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考古发现
本世纪2003年1月19日下午4点多,宝鸡市眉县杨家村五位村民在挖土时,也是一镢头,27件国宝重见天日。此次发现,被考古界称之为“二十一世纪中国考古最大发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1世纪中国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锄头挖出的国宝
宝鸡市眉县马庄镇杨家村是毗邻西宝高速公路的一个自然行政村,前几年因西宝高速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工程用土,该村就“靠土吃土”,日子也算红火,曾被宝鸡市评为市级小康示范村,这几年,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村民的日子已经不可同年而语。
2003年1月19日是个春意浓浓的日子,天气很好,吃完上午饭后,杨家村一组村民王宁贤、王明锁、王拉乾等5位村民相约给王拉乾家的庄基地拉土垫院。一伙5人开着一辆手扶拖拉机到了村北砖厂的公用地,由于王宁贤身体不好,5人便商量由王宁贤、王明锁、王拉乾3人上坡掘土,其余二人在拖拉机边取土。
镢头在崖土上一镢一镢地掘进……
下午4时30分,身强体壮的王明锁一镢下去,土崖上的土纷纷滑落后,一个拳头大小的洞露了出来。好奇的3人借着阳光向洞里窥视。这一看,可把3人惊呆了。
王宁贤事后回忆说,借着太阳光的照射,他看见洞里有一堆黄色的东西,他就一下子想到这可能是挖到“东西”了。
王宁贤的理由是这块方圆不过500米的土堆曾经挖出过许多“东西”,1954年,杨家村村民在整平土地时,在这里曾经“整”出过一只“骝金马”,后经文物部门鉴定为西周文物,1972年村民在种地时曾“种”出了一些青铜器;1985年,村民挖土时曾挖出过18件西周时期的扁钟,1992年也曾有过“东西”出现。
惊讶的5位村民在轮番窥探了一番后,大喜之余,就得想想该怎样处置这些“东西”了。
5个人中,王宁贤已近五十,身体不佳,家里负担颇重,王明锁,46岁,靠种地为生,日子也挺紧张;王拉乾,42岁,无一技之处,靠农忙时给人打工为生。其余二人,除王拉乾的弟弟日子还算能过得去外,另一位张姓村民也在村中属于下等收入水平。
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由于杨家村屡出文物,引来了许多文物贩子在村里转悠打探,1985年该村出土的18件西周扁钟中就有5件被村里人卖掉。虽说卖文物的村民最终没有逃脱法律的严惩,但“东西”的价钱不能不让5人思量。
王明锁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5个人在土堆边曾坐了一会,没有人说话。“我想大伙可能都在想着1985年的事,那回,卖文物的人被政府判了个死缓。前几天才放回来,大家可能都有些怕。”
还是王宁贤打破了沉寂,王宁贤回忆说,他们5个人最后一商量,决定还是向政府报告这件事,“就算是积点德吧?”
王宁贤家有电话,5人商量决定,留4人看守,让王宁贤快回家去打电话报告。
王宁贤走后,留守的4人搬了块土块堵住了洞口,可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见王宁贤回来,于是4个人又商量由王明锁去王宁贤家看看去,以防出事。据王宁贤回忆,他急忙跑回家。由于没有文物部门的电话,他就拨“114”查询,查询过程中,王明锁就来了。
由于王宁贤只上过两年学,加上身体多病,口齿很不清晰,王明锁便帮着王宁贤查询到了宝鸡市文物局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
千幸万幸,当时的电话一拨就通。
文物局赶到挖宝现场
宝鸡市文物局张局长回忆说,1月19日是个星期日,下午快5点的时候,他接到了文物局陈亮科长的电话,说杨家村几名村民报告说挖土时发现了文物。听完电话,他就叫陈科长先把电话打到眉县文化局,叫他们先派人去保护现场,然后指派市文物局考古队队长刘军社和陈亮一起,火速赶往现场勘查,同时嘱咐一定要收集现场资料。
打完报告电话后,王宁贤、王明锁两人相跟着又来到发现现场,5个人默默地等着文物工作者的到来。晚上6时多,眉县文化局文物小组刘怀君一行4人先期到达现场。
刘怀君,西北大学考古系毕业,在基层考古工作中,已默默地工作了十几年,他回忆说,到了现场后,围观的群众已经很多了,他拿着手电筒向里面先窥视了以后,还以为是西汉的铜器。
由于设备准备不足,加之围观群众已越来越多,刘怀君没敢贸然动手。他把情况向眉县文化局赵兴海局长作了汇报,接报后,赵兴海局长一边急忙向县主管文物的副姚建设要求警力支援,一边赶往现场。晚上7时多,宝鸡市文物局考古队刘军社一行来到了现场,杨家村村委会也紧急给现场拉好了照明设备。接到指令的马庄镇派出所民警也来到现场,疏散围观群众。眉县电视台的摄像机也被借到了现场。
刘军社和刘怀君两位专业人士商量并报宝鸡市文物局张局长批准后,当晚8时40分,考古工作者移开5位村民堵着洞口的土块,开始清理现场。
随着现场的逐渐扩大,刘军社和刘怀君也越来越兴奋。
刘怀君回忆说,他越来越惊讶,等到完全清理完毕后,他的头皮也都发麻了。
准备了两部照相机的刘军社在拍完所有的胶卷后,竟一屁股坐在发掘现场,热泪盈眶。
