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特点有哪些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那么当立冬来了,你们知道这个节气有什么特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立冬节气的特点有哪些_立冬节气如何吃,希望大家喜欢。
立冬节气的特点有哪些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
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
而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
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
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林区的防火工作也该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了。
立冬节气如何吃
一:葱爆羊肉的做法
主料
羊腿肉(300g)
调料
大葱白(2根)
花椒粉(1/2小勺)
生抽(1.5大勺)
淀粉(1大勺)
大蒜(5瓣)
白糖(1大勺)
料酒(2大勺)
香醋(1小勺)
盐(少许)
食用油(2大勺)
1、羊肉提前用清水浸泡出血水,再用厨房纸或消毒毛巾挤干水分;
2、踢去筋膜,顶刀切成大薄片;
3、加入花椒粉、生抽和淀粉;
4、抓匀,腌制10分钟左右;
5、大蒜切成末,大葱斜切成约5cm长的片;
6、起炒锅,锅热后加入2大勺食用油,烧至7成热时,下入羊肉,迅速滑炒至羊肉变色,立即盛出控油备用;
7、锅中留底油(也可以再加点儿油。用不粘锅可以省油),下入蒜末,小火爆香;
8、下入葱丝,继续小火煸炒至大葱微微变软出香;
9、下入羊肉,同时调入白糖和料酒,转大火,迅速煸炒均匀;
10、下入羊肉,同时调入料酒,转大火,迅速煸炒均匀;
11、加入白糖,煸炒均匀;
12、加入少许盐,翻炒均匀,即可。
二:立冬一口好汤 黄豆猪蹄汤
冬季喝汤是滋补养生的好方法,所以立冬给大家送上一碗好汤:黄豆猪蹄汤。
黄豆猪蹄汤的做法
材料:
猪蹄、干黄豆适量
配料:
葱2根、姜3片、料酒1小匙、枸杞1小把、盐1小匙
做法:
1、准备所需材料。猪蹄洗净后放入锅中焯烫一下煮去血水。
2、黄豆用清水泡发后,和猪蹄、葱结、姜片一起放入砂煲中。
3、加入足量的清水。
4、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
5、煮至猪蹄软糯,放入浸泡5分钟后的枸杞继续煮10分钟。
6、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灰灰小贴士:
焯烫猪蹄的时候不要盖盖子,让腥气挥发出来。
立冬养生小常识
1、多“点”笑
喜、怒、思、忧、恐五志之中,忧伤情绪容易伤肺。因此,冬天养生应将我们的心志、肺和呼吸系统与秋的收敛之气相应,以笑养肺。笑不仅使人心情舒畅,还能保持心火不旺,心脏始终处于一种柔和的状态,对肺是有好处的。
2、早“点”睡
立冬后,就要根据冬季的特点进行养生。在众多的养生方式中,最省事可谓“睡觉”了。冬季养生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充足的睡眠。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晚上的睡眠时间不足,那么可在中午补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在冬季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3、少“点”盐
干燥的气候对呼吸系统伤害较大,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饭菜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中更易存活。高盐的饮食还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细菌、病毒乘机而入,诱发炎症。因此,冬季更应注意限盐。
4、吃“点”果
甘酸清润的水果通常富含维生素C和E,可以滋润皮肤。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使皮肤水润细腻,维生素E是种高效抗氧化剂,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力,如猕猴桃、山楂、苹果、梨、柑橘类水果。另外,酸味水果还含有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蠕动的作用,冬季,一天吃个水果,是补水润肺的理想选择。
5、进“点”补
“入冬进补”,很多人会选择鸡、鸭、羊等热量高的肉类进补,其实这并不适合所有人,类似萝卜炖羊肉、狗肉火锅之类的温补食品适合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和儿童食用,但对于湿热体质、肝火旺体质以及痰湿体质的成年人来说,多吃肉类,特别是燥热的狗肉可能出现流鼻血、口舌生疮、烦躁等症状。
6、多“点”水
从表面上看,冬天人体虽然出汗少,但因组织液通过皮肤蒸发,成年人一天也要失去约600毫升水分。加上排便失水,一天中人体排出的水分在2500毫升左右。因此,即便冬季人们每天喝水也不应少于2500毫升。
7、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选择冬季适宜的运动项目,总的原则是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年轻人或身体较好的中年人可选择跑步等强度较大的运动,锻炼时间比春夏季多10到15分钟;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打拳等低强度运动,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宜。
8、喝“点”粥
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常吃此类粥具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老人养生更要多喝粥。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
9、护“点”脚
冬季健脚即健身。在冬季不要只顾添加上衣,却忘了下肢和脚的保暖,要知道下半身受寒亦可引发感冒。在气温下降的冬季,应穿一双保暖性好的厚袜子,当袜子和鞋垫汗湿后,要及时烘干,同时鞋子内部也要经常烘晒;另外,老年人从室温较高的屋子外出时,要设法避免寒气的突然刺激。
10、调“点”神
冬季的寒冷气候会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精神感冒”症状也由此增多。专家提出,冬季藏精更宜养神,神志内敛才可精满气足,在精神调养上要力求其境,保持情绪安宁,避免烦躁,白天可多晒太阳,多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活动,并适当增加屋内照明亮度。
11、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立冬养生注意事项
早点睡
立冬后,就要根据冬季的特点进行养生。在众多的养生方式中,最省事可谓“睡觉”了。冬季养生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充足的睡眠。
进补要循序渐进
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不要吃太咸的食物
吃的太咸会加重高血压的请。患有心肺病的人,往往右心房的功能不全,高血压会进一步增加右心房的负担,咳喘、心悸等症状都会加重。另外,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
注意脚部保暖
护脚工作
俗话说:‘寒从脚起,’可见在很多时候脚部都是寒气入侵的关键点。若平时总是露着脚踝的话,便很容易影响到血液的循环和其他部位的健康。所以建议大家应做好脚部的保暖工作,穿厚袜厚鞋,每天临睡前可用热水浸泡双脚,以帮助缓解疲劳感和促进睡眠。
多运动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
冬季晨练,不要太早,等太阳出来后开始比较好。
适宜的运动为:散步、慢跑、打太极、敲打健身球等运动量小的活动。
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温度下降,血管缩小,血液变粘稠,血压升20毫米汞柱,还更容易出现痉挛、心梗。所以天寒地冻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定要注意。
平和心神
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立冬的养生应做到精神安静,精神上要豁达乐观、合理用脑、保持良好心态。要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
立冬节气的特点有哪些相关文章:
★ 立冬养生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