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朝的管辖范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有古代商朝的管辖范围,欢迎参阅。
古代商朝的管辖范围
湖北黄陂盘龙城紧邻长江边,1974 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商朝遗址。这是一座典型的商朝城市,里面有城邑宫室、奢侈墓葬、手工业遗址等,发掘出来的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考古学家在郑州的商朝都城遗址所见相同。
从黄陂到郑州,可谓相距千里,如果这里的商朝遗址也属于商朝的版图,那么商朝的疆域真是太惊人了,光是从都城向南就扩展了至少千里,更不用说还有北面、西面和东面的疆土了。从这座长江边的商朝城市判断,商朝的疆域似乎很广大。
然而根据周朝的文献记载,周武王伐纣灭亡了商朝之后,在原来商朝的王畿区设立“三监”管理,即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在商朝都城,并将商的王畿区划分为卫、庸、邶 3 个封区,分别由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统治,总称三监,以监视武庚的一举一动。这三监的具体地域范围,大概在河北中南部、河南大部,以及山东局部地区。这个范围也就是商朝晚期商王直辖的控制区域了,大概也就是方圆一二百千米的一片不大地区,似乎商朝的疆域又很小。
商朝国力分析
商代的国土不是一个弥合的整体,而是以都城(大邑)为中心,四周远近散布着几个或几十个属于商朝的诸侯“据点”,在这些据点之间的空隙地带,存在着不听命于商朝甚至与商朝敌对的小方国,也就是说,商朝的国土是疏而有漏,这就是早期大地域国家的政治地理形态。
《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可能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
据《尚书商书》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八迁的地点,历来说法不一,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曾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在商的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的属国,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
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达陕西省西部,东北达到辽宁省,南至江南一带(不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大国,但主要治理区域还是中原一带,建都亳(今山东省曹县以南地区),曾多次迁移,后盘庚迁都殷(今河南省安阳小屯村)。
具体来说,商朝的疆域北至蒙古,东北至辽宁朝鲜半岛,南至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西至于甘肃新疆,东至海滨东海,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江西、浙江、四川、福建、广西、广东、珠江三角州等地区)。
商前期在这些据点之间的空隙地带,存在着听命于商朝的诸侯、方国、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大商王朝是一个由邑土国家逐步向领土国家过渡的发展中的早期国家,是一个完全拥有四土之境的疆域辽阔的领土国家,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分封帝国或奴隶制大帝国。
加上商朝在海外建立国家的地区疆域,商朝应该拥有很大领土的朝鲜半岛的箕子王朝和美洲玛雅文明以及墨西哥一带的奥尔梅伯文明等,随着考古资料证明商王朝比夏周秦等版图要大,制度也不太一样。
气候变干冷对商朝灭亡有重要影响
商末周初正处于温暖期与寒冷时段交汇期,商朝末年动乱甚至商朝灭亡均与这场气候变迁有巨大的联系。夏商属于仰韶温暖期,气候较现在比较温暖,竺可桢先生研究认为:“在近5000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气温高于现在两度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三度到五度”。[1]商朝末年是仰韶温暖期后的第一个寒冷期,有文献记载“驱虎豹犀象而远之”[2],表明气候变冷,驱虎豹犀象等喜热动物开始迁徙。此外,武王伐纣时“阴寒雨雪十月日,深丈余”[3]也表明了当时气候变冷。
商朝末年,一方面由于人类生产力有所提高,对生态环境破坏加大,北方开始出现沙尘暴;另一方面沙尘暴的出现与气候干旱变冷不无关系。许慎《说文》释霾: “风雨土也”即是说天空中出现了尘土并且像下雨一样,说明浓度很高。由此可见“商代后期殷墟的气候是偏于干旱的”[4]。自商代文丁时起至西周成王初期间100余年间据《史记》载:“文丁三年值水一日三绝。殷帝辛, 年雨土于毫,” 《国语· 周语》曰“殷封33年河竭而商亡。周武王43年周大饥, 西伯自程迁于丰。”帝殷封43年晓山崩, 三川涸。由此可见在商末出现严重的干旱,导致河水断流,也使得人民生存受到极大的考验。①
众所周知黄河流经安阳对安阳作为盘庚建都至此有着重要影响。据甲骨文记载商朝时候黄河下游河道一直自南向北流,途经商朝都城安阳,但《汉书叙传》班固记载: “惟河为艰, 灾及后代, 商竭周移, 秦决南涯。”黄河在商朝末年原河道出现枯竭,在周的时候黄河改道远离了安阳,致使安阳的水源出现问题。1997 年3 月至6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殷墟白家坟东地的黑水河西岸黑河路一带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发掘中, 发现了3 眼殷代水井。有学者综合近年来殷墟一带考古发掘的水井、窖穴和墓葬材料, 得出结论: 殷墟时代地下水位总趋势是下降的[5],且地下水位的下降是气候本身干旱、降水量减少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与黄河改道有密不可分的影响。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干旱,给当时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干冷气候对农业生产社会发展都有影响,间接导致了商后期衰落。在气候变冷后农业发展条件受到影响,气候干旱缺水,同时自然灾害也增多致使本来生产力就不发达的农业生产受到很大打击,“民以食为天”在食不果腹情况下,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人民为了生存在实际条件限制下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只有把矛盾进一步转移到统治阶级上,推翻当下统治者成为人们的要求。因此对于商朝灭亡,气候变冷变干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1.古代商朝的统治范围
2.古代商朝区域多大
古代商朝的管辖范围
上一篇:商朝帝辛苏妲己
下一篇:周朝的最后一位的皇帝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