晚上10时40分,现场清理完毕,共在这所窖藏中,发现青铜器28件,为保护安全,当晚,这批文物由马庄镇派出所押送到了眉县文化局。眉县县政府为这批文物准备了双人三道岗,第一岗由持枪武警警戒,第二道岗由眉到公安局干警保护,第三道由文化局两名男性职工日夜监护。
随着清理工作的进行,原定的28件青铜器被最终认定为27件,因为其中两件是相互配套的,故最后定为一件 。青铜器的年代被初定为西周时期。
文物初步鉴定为西周后期的官员所有
宝鸡市文物局1月20日向省文物局作了汇报。陕西省文物局接报后立即组织有关专家联合对该批青铜器作了初步鉴定,省文物考古专家王占魁初见这些文物时就用“欣喜若狂”来形容自己的心情。鉴定工作愈来愈细。当最后鉴定这批27件青铜器件件都有铭文,且文字已达2000多后,宝鸡市文物局张局长抱着一件青铜器在眉县文化局院内急走,以平稳心情刘怀君更是兴奋,据张局长回忆,刘怀君当时就大笑不停,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起不来,“好像范进中举了一样”。1月24日下午3点,为了安全,这批文物由宝鸡市持枪武警武装押送到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27件青铜器上件件有铭文的发现震惊了国家文物局,1月28日,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学勤先生、李伯谦教授、北大副教授徐天进急飞宝鸡,当晚就对27件青铜器上的铭文进行了论证,29日,3位我国文物界重量级人物与我省文物专家联合在省文物局对铭文进行了破译,一致认为该窑藏主人应是西周后期周宣王时代主管林业的官员,青铜器铸造时间应在周宣王43年或42年。在“破译”会上,李学勤先生指出,此次发现为我国考古百年不遇的大发现,堪称“二十一世纪中国考古最大发现”,它有三个突破,一是出土了总量最多的铭文,二是一次发现的标准器超过了20件,也是绝无仅有的,三是青铜器都铸有花纹,也是以前考古所没有的。当李学勤先生得知考古现场因农民的保护得力而没有丝毫破损后,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陕西的农民真了不起?
挖出了“宝”的杨家村五位村民还不知道由于他们的正确处理而给我省农民增光不少,他们依然过着他们平淡的日子。3月2日,记者在杨家村采访时,这几位村民除一位因腿伤在家卧床休养外,其余4人们仍田地里劳作。可政府并没有忘记这5位有功的农民兄弟,日前,省市文物局决定联合给予这五位村民每人2万元的奖励。宝鸡市文物局还特意邀请了眉县的剧团来村里给村民唱十天大戏,以示庆贺,就在今日,这五位村民将站在设在杨家村的领奖台上,接受他们应受到的奖励和荣誉。
记者3月2日在宝鸡市文物局采访时得知,经国家文物局主要领导提议,这5位村民发现的这批西周27件青铜器将在3月3日远赴北京,参加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主办的“陕西新出土青铜器国家展”,为全国两会作汇报展出。发现这批文物的5位村民也将被邀请同去北京,接受人们对他们的敬意。
3月2日下午记者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看管森严的仓库里见到了这批青铜器国宝。据了解,这批青铜器上的铭文现经清算已经达到4000多字,而我省先前总共发现的铭文才有1.7万字。现场讲解的刘怀君在讲解发现过程时,几次提出他对这5位村民的浓浓敬意。
下午4时左右,当记者正欲离开青铜器博物馆时,来自北京的一辆满载特警的依维柯面包车和一辆装甲运货车已抵达青铜器博物馆,少许,一位着黑色防弹衣,手持冲锋枪,腰别手枪和催泪弹的特警下车后迅速地巡视了青铜器博物馆周边地形后消失在博物馆内,记者拍照时被一名着同样装备的警察制止。据悉,这批文物已于昨日由这些武装特警押运去北京。
十一
当年,临潼下和村西杨组村民在挖出秦兵马俑后,由于保护不当,造成了一批文物的破损,考古界一直为此惋惜不已。今日,眉县杨家村村民在发现文物后,得当的保护和及时地报告为这批文物的清理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正是他们的一镢头,使我国的夏商周断代史有了论证的证据,也正是他们的正确做法,使得这批文物得以完整、清晰地保存。
向高尚的保护文物的有功之臣致敬!
背景资料:青铜器铭文
西周青铜器的特色,是铸有长篇铭文。虽然商代已有长篇铭文出现,但是数量甚少。以前,青铜器铭文内容主要说明铸作礼器祭祀先祖先父,至商末始有记事体的铭文出现。入周后青铜器上普遍铸有记事体的长篇铭文,沿袭了商末铸器记事的习惯,并充分地给以重视和发展,乃至形成为一种制度。西周青铜器铭文的内容非常广泛,大都以反映王室和王官的活动为主,如诸侯的分封,各种祭祀、狩猎等活动的记录;也有对外国的征伐和抵御外寇的记述,和有关王官职务的任命,世官的制度,拜官的仪式等;还有显示世家的尊荣,对先祖先父的追念和型仪;此外诸如田邑的交换,诉讼和婚姻等等,无不有所记载。西周的贵族,把青铜礼器的性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政治的、社会的,乃至经济的活动直接联系起来。青铜器的铭文,乃是西周史的原始记录,当然也是研究西周史极其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21世纪中国考古发现
上一篇:21世纪中国考古大发现
下一篇: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