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考古学>

中国女性考古学家

时间: 其芳28 分享

  建国后,随着新一批考古学者的培养,更多的女性加入到考古工作中来,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女性考古学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女性考古学家一

  樊锦诗(1938——至今)

  浙江省杭州市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

  其于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长,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2015年1月起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88年任副研究员,1994年任研究员。1995年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为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名誉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63年7月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面对北京与上海的选择,樊锦诗毅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镇,一来敦煌就再也没有离开。

  40余年来,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撰写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是对20世纪敦煌石窟研究的总结和思考。由她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则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1998年,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后,樊锦诗带领科研人员,在石窟遗址的科学保护、科学管理上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初步形成了一些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樊锦诗最早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她组织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共同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与艺术复原》课题,这一课题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首次将莫高窟用多媒体及智能技术展现在人们面前。总之,她为敦煌文物和遗迹的保护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女性考古学家二

  郑振香(1929年10月——至今) 考察热度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河北东光县人,1929年10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的考古学专业的研究生。其是建国后培养的一代女考古学家,生活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人。国家的选择在当时很有号召力。当然她自身兴趣也相当重要。1962年5月,郑振香怀着她对田野考古的一腔热忱,离开繁华的首都北京,来到她久已向往的中国考古圣地安阳殷墟。在这里,郑振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终于,在这里发现了重大的考古成就,揭开了商代女的墓葬的完整面纱。

  1976年主持发掘了河南安阳妇好墓,这是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这是我国首次出土保存完整的既是女又是王妃的商代王室墓,墓内所出的铜礼群和武器,以及大量玉石器等,大体上反映了武丁前后商王朝礼器群的类别和组合,是研究商代礼制的重要资料。对我国殷商考古有重大意义。与人合著有《殷墟妇好墓》、《殷墟玉器》、《殷墟铜器》、《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安阳小屯》等。2006年殷墟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有妇好墓的重要作用,其发掘者郑振香也功不可没。

  中国女性考古学家三

  游 寿(1906-1994)

  字介眉,高祖游光绎,清嘉庆陕西道检查御史,祖父游宝荣精于金石、书法,父游学诚,光绪十七年举人,主持福宁府“近圣书院”,创立霞浦县女子高等小学。游寿先生1920年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任霞浦县女子高等小学校长。1928年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学习,1932年执教福建建瓯中学、厦门集美师范。1934年在济南女子师范执教时收购大批山东碑刻,同年秋就读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在这期间游寿先生与文博大家曾昭燏交往甚密。1943年在国立博物院筹备处任职,并对馆藏金石资料进行整理。游先生一生致力于金文、碑刻研究。主要作品有《金文与〈诗〉、〈书〉论证》(1943,《图书月刊》)、《论汉碑》(1945,《书学》)、《唐人卜葬邙洛之风尚》与《晋黄淳墓表跋》(1946,中央日报)、《梁守谦墓志与唐代宦官》(1947,《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说豳》(1949)等等。

  建国之后,游先生先后任山东财经学院图书馆主任,山东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历史系副教授,主讲古典文学、书法和考古。1960年在哈尔滨市东部郊区考古,发现了人工凿击猛犸象骨骼遗存。同时在哈尔滨师范学院筹建历史系文物室。

  除了上述四位之外,早期的女性考古、文博学者应该还有一些,限于资料有限,在此不能详述。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考古、文博学科刚刚传入中国之时便有一些优秀的女性加入其中,并各自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如曾昭燏先生在博物馆理论和考古实践方面,何正璜先生在野外文物古迹调查方面,容媛先生在金石学编目方面以及游寿先生在碑刻研究方面。通过对她们的研究比较可以归纳出我国第一代女性考古、文博学者的一些共同特征。

  第一、她们一般都出生于名门望族,这一点主要是因为考古和文博专业性较强,研究人员需要有较深的国学功底和相关知识储备才能胜任,而在民国时期,只有那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家庭的女子才有机会学习深造。

  第二、我国第一代从事考古、文博学习和研究的女性学者一般有家学渊源或自身怀有强烈的兴趣,亦或两者兼而有之。比如容媛先生主要受其舅邓尔雅、胞兄容庚、容肇祖的影响走上金石学研究道路。何正璜先生的父亲是民国早期留学日本的学生。游寿先生出身官宦世家,且祖上精于金石之学。而曾昭燏先生更是出身名门,对考古、文博极富兴趣,甚至为此终身不嫁。

  最后,她们能够走上专业考古、文博研究虽然自身因素占很大的比重,但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随着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中国女性解放运动也席卷中国,一批有思想的新女性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让自己美丽的生命绽放出了别样的风采。

  中国女性考古学家四

  容 媛(1899-1996)

  广东东莞人,生于金石世家,容庚、容肇祖是其胞兄。容媛先生1925年进入中国妇女讲习所(何香凝任所长)学习,1930年在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国学研究所)任中文秘书,1949年转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资料员。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容媛先生编纂了一系列的金石、考古学文献目录,其中《金石书录目》一书在学术研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目录作用。她还为燕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燕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石刻〈拓片〉草目》,其条目多达数千种,以及整理但未出版的《秦汉石刻题跋辑录》,为近代金石目录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近代考古学与金石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金石学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声,容先生正是金石学方面的专家。整理金石学目录与考古文献目录是件非常辛苦而单调的工作,但出于对金石学的喜爱,容媛先生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对其研究之中,她的贡献

  中国女性考古学家五

  何正璜(1914-1994)

  别名玉子,湖北汉口人(一说湖北流川人)。何正璜是我国近现代文博事业的拓荒者之一。其父何立夫早年受西学思想影响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在此期间(1914年)何正璜出生于日本东京。1934年何正璜毕业于湖北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工艺系,后留学日本东京多摩川美术学校。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在爱国心的驱使下何先生回到祖国。1940年12月至1945年初,何先生参加“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是十名考察团员中唯一的女性,与其他团员一起采用摄影、写生、临摹、拓印等手段收集四川、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古代艺术文物资料,包括马家窑文化彩陶、秦汉瓦当、敦煌写经卷、唐三彩等等。1943年在《说文月刊》上发表的《敦煌莫高窟现存佛洞概况之调查》一文是我国第一部敦煌学专著,李松先生曾在他的一篇名为《长明的烛光》的文章中认为这是为敦煌艺术研究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在何先生的积极倡导和筹备下建立碑林石刻艺术陈列室,将石质书法艺术和造像艺术分开陈列,并提议在陕西建立大型博物馆(现在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出版专著有《陕北东汉画像石选集》、《敦煌莫高窟现存佛窟概况之调查》、《西北少数民族图案选集》等等,并撰写了许多游记类和博物馆陈列类文章。

中国女性考古学家

建国后,随着新一批考古学者的培养,更多的女性加入到考古工作中来,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女性考古学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女性考古学家一 樊锦诗(1938至今) 浙江省杭州市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中国史前考古遗址
    中国史前考古遗址

    遗址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建筑物遗址与生活环境的遗址,属于考古学概念。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史前考古遗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

  • 中国史前玉器的考古学探索
    中国史前玉器的考古学探索

    《中国史前玉器的考古学探索》是一部关于史前玉器的考古学研究专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史前玉器的考古学探索,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中国探险考古电影
    中国探险考古电影

    现实中的我们,需要冒险,寻求新鲜,但是现实终究是现实,只能寄希望于影视这样的传播媒介来体味另一种人生,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探

  • 中国水下考古队介绍
    中国水下考古队介绍

    水下考古可以说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才兴起的一个新兴的学科,它是田野考古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域的一个延伸。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水

2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