可能成为嫔妃不同,明代女官是独立于嫔妃之外的系统。所以清朝的学者屈大均和黄百家谓之“是皆宫中之职,左右后妃以供事者,皆非进御于王者也”,“盖与妃嫔判然不同也”。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年间定立“宫官女职之制",设尚宫、尚仪、尚服、尚寝、尚食、尚功六局,另设有宫正司,分别掌管文书物品、礼仪起居、服饰仪仗、膳食方药、燕寝灯烛、女红裁制、责罚戒令等宫廷事物。六局中每局最高一级的“尚”字女官两人,正五品(宫正司与六尚局同级,最高级女官司正也为正五品);每局各设四司,掌司具体事宜,每司分设“司”、“典”、“掌”三职,司为正六品,典、掌官品依次递降,典为正七品、掌为正八品,另设有女史数人。
以尚食局为例,“尚食二人,秩正五品,掌膳羞品齐之数。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尚食局下分领四司,其中司药掌医方药物,设司药二人,秩正六品;典药二人,秩正七品;掌药二人,秩正八品;还设有女史四人,掌执文书。因此,电视剧中所说的六品司药女官,是隶属于尚食局的。
明朝初期,成为女官的首要条件是出身于民间良家,其次是识文断字,第三是身体健康,相貌倒是次要的,以年过二十的成年女子为主。根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九年……其在京军民之家有女子及无夫妇人能写能算者,不论贫富丑陋,许皆进用”。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后,曾清宫三日,宫人、内官和六局女官都被杀的差不多了,重新采选女官的标准还是依照洪武旧制,于是《明太宗实录》里有“旧制选民间识字妇女充之,今六尚俱未有人尔”的记载。
由此可以看出,明代女官制度确实是独立于妃嫔体系之外的,最起码在建立之初,明朝君主的主观意愿是这样的。因为年过二十的女子大多早已婚嫁,不符合采选嫔妃的标准,加之对外貌没有特别的要求。有个别由宫人或女官承御而成为嫔妃的,也只是特例,比之唐宋的概率要低很多了,比如明宪宗朱见深的贵妃万氏和明孝宗朱祐樘生母纪氏(她俩还是情敌),一个是服侍太后和太子的宫女,另一个是低阶女官——女史。
从宫人到贵妃,这段相差十九岁的姐弟恋是另外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了。
到 了明朝中后期,女官的采选标准就不一样了,年龄标准越来越低,从未婚年轻女子和无夫妇人都有,到自嘉靖以来,以8-16岁的少女为主;识不识字也都无所谓 了,入宫以后可以再教育;女官和普通宫女采选的标准越来越混淆。明朝后期采选的这一批又一批的少女,到底有多少可以成为女官,又有多少以供淫乐役使,这个 就说不清楚了。
从整体上看,对明朝女官们有着直接影响的人当属皇后和皇太后们。后宫有贤德公正的皇后坐镇,女官们一般就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女官制度的正常运作也有了保 障。关于明朝女官最帅、最空前绝后的记载是正统年间,张太皇太后令女官佩刀剑侍立,并把刀架在当权太监王振的脖子上,见于《罪惟录》:
“……女官左右侍杂佩刀剑……顷召振,振至,太后改色曰:汝侍皇帝不律多。赐汝死。女官竟进刃及振颈,上跪请,五臣皆跪。太后曰:此辈自古多误人国,皇帝幼,乌知之,兹以皇帝故宽汝,行不赦矣。”
但是这段话的真实性还无法佐证。按你胃(不是错字,anyway),张太皇太后有生之年,王振不敢放肆,女官们的日子想来是好过的。
明朝中后期的皇后们,地位大不如前,或有宠妃在皇帝默许之下频频挑战其权威;或有乳母宦官勾结迫害,本就来自民间无权无势的皇后们,若不受皇帝重视,自身尚且难保,哪里来的实力支持女官制度的运作。说到底,皇后、嫔妃、女官、宫女,后宫所有女子的身家性命,无不系于皇帝一人的身上。
明朝女官的结局一般有两种,放归和卒于宫中。明朝前期放归的概率大些,一般服务个五到十年,或年届五十,就可以回家了;越到后期放归的概率就越小,有才华或品级高能力强的女官,越不容易放出宫,运气好的,以年纪大了干不动了为由,上书“乞归”,就可以回家了,运气不好的,就在宫里熬到死。还有个别特例,明明已经回家了,还要再召回,重新服务于宫廷。
猜你感兴趣
1.古代宫廷礼仪常识
4.客服礼仪规范须知
6.清朝请安礼仪
7.送花礼仪须知
明朝宫廷礼仪常识须知有哪些(3)
上一篇:名媛要注意的社交礼仪
下一篇:中学生仪容仪表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