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资讯 > 历史剧 >

屈原郭沬若历史剧

时间: 穗嘉0 分享

  《屈原》是郭沫若在10天时间内完成的5幕话剧剧作。关于屈原郭沬若历史剧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屈原郭沬若历史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屈原郭沬若历史剧之矛盾冲突和主题

  《屈原》的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为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反动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这是全剧的思想冲突和冲突的性质。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迫害和反迫害的斗争,构成了贯穿全剧的动作线。

  主题剧作展开这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拼死决战,突现了古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高贵品质,使全剧充满了崇高的悲剧精神与磅礴的正气。它愤怒地揭露和鞭苔了卖国求荣、昏庸无道、陷害忠良的魑魅魍魉,喊出了“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的时代最强音。

  屈原郭沬若历史剧之屈原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意义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的性格特点。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意义屈原的形象,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的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

  屈原郭沬若历史剧之创作的时代背景

  《屈原》创作于1942年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加紧对中国的侵略,集中主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蒋介石则加紧大搞分裂,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在国统区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人士。整个国统区成了令人窒息的铁罐头。

  面对黑暗如漆的现实,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郭沫若便以历史剧为投枪,借古喻今,创作了历史剧《屈原》,有意识地“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并说:“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的时代。”

  屈原郭沬若历史剧之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是《屈原》。此剧以无比豪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赞颂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讴歌了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斗志,鞭挞了苟合与媾和的投降主义,怒斥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主义。它虽然是历史剧,但矛头直指现实;反映了整个中国各色人等的面貌和心态,但它又高度浓缩,戏剧冲突极为强烈,场面极为紧张。其中屈原的一段独白《雷电颂》就像是真的电闪雷鸣,绝对能把观众从座位上震起来:“风!你咆哮吧!你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据说,1942年春,此剧在重庆演出时,正好是一个暴风雨即将到来的晚上,舞台上的朗诵应和着剧场外的雷鸣,一下子使整个山城轰动震惊,人们在此后的好几天里,都沉浸在《屈原》的情绪氛围里,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朗诵《雷电颂》,从中汲取力量,从而投入战斗。《雷电颂》,还有像《凤凰涅槃》之类的诗篇,至今还是许多朗诵会的保留节目,都会引起相当轰动。

  郭沫若不仅是历史剧作家,而且是史剧创作的理论家,他有许多精辟见解,如主张“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精神,历史研究要‘实事求是’,史剧创作则要‘失事求似’。”根据这一原则,他放弃了为屈原作传的计划,而用屈原的一天,概括了他的一生。《屈原》的成功,正是在“失事求似”这一原则下使创作获得“自由”的结果和收获。

  屈原郭沬若历史剧之简析婵娟形象

  婵娟是屈原的侍女,是一个纯洁可爱、天真稚气的少女。她谦恭好学,深明大义。她热爱屈原,景仰屈原的品德,遵照屈原的教导做人,“生得光明,死得磊落”,具有不畏权贵的骨气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婵娟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人物。作者创造她是把她当作“诗的魂”、“光明的使者”、“道义美的象征”来写的。她是“屈原辞赋的象征”。她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品质和雷电般的斗争精神,以及爱国情怀,像屈原一样。她的思想品德,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屈原精神的活化。剧的结尾,象征着婵娟的精神在火的洗礼中获得永生。

2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