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亡国之君是谁
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亡国之君是谁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亡国之君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亡国之君
商朝的商纣王要只是个昏君也就罢了,关键他还是个暴君,触犯了众怒。他不仅创造酒池肉林,还发明了炮烙之刑:把人捆绑在铜柱上,再用木炭给铜柱加热,使人体活活烤焦。跟餐馆里的铁板烧(如铁板牛肉)是一样的道理。可不该拿人肉来烧烤呀。这就缺德了。
我是自封的美食家,到哪儿玩都会联想到跟吃有关的内容。显得很钻研的样子。
即使参观河南安阳的殷墟,也不例外。
远在三干多年前,商王盘庚迂都于此,历经8代12王254年。名气最大的反而是它的亡国之君,被周武王所杀的商纣王。我在殷墟宫殿遗址区匆匆转了个来回,同行者问我想找什么?我笑答:酒池肉林。把同行者逗乐了:莫非你也想分一杯羹?
我环顾周围,长叹:可惜,连剩菜残羹都见不着了。旁边倒是有一座湖泊,但里面不过是些积水,没一点(酒精)度数的。湖畔也不乏树林,上面只结着几颗半青不熟的果实。太素了!尤其跟商纣王的时代相比。
自神农尝百草之后,商纣王可算是第一位在饮食方面达到挥霍程度的古代君主。神农太像食草动物,教会我们辨别瓜果蔬菜、五谷杂粮。商纣王,已彻底"进化"成食肉动物了。他在沙丘,在园囿里,挖掘许多大土坑,将精心酿制的玉液琼浆灌注其中,谓之酒池(相当于中国最早的人工湖?)。还把煮熟的兽肉禽肉悬挂在周围的树枝上,谓之肉林。
商纣王的狂欢节就这样开场了。他带头裸奔,还让宫廷里的俊男靓女全脱光衣服,在酒池肉林间追逐嬉戏,陪伴自己纵欲宴饮。
这幅画面,只需想象一下,不用拍就跟三级片似的。
酒是色媒人。商纣王既好酒,又好色。他宠幸的妲己,开中国历史上"红颜祸水"之首例,有人说正是她把原本聪慧强健的商纣王拖下水,沉溺于物欲享受,导致国政荒废。这妲己也是个玩主,商纣王"发明"的肉林酒池,没准也有她的推波助澜。在我想象中,这位远古的摩登女郎,连三点式都不穿,躺在装满甜酒的游泳池岸上,晒日光浴,炫耀自己的魔鬼身材。她把一代王朝的圣殿彻底改造成天体浴场了。她的酒池,可比后世杨贵妃的华清池还要豪华。
《史记·殷本纪》:"(纣王)将酒淫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我认识的李登年先生,在著述《中国古代筵席》一书,将这段话照录,并命名为"殷纣王的酒池肉林宴"。他还加以点评:这是一种冶游宴,反映商代奴隶主贵族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生活。酒池肉林宴,看来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反面教材",供批判用。
但说实话,这商纣王,治理国家不行,在吃喝玩乐方面,还真挺有创意的。也够大方。露天置酒肉,怎么也算野餐。裸体饕餮,像野兽一样淋漓尽致。不满足于吃独食,还招呼大伙儿一块来......开个玩笑:有点回归自然的意思。这肯定是一性情中人!不愿意正襟危坐、精打细算。只可惜做得有点过了。太不拿民脂民膏当回事了。老百姓能不骂你吗?
王宫,毕竟不是游乐场啊。你逢场作戏、坐吃山空,老百姓终究供养不起的,他们怎么活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现象,在商纣王的时代就开始出现了。
酒池肉林,原本没什么错,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的理想。梁山好汉热衷的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乐人生,与之相比,都显得"小儿科"了。谁不希望丰衣足食?如果普天下都能酒池肉林,乌托邦也就实现了。
贫富不均,永远是社会矛盾的一个起点。商纣王就是这样垮掉的。
殷墟发掘大量的青铜器。与兵器相比,我更关注其中的餐饮具。打仗有什么意思?吃喝多好玩呀。铜鼎、铜簋、铜鬲之类,在我眼中相当于古代的火锅。锔尊、铜爵、铜觚,则是酒具。我挨个看了一遍,不知哪一只是商纣王使用过的,哪一只是妲己使用过的?他们那时候,流行喝交杯酒吗?他们那时候,有怎样的酒令?酒具尚存,喝酒的人已不在了,酒令也失传了。
听说商纣王酒量很大。否则不会想到拿游泳池来盛酒的。需要多少家造酒厂为其提供服务?
不只国王如此,商人普遍都好酒。这是史书上有记载的。商朝的酿酒业,已经比较发达。中国酒文化的第一个高潮,肯定是在商朝掀起的。后世的酒缸、酒桶、酒瓶、酒葫芦,在气势上无疑要比酒池逊色。唉,商纣王真是豁出去了!
如果仅仅酒池肉林,还不构成商纣王多大的罪行,顶多算个人作风问题,或私生活腐败。在那君主私有制的时代,你还能要求他有多高的觉悟?他想糟蹋就糟蹋呗,谁能拦得住?
商纣王要只是个昏君也就罢了,关键他还是个暴君,触犯了众怒。他不仅创造酒池肉林,还发明了炮烙之刑:把人捆绑在铜柱上,再用木炭给铜柱加热,使人体活活烤焦。跟餐馆里的铁板烧(如铁板牛肉)是一样的道理。可不该拿人肉来烧烤呀。这就缺德了。
我查阅商周时期的祀筵食单,有一道菜叫炮豚,即烤乳猪。不知是否这道菜,触发了商纣王那罪恶的灵感?
参观露天的殷墟,酒池肉林已化为乌有,能看见的是国王陵寝里干涸的车马坑,以及殉葬的奴隶们的累累白骨。挺让人倒胃口的。
好在这里也有光明的东西,譬如甲骨文。我看见了汉字的雏形,被镌刻在古老的龟甲上,熠熠生辉。
殷墟土的甲骨文碎片,数以十万计。哪来这么多的龟甲?它们在被刻字之前,估计已被馋嘴的商朝贵族们吃掉了香软的裙边。文明的曙光,正是在这野蛮时代的"下脚料"上诞生。
唉,殷墟使我想入非非。
商纣王的基本信息
商纣王一般指帝辛(商朝最后一位君主)
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1-2] ),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子姓,名受[3-4] (一作受德[5] ),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6]
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7] ,深得其父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 ,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击败商军,帝辛在鹿台(今河南鹤壁)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吕氏春秋·当务》记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
毛泽东曾评论商纣王:“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商纣王的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帝乙长子是微子启,次子是微仲衍,帝辛是帝乙少子,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微子启、微仲衍与帝辛三人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妾,而被立为王后之后生帝辛。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所以立帝辛为嗣子。帝乙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为政举措
帝辛继位后,定都于沬,后改沬邑为朝歌(今河南淇县)
。早在帝乙商的国力就处于衰弱阶段。帝辛在位时期,东夷叛乱,商朝派大军征伐。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东夷向外拓展,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可结果却出现许多叛乱国。
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并未保卫商朝的安全,反而加速商朝的灭亡。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牧野之战
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公元前1057年,一说公元前1027年),得知帝辛统治集团分崩离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奔,而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总计十七万,开赴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迎战。想不到这些大批夷人、奴隶组成的军队,忽然一夜之间哗变,溃不成军。周人居然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兵临朝歌城下。帝辛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帝辛死后,周武王象征性的用黄钺砍掉他的脑袋,妲己也被杀
看了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亡国之君的人还看了:
1.夏桀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