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烹调包括什么内容
中式烹调技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融合了各民族的智慧与文化,使中式菜肴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不同的地域特征,同时,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风味流派。那中式烹调包括什么内容呢
中式烹调包括什么内容
(一)烹调的起源
1.烹起源于火的利用:我们的祖先在原始社会时,最初长期过着"生吞活嚼、茹毛饮血。的生活。在他们认识火的作用之前,只能把捕到的飞禽走兽、蚌蛤鱼虫活剥生吞,把采到的根茎野菜、瓜果种子直接生吃。《礼记·礼运》篇说。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描述的就是这种状况。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我们的祖先从使用天然发生的火,到保留火种,后来又发明了取火的方法,渐渐地懂得了熟食,学会了利用火来烧煮食物。火的利用,使人类由生食进人到熟食的文明时代,这不仅大大促进了人类大脑和体质的发展,而且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
2.调起源于盐的利用:原始人类声冬熟食时期后,只知把食物烧熟食用,只能尝到食物的本味,却不懂得如何使用譱荐只知殊不知凋,饮食是单调的。后来,当生活在海滨的原始人类,把沾上盐粒的食物烧熟食用时。感觉到滋味特别鲜美。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类渐渐懂得了盐具有能够增加食物美味的作用,于是便注意研究盐和食物的关系,开始收集盐粒。随着陶器的出现,进而人类又发明了提取食盐的方法,有了盐才有了所谓的调味。盐不仅利于食品的储藏加工,而且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消化能力,为增强人类的体质提供了新的物质条件。
(二)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
(1)彻底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
(2)烹调的应用可以杀菌消毒、改善营养,为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烹调的应用扩大了食物的食用范围,人类迁向平原、岸边居住,脱离与兽为伍的环境,生活起居走向文明。
(4)烹调的应用能使食物得以储存。人类逐渐养成了定时饮食的习惯,可以空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劳动生产,从而使生产力得到发展。
(5)烹调技艺的产生与发展,逐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孕育并形成了灿烂的饮食文化。
(三)中国烹饪的发展进程
中国烹饪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烹饪体系,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有着悠久的昨天、灿烂的今天并将有辉煌的明天。
中式烹饪核心技术
中式烹饪核心技术之一:颠锅。
食品颠离锅子,霎时煎焦黄锅底余汁。
要点:
1,颠锅要高飘,给予煎焦黄锅底余汁留出充分时间。
2,炒锅壁要厚实,离火后炒锅余温要高。
3,炒锅必须是传统圆底形状。
4,必须要有食用油的参与。
中式烹饪核心技术之二:回火。
直接点燃锅内食用油。
中式烹饪核心技术之三:熬锅边(暂定名)。
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颖烹饪方式,熬焦黄锅边汁水。
熬锅边烹饪技术较容易掌握,普通家庭烧菜可以采纳。手法是当炒菜基本炒熟前,不断把锅边焦黄的余汁干膜,混和进炒菜之中,再次留点炒菜汁水让它烤成焦黄干膜。关键点控制焦香味浓烈而没有焦糊味,食用油较多比较容易掌握火候。
中式烹饪核心技术之四:过油。
食材在炒之前经过一道油炸过程。
过油要掌握火候食材变色微黄或金黄色。举例:炒土豆块,先过油到金黄色沥去油,加水、盐、葱略煮起锅装盆。
中式烹饪核心技术之五:爆香料。
炒主料前用油爆炒葱姜蒜辣椒等香料。
香料:
?葱、姜、蒜、辣椒等
?酱,豆豉等酱油。
?酱油,酒,醋等。
中式菜肴的特点
(一)取料广泛,选料讲究
我国地跨寒、温、热三带,疆域辽阔,物产丰富,动植物原料常年盛产,应有尽有。历代厨师在烹调实践中,并非墨守成规 ,还善于开发、运用各种类型的原料,“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土里长的、水里生的”都可以做成菜,像豆腐、木耳,豆芽、锅巴、蚂蚁、蛇、蝎子、蚯蚓、豆虫、家畜内脏、各种野菜等现在中餐常用的原料,在外国人眼里很不可思议。时至今日,入菜原料已有两千多种,并且还有不少新兴的原料被越来越地普遍采用,如鸵鸟、火鸡、仙人掌、芦荟等。
烹调选料除了要讲究鲜活外,还要注重产地、季节、品种、部位、质地等,以适应不同的烹调方法和地方风味,如甲鱼、鲥鱼、桃花虾 桃花盛开的季节为最肥,黄海、渤海产量较多的梭子蟹,在中秋节时肉饱满;火腿以金华、宣威为最好,鳊鱼以湖北樊口质量好,在山东,苍山大蒜、莱芜生姜、烟台苹果、莱阳的梨、微山湖鳜鱼、泰山赤鳞鱼等质量上乘;家畜各个部分的肉质量不同,不同的菜肴要选用不同位置的肉,如“红烧肉”、“米粉肉”讲究带皮五花肉,“油爆肚仁”一定要用肚头,羊身上各个部位的肉老嫩不一,分别选用相应的烹调技法,可以做出“全羊席”;用鸡做菜一般要有当年小嫩鸡,吊汤要用老鸡,盐水鸭用老鸭滋味好补益性强,烤鸭则用饲养三个多月的幼鸭,脂厚肉嫩。
(二)刀工精湛,配料巧妙
中式烹调讲究刀工,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为了加热、造型、消化和文明饮食的需要,可将原料加工成整齐划一的条、丝、丁、片、块、段、米、粒、末、茸等形状,通过混合刀法,还可以加工麦穗、荔枝、蓑衣、梳子、菊花等花刀,以达到美化菜肴的目的。中国人擅用筷子,也主要得益于刀工后原料体形的小巧。
中式烹调讲究合理配料,主要在形状、质地、色泽、口味、营养、食疗方面体现。在配色方面讲究顺色配和俏色配,目的是为了色泽协调,突出主料;形状方面一般是丝配丝、条配条、丁配丁、片配片,辅料不能大于主料;质地上,讲究脆配脆、软配软等;味道上讲究原料本味,同时辅料要突出、烘托主料的味道,中餐大部分菜肴当中常用的笋片和火腿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在营养上讲究荤素搭配,为人们提供合理全面的营养素,维护人体内的酸碱平衡。
(三)调和重味,味型丰富
味是菜肴的灵魂。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原料的天赋之味并非样样迷人,只有依赖调味手段,根据各种调料的化学性质,艺术地进行组合,才能突出原有的美味,驱除腥膻臊臭,中餐中常用的葱、姜、蒜、醋、料酒、糖、盐以及各种香料都具有去异增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