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急救的小知识
安全急救的小知识5篇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生命安全问题,当别人发生安全问题急救是个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安全急救的小知识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青少年学习急救常识的重要性
一、如何拨打急救电话
中国医疗急救电话——120
需要救护车到达地点,明显的等候地点。
病人的数量和基本病情
以前有无疾病或受伤历史
留下联系电话
二、创伤性出血的处理
指压动脉血管止血法
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
1.指压动脉血管止血法
前臂出血——肱动脉
手掌出血——尺、桡动脉
手指出血——手指根部两侧动脉
2.加压包扎止血法
先在伤口上盖上干净的纱布块(或干净的纸、手帕、毛巾等代替),然后用绷带(或布条、红领巾、线等代替)用力扎紧打结即可。
3.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
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
A.上止血带部位:伤口的近心端;止血带下面放衬垫
B.止血带上得松紧以能达到止血效果为宜,每隔30分钟送1分钟
C.上过止血带必须交接班
D.上止血带必须做标记
三、创伤性骨折的处理
固定受伤部位(超关节)
有出血的先进行止血
骨折固定的作用
可减轻疼痛刺激、防止避免再出血和损伤。
肢体制动可用夹板,躯干制动可借助于担架和束带。
搬动伤员时勿使伤处移位、扭曲、震动。
1.固定材料
夹板、颈托等
就地取材,如木棍等
患者自身健康的肢体
2.如何搬运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需注意不能加重原损伤部位的伤情或增加伤员痛苦
四、心跳呼吸骤停处理
l请人呼叫120
l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1.判断意识
大声呼叫病人
拍打病人肩部
2.开放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意识丧失,应将患者下颌抬起,以防舌根后坠而堵塞气道。
3.判断有无呼吸
一看:胸部有无起伏
二听:有无呼吸声音
三感觉:有无呼吸气息
如无呼吸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4.人工呼吸
平静吸气
包口、密闭吹气,手指捏住鼻翼
吹气的时间为1秒钟左右
胸廓起伏为有效
5.判断有无心跳
病人无心跳的表现
触摸不到颈动脉脉搏
病人无意识、无呼吸、无肢体活动等
6.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为两__连线中点——胸骨
频率为100次/分,深度4-5厘米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提高生存质量的关注,青少年学习并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与急救护理知识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小编做这样一个教材,不仅是一个探索、解疑和锻炼的过程,更是一个使我们越走越坚定,越走心中越充满力量与爱的过程。返回搜狐,查看更
青少年学习急救知识的意义
现场急救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对于医护人员还是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和学习它意义重大。
急救即紧急救治的意思,是指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然后从速送院。
急救的目的是保存生命──恢复呼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防止伤势恶化──处理伤口、固定骨部。促进复原──避免非必要的移动、小心处理、保持最舒适的坐/卧姿势、善言安慰。
现场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事故发生后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伤员最重要的时刻,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反之,生命丧失或病情加重。现场及时、正确的救护,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能限度地挽救伤员的生命和减轻伤残。在事故现场,“第一目击者”对伤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在医疗救护下或运用现代救援服务系统,将伤员迅速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救治。
应急救援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发生事故的处理和人员的及时救护,在现场救护中人们常常将抢救危重急症、意外伤害伤员寄托于医院和专业的医护人员,缺乏对在现场救护伤员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的认识。这种传统的观念,往往使处在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的黄金时刻”。实际在救援中最有效的救援人员往往是第一目击者。
现场急救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挽救生命。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进行心肺复苏,以挽救生命。
2.稳定病情。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对症、医疗支持及相应的特殊治疗与处置,以使病情稳定,为下一步的抢救打下基础。
3.减轻痛苦。通过一般及特殊的救护安定伤员情绪,减轻伤员的痛苦。
4.减少伤残。发生事故特别是重大或灾害事故时,不仅可能出现群体性中毒,往往还可能发生各类外伤,诱发潜在的疾病或使原来的某些疾病恶化,现场急救时正确地对病伤员进行冲洗、包扎、复位、固定、搬运及其他相应处理可以大大降低伤残率。
青少年学习急救知识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提高生存质量的关注,学习并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与急救知识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面对近年来自然灾害的肆虐,工业交通事故的频发,电击、溺水、中毒病例的剧增,一个呼唤“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多一份保险——让救护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的声音正从医务界响彻全社会。学习一点有关家庭急救护理方面的知识,就有可能挽救家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病例中,有40%—60%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而其中的70%是因来不及到医院就诊而死于家中或现场。在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亿,糖尿病在某些地区发病率高达10%;据目前的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有40%的冠心病病人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其死因大多是由于不能得到迅速及时的抢救,而并非是病情开始即已发展到不可挽回的致命程度。
因此,掌握一些家庭急救护理常识,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
青少年学习急救知识的意义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学生紧急避险意识和应急救护能力。学校开展急救教育,学生掌握急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急救是最重要的一课。在应对随时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使学生能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其次,对于社会来说,有助于形成互助互救的良好氛围。将急救知识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程,一旦遇到灾害险情,学生不仅能够懂得自救,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能够帮助家人,甚至如果有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及时伸出援手。推动“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最后,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实现国家健康行动目标。国务院提出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将急救知识等将纳入学校考试内容,把掌握急救知识情况作为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学生学习急救知识是积极参与国家健康行动,此举不仅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更能够实现国家健康中国行动。
为了让教育部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动计划落到实处,让更多学生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急救技能,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普及急救知识。学校要设置急救专项课程,主要向学生讲解涉及急救常识、正确拨打120、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校园意外伤害救护灾害与突发事件逃生避险等。学校也要根据学校经费情况采购急救箱、AED等应急救护设备。同时结合学校的学生特点开展实践训练,理论结合实践,加强演练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急救知识。
第二,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媒体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等媒体等,创新宣传方式,不仅针对于学生,更是对社会公众开展急救常识宣传,让全社会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急救技能。当遇见突发的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事件等紧急情况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及时采取正确救护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从而提高全民的互助互救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监管措施,对开展急救教育的学校开展定期督查,并要求学校定期上报急救教育落实情况,避免出现学校出现表面化、走过场的情况。
通过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开展系统专业的急救教育,正确地开展自救和救助他人,共同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教育,为生命撑起坚实的“安全伞”。
安全急救的小知识相关文章:
★ 安全急救知识
★ 安全急救常识知识
★ 安全急救常识
★ 安全急救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