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历史剧翻案剧
四十年代,郭沫若曾以写历史悲剧闻名于世。解放后,郭沫若先后写过两部史剧,即《蔡文姬》和《武则天》。两部史剧都是翻案剧。前者替曹操翻案,后者替女性人物翻案。关于郭沫若历史剧翻案剧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郭沫若历史剧翻案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郭沫若历史剧翻案剧:《蔡文姬》
基本内容
现代戏剧《蔡文姬》是 郭沫若先生专门为北京人艺创作的一部 历史剧,剧情描写了距今2000多年前 东汉才女 蔡文姬的坎坷际遇。1959年,著名导演 焦菊隐先生将这部戏搬上舞台,一经亮相,就成为戏剧界最走红的一部名剧。1978年,北京人艺以原班人马重演这部剧时,观众人山人海,居然把广场的南墙都挤塌了。2002年,在北京人艺建院50周年之际,剧院推出了以 徐帆、 濮存昕、 梁冠华等实力派演员为阵容的复排版《蔡文姬》,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郭沫若历史剧翻案剧:《武则天》
郭沫若作品《武则天》不是文言文,是用现代汉语写的历史剧。 郭沫若的《武则天》剧情简介: 第一幕写武后初识十四岁才女上官婉儿,太子贤与大臣裴炎、诗人骆宾王密谋推翻武后。 第二幕婉儿为武后做女侍,她由仇恨转向钦慕,渐渐成为武后的忠仆。太子贤公然反母而被废,婉儿受牵连遭到轻度黥刑,并且武后继续留她在身边做女官。 第三幕,裴炎和骆宾王密谋发动叛乱的事泄密,婉儿与母亲郑十三娘共同协助武后反击。 第四幕,叛乱平定,裴炎等人被捕,武后作为胜利者继续执政。
郭沫若的《武则天》主要反映武则天在她的政治生涯中显现的杰出才能,他不为男权观念所囿,反而为一代女王大唱颂歌。剧中第三幕较为真实,但最后一幕把反面人物裴炎、正面人物婉儿、十三娘过于简单化,仅仅以平叛来反映武则天的政治家的英明、杰出才能,本剧似乎并未达到精熟的高水准。写武后的爱才,她对婉儿的保护,对骆宾王的宽赦,实际上骆宾王已被丑化成了恶人。 郭沫若的《武则天》只有婉儿才显得富于吸引力,武后与婉儿的共同表演使舞台熠熠生辉,因而这部戏除了武则天、婉儿两人的形象比较成功,其他人物都缺乏感染力,整个戏剧也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乏味难以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激情。
武则天的伟大是本剧的主题,这是郭沫若和宋之的最大的不同,他乐观于武则天的生命价值,把她塑造得气魄宏大、帝王派相,这符合武则天得势时的历史形象,但郭沫若和悲观的宋之的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在为这位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王歌功颂德。上已所述,本剧只有武则天和婉儿真正出彩,她们是一种女性的天作之合,郭沫若几乎是赞赏性的表现了这种女性的联盟。第一幕,武后惊闻天才少女,当场出题试才,婉儿才情如流,诗句顿出。武后叹赏不已,喜爱犹加。"外举不避怨",她存心把一个对她有仇而聪明的女孩放在身边,作"铁鞭,锤子,匕首",其实她是把聪俊的女孩作自己生命的挚友,行为的动力。天才少女遇上了高不可攀、情意契合的女世主,那才是三生有幸、千年一回,目睹五旬女皇与妙龄才女相携互援、平步缓行的从容姿态,我们终于领会到女人之间真正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这种关系对女性生存、发展的致命意义。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上官婉儿陪侍的武则天是多么孤独,而缺少了武则天依傍的婉儿又该是如何贫乏?在第二幕中,婉儿自觉自省,武后的关怀消泯了她的家仇,这个颇有来历的天才少女已成为武后的贴身女侍--女皇的附属。当太子事发,婉儿受到牵连的危急时刻,武后深情的庇护了她,仅仅给予了她轻度的黥刑。武后说,"我依然要把她留在我的身边,用我的力量感化她,如果我连一个女孩都感化不了,我怎么能治天下?"婉儿回答武后,"女婢心悦诚服、死心塌地的服从您。"女性的联盟愈加巩固,对美貌才女的爱使武后成了宽容、慈悲的母神,同样,在至尊的女皇陛下面前,婉儿以其天赋的美丽姿容、超绝才情演绎她的女儿的优越性--武则天爱她,胜过了自己的女儿。
郭沫若历史剧翻案剧
上一篇: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征
下一篇:郭沫若历史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