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总结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 皇权兼并了相权,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必考知识点
第一目:宰相制度的废除
(1)过程:(课件展示朱元璋像)
①明初承袭元制,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丞相管辖六部;
②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三司分别隶属中央有关部门
③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影响: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3)特点:官员互相牵制、互相制约,最后都听命于皇帝
第二目:内阁的创立
(1)原因: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不可无辅臣”。
(2)确立:①明太祖后来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②明成祖时,选翰林院官员入主文渊阁 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3)发展:①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奏章的票拟权;②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部权尽归内阁”
(4) 评价: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第三目: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1)清中央机构的演变
①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它是与君权抗衡的机构。
②雍正皇帝开始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乾隆皇帝撤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雍正皇帝设置了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实质上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④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2)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实质: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①通过制度强化:如皇帝制度等。②通过思想控制:如焚书坑儒、独尊儒术、八股取士、文字狱等。③通过机构改革:如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④通过官吏选拔:如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取士等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⑤通过控制地方:如郡县制、行省制度等。
特点:①皇权至高无上并走向神化。②两对基本矛盾贯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过程之始终。一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矛盾基本解决是北宋初期推行文官制度,收地方权力);二是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矛盾基本解决是明太祖时期的废除丞相制度)。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说,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进步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起消极甚至反动的作用。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反思
在夏商周时期,实行的是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到了秦朝,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两汉时期是得到了巩固,隋唐时期得到了完善,北宋不断的加强,到元朝得到了发展,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在这发展过程中,首先是在不断地改革中央的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宰相的权利,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其次是不断地改革地方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那么我们说这种制度是与当时社会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它对当时社会也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表现在政治上,这种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各民族之间在不断的交流、融合,版图也在不断的扩大,而专制主义也在不断的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的。在经济上,这种制度创造了一种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它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比如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如秦朝修筑的灵渠,隋朝的京杭大运河,这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在当时都是要由国家统一组织才能完成的。除了这些之外,在这种高度集权的制度之下,行政管理效率也是非常高的。这种制度对于纠正前朝的弊端,提高地方办事效率都是非常有效的。从封建王朝的更迭来看,一个新建立起来的统治者往往会吸取前朝的弊端,励精图治,因而在新王朝的前期往往会出现盛世的局面,比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也就是说这种制度还是与统治者个人的素质、能力都有很大关系的。如果在暴君或者昏君的统治之下,这种制度就会随之腐朽化。
到封建社会晚期,消极的一面则占据主导的地位。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
1.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 A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可驳回,据此可知答案为A。宋朝的枢密院主管军事,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清朝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均无封驳权,排除。
2.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②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③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④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一定要明确不同时代的标志性名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体现的是明清,②体现的是唐朝,③体现的是元朝,④体现的是宋朝,故排序正确的是B项。
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内阁权臣乱政的本质。明朝是我国君主专制强化的时期,故A项错误;明朝六部归皇帝直接掌管,并没有被内阁取代,故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虽权倾一时,但这是在皇权许可的范围内,并没有达到失控的程度,故D项错误;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操纵朝政,均是打着皇权的旗号来实施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君主集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
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答案 D
解析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根据题干中的“私人顾问”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职权范围明确,故均不符合题意。
5.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宰相与明代内阁的比较。唐代宰相是君主专制政体下正式的一级国家机构,拥有一定的决策权。但是,明代的内阁从来就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没有决策权,虽然唐代丞相和明代内阁都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是明代内阁的地位和权力来自于皇帝的信任,不是制度赋予,不同于唐代宰相,B项正确;明代内阁听命于皇帝,不能独立处理政务,A项错误;唐代宰相和明代内阁都没有官吏任免权,C项错误;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的是地方官吏,而明代内阁首辅和唐代宰相均属中央官职,D项错误。
6.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明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能够看出,A、C、D三项都是正确的。根据所学可知,内阁可以参与讨论,但没有决策权,内阁的设置是皇权加强的表现,所以应该选B项。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总结
下一篇: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中考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