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与共工之战
颛顼与共工之战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4500年前,在炎黄部落联盟内部,由颛顼和共工争夺最高领导权的战争。下面是有颛顼与共工之战,欢迎参阅。
颛顼与共工之战
颛顼与共工之战恒山主神北岳大帝。涿鹿之战以后,华夏、东夷两大集团加速了融合,在一些地区,分属两大部族集团的先民居地犬牙交错,文化互相影响。公元前4000多年时,分别代表华夏、东夷两集团的“仰韶人”、“大汶口人”体质特征大多有一定差别,分属同一种系的两个古代不同“族群”,到了公元前3000年,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的这时(庙底沟二期文化)居民体质特征和上述两个“族群”都有了密切关系 ,应是这种融合的结果。
而正是这种融合,加速了河南及其邻近地区的文化发展,较早地进入了龙山文化时代。传说中与华夏、东夷两集团关系都很密切的颛顼,就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一时期有颛顼与共工争为帝的战争,时间大约在距今4500多年前。
颛顼属华夏集团,传说他是黄帝的后裔,华夏集团的主要成员有虞氏和夏后氏都认为他们的远祖是黄帝,近祖是颛顼,因而在他们的祀典申“褅黄帝而祖颛顼”,对这两位古帝举行最隆重的祭祀。
《史记·五帝本纪》总结颛顼的功绩是能“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就是说他能敬鬼神、制尊卑、理四时五行之气,教化万民,以致“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即四方皆平,前来归服。这些颂扬之辞尽管有夸张成份,但可见颛顼和黄帝一样,他的声威和影响早已超出自己氏族部落和部落联合体。当颛顼登上历史舞台之时,共工氏早已是一个煊赫的古族了。
共工氏居共,以共水得名,其地即今河南辉县。早有研究者指出,黄河在上游时水势尚小,流经山间或受黄土高原紧束,不能成大患,流至豫东,落到平原上,又受纳了洛、沁、淇、共等支流,奔腾冲击,常成大患。共(辉县〕在古黄河从西转向东北流的北岸,属于河患多发地区,世代居于此的共工族是一个世代与水作斗争,并积累了一定治水经验的古族。
据文献记载,“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这都说明共工氏与水的关系密切,并因治水有一定成绩而享有威望。“伯九有”,意味着他在一个地域广阔的部落联盟或联合体中居于重要地位,其中一任领袖由于“能平九土”的重大功绩被后世祀为后土——社神。
古文献中还记载了共工氏的衰亡,即“昔有共工自贤,自以无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乱,民无所附”,所以后来周代统治者总结历史兴亡教训时,将其归纳为“久空重位者危” 。总之,早在与颛顼发生大战以前,共工氏首领已居于一个金字塔式权力机构的顶端了。
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还很低,治水的方法很原始,主要用“堕高堙庳”的办法,当气候比较干燥,水患不大时,铲高垫低法尚能起一定的作用,但随着距今4700至4000年间气候波动时期的到来,由于水患增多、增大,旧法已难以奏效了,更兼共工氏领袖人物抛弃氏族民主制度,集权于一身,自以为是,拘守旧法,不能有效防治水患,导致内部矛盾及与其他部落矛盾激化,这就是文献所载共工氏“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 ,也是颛顼与共工战争的历史大背景之一。
约在距今4500年前,颛顼与共工进行了一场大战。关于这场战争,文献上有两种说法:一说“颛顼尝与共工争矣”,“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 ;再一种说法是“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知战争的起因与水患有关,实质上却是一场“争为帝”的战争。由于在历史上颛顼是一位英名远播、能修黄帝之功的古帝,所以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之说流传极广,不过仔细考察战争背景,颛顼与共工争为帝的记载更符合历史的原貌。
猜你喜欢:
1.上古神话水神共工
3.中国传说故事
颛顼与共工之战
上一篇:尧攻驩兜丹水之战
下一篇:李世民母亲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