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的礼仪差异
中国与美国的礼仪差异
中国与美国,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国家,那么你们知道这两个不同的国家有什么礼仪差异吗?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与美国的礼仪差异,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中国与美国的礼仪差异
中国与美国的做客拜访礼仪差异
1.在称呼美国人时,美国人一般不喜欢称呼官衔,或是以“阁下”相称。对于能反映其成就与地位的学衔、职称,如“博士”、“教授”、“律师”、“法官”、“医生”等等,他们却是乐于在人际交往中用作称呼的。
2.在赠送礼品时,美国人喜爱的色彩是白色、蓝色和黄色,忌讳黑色。
3.一般来讲,早8点前,晚10点后,除非有急事或要事,一般不要拜访。
4.中国人赴美国做生意带些礼品可以联络感情,礼品不在贵而在于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可以多挑选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或别致精巧的工艺品。不宜送给美国人的礼品主要有香烟、香水、内衣、药品以及广告用品。
5.跟美国人相处时,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必要的。美国人认为。个人空间神圣不容冒犯。一般而论,与美国人交往时,与之保持50厘米至150厘米之间的距离,才是比较适当的。
6.在美国,询问他人收入、年龄、婚恋、健康、籍贯、学历、住址、种族、血型、星座等等,都是不礼貌的。
7.以下体态语为美国人所忌用。其一,盯视他人。其二,冲着别人伸舌头。其三,用食指指点交往对象。其四,用食指横在喉头之前。其五,竖起拇指并以之指向身后。其六,竖起中指。美国人认为,这些体态语都具有侮辱他人之意。
中国与美国的餐桌教育礼仪差异
在美国,餐桌教育是育儿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相比于中国人把喂饱孩子放在首位,他们更重视“吃饱”以外的其他事情,比如:孩子能主动吃饭并享受吃饭的过程,能遵守就餐过程中的礼仪,学会在餐前餐后布置与收拾餐桌并学会接待客人等等。
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因为,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只有主动去吃饭,才会真正享受吃饭的乐趣。而且到点吃饭,逾时不候,如果孩子当时因为玩耍而不肯吃饭,那是真的要饿肚子的。
这一点对于中国父母来说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让孩子饿着?看见孩子饿得直哭,父母肯定会很心疼,马上给孩子做饭去。但是也因此,中国孩子没有主动进食的概念,也不会遵守严格的用餐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
大多数美国孩子从两岁起开始学习用餐礼仪,吃饭细嚼慢咽,不能发出声音,刀叉不能敲盘子,就算是不小心发出声响,也必须跟在坐的所有人说“对不起”。在餐桌上照顾别人的感受,是美国孩子很重要的一课,除了不影响到他人就餐,还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对于美国人来说,餐桌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地方,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最温馨场所。美国父母非常重视与孩子的就餐时光,无论平常百姓还是国家总统,都会把和家人的团聚看成是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的事情。下班后,每个人都急匆匆地往家赶,为的就是一家人能早点围坐在餐桌旁,享受一顿愉快的晚餐。
可能我们很多父母都没意识到,一家人一起准备,一起享用,一起交谈,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很少把要和家人吃饭当成拒绝应酬的原因,相反,应酬是不回家吃饭最理所当然的理由。
孩子从餐桌上,学习到互相协作的精神,感受到彼此之间的默契,享受吃饭的乐趣,更重要的是,相比起一顿美味精致的早餐,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父母的沟通,和他们之间那份亲密无间。
我们常说,养育孩子是最考验耐心的一件事。但是,美国人会告诉你,耐心,不是等待的时间,而是等待的状态。他们很小就让孩子自己吃饭,面对满桌满地满身的狼藉,他们能心平气和。他们让违反规矩的孩子饿着肚子,面对孩子的哀求,他们不动声色,他们将工作琐事搁置,期待与享受每一个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这是一种怎样的淡定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