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知识点梳理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共几次呢?他们都经历了什么?你都知道他们的起因、经过吗?学习历史,归纳总结很重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知识点梳理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一、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蹲收?缕?罚菏窍冉?闹泄?耸状翁岢隽嗽谥泄?⒄棺时局饕宓纳柘?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一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一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一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一”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这是位于广东虎门广场的禁烟纪念碑。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这折断的烟枪,仿佛就听到了烟枪断裂的声音。这座纪念碑时刻在提醒着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也使人们不禁想起鸦片战争及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贩运鸦片 ④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B 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全球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必然产物,即使没有虎门销烟战争也会爆发;林则徐禁烟后鸦片贩运没有终止。故①③是错误的。
2.某历史工作者在湖北汉口市南面朱家发现了一条宣传标语“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拜如寒鸡”。这条标语应出自( )
A.太平天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2.A 根据“天京天兵”,可知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标语中的“胡儿”指满洲贵族。“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3.右图为“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和部分官兵的合影,
相片摄于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激战前夕。此海
战发生在( )
A.黄海大东沟附近
B.山东威海卫附近
C.朝鲜丰岛附近
D.辽宁旅顺附近
3. A 此海战为黄海海战,发生在黄海大东沟附近。
4.八国联军在廊坊遇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后,被迫退回距天津30多公里的杨村车站筑垒防守的画面。你认为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
A.打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4.C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其直接作用是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5.“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5.B 20世纪初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世界的主流是资本主义。清政府被辛亥革命推翻,正说明了三民主义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思想适应历史潮流。
6.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6.A A表述错误。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没有结束封建制度。
7.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③有组织有计划的伟大的学生运动 ④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④
7.D 该题目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五四运动的认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是突发的一个事件。
8. 从下图的历史信息来看,土地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
A.消灭一切剥削阶级 B.打击富农经济
C.发展公有制经济 D.废除封建剥削
8.D 土地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废除封建剥削,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9. 继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2008年5月26日对大陆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中共中央胡锦涛28日下午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这将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的发展。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下列符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是( )
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②发动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③宁汉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④在1924年国共合作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B 所述四个方面都是正确的。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国共合作的内容。
10. 为抗击日军的侵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相继组织了四次大的会战。哪次会战失利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 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10. D 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因此一个是武汉会战后。
第Ⅱ卷
一、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14分,第12题 1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图一:签订《马关条约》图三:签订《辛丑条约》
请回答:
(1) 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4分)
(2) 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4分)
(3) 图3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1)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投降。(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两大矛盾汇流,集中体现为阶级矛盾。 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已成为列强在华的工具。
12.阅读下列材料: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2分)走什么路?(2分)结果怎样?(2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4分)结果如何?(4分)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3分)
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教案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4)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5)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6)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考纲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重点
难点 本课重点: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课难点:列强侵华战争与当时世界形势的联系,重点历史知识点比较与分析等。
教法
教具 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Ⅲ)、《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
过程
【专题概要】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侵华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争和不断探索的历史。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争取民族独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脉络。本专题概括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其中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有:晚清政府统治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俄、英、日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包括反抗外来侵略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知识点。
【分析预测】
备战年高考,本专题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⑴要注意列强侵华战争与当时世界形势的联系,有意识地把列强侵华战争放在世界的背景下去考查与认识;同时注意要把历次侵华战争及人民的抗争联系起来进行学习(2)要注意重点历史知识点比较与分析,比如抗日战争中两个路线与两个战场问题、天平天国两个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原因:(1)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根本原因);(2)企图通过“修约”扩大权益,被拒绝。(直接原因)
2、过程: 1856年~1860年
3、影响:(1)中国主权与与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2)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4.两次鸦片战争:侵略者发动战争的目的和影响都与中国的市场有关,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第一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前者与鸦片有关,后者无关;前者只有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参与战争的只有英国,后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直接参与的还有法国,美俄间接参与;促使中国社会对外国侵略作出实际反映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三)、甲午战争
1、原因:①资本主义列强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②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并制定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③中国清政府的腐朽。④导火线: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
2、概况:1894~1895年,主要战役有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战、占领威海卫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可从《马关条约》的内容来分析:领土主权方面、列强势力渗透方面、资本输出方面)
(四)、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①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时代,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②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1900年义和团运动形成高潮。
2.时间:1900年
3.结果:1901年9月,签订了《辛丑条约》:A、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B、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E、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4.影响:中国双半的社会秩序完全形成。(可从《辛丑条约》的内容加以分析理解)
(五)20世纪日本的侵华活动
1.1904—1905年,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了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
2.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夺取德国租借的青岛,强占胶济铁路沿线。
3.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以占领山东为既成事实,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一十一条”。
4.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
5.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信号,也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3)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4)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一)19世纪中国各种力量对列强侵略的反应
1、地主阶级:
(1)清政府的腐败与对敌决策的失误
(2)有识之士的自强运动
①林则徐在领导禁烟斗争的同时,搜集和研究外国情况,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等情况。在这部书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洋务派(士绅阶层): 1860年为实现“自强”的目的,创办了一批新式军事工业和新式学堂,并派遣学生留学,编练新式海陆军。70年代起,为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和交通运输等困难,洋务派还打着“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民众的自发斗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爱国军民民浴血奋战,显示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3、农民阶级:领导的两次反侵略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
①兴起的原因: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重要);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广西自然灾害严重,饥民不断暴动
②革命的过程:金田起义(开始:1851年)——永安建制(初步建权)——定都南京(正式建权:1853年)——北伐、东征和西征 (军事全盛:1853-1856年)。
③运动的失败: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原因: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提不出科学纲领;错误、缺陷不断升级;Ⅱ战略上的失误;Ⅲ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义和团运动:
1).兴起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直接原因——山东教会势力猖獗,导致人民起来反抗
2).性质:是一场自发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
3).结局: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两者的比较——性质:都属于民族解放运动,前者着眼于反封建,后者着眼于反帝;原因:前者主要是阶级矛盾的激化,后者是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领导:前者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统一的军事调度,有纲领性的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后者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状态,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指挥,也没有革命纲领;对外关系:前者比较灵活,有贸易交往,也有与洋枪队的战争,后者盲目排外。结局:这两次运动都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①《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四有一无”的理想社会
颁布: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
内容:在生产资料上,主张平分土地;在分配制度上,主张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评价: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②《资政新篇》:
背景: 1856年天京变乱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自身力量,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富国强兵和扭转形势,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改革内政的新方案。
内容: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文教上提倡新式学校和西方科技;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
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
4.资产阶级: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七十年代后,在“求富”的口号下,洋务派提出了利用本国经济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的“商战”主张。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商战”主张逐渐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反侵略主张。马建忠和郑观应等是代表。
(2)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