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有关的知识点总结的怎么样了,特别是历史知识复习好了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背景、含义、派别、影响)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主张、评价、影响)
(1)孔子创立(仁、礼、有教无类)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君舟民水,仁义王道,通过学“礼”来改变。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背景、主张、措施、影响)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土地兼并问题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背景、影响、比较)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继承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 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致用、亡国与亡天下
王夫之(著《船山遗书》)唯物论、辩证思想
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开眼看世界”(背景、代表人物、目的、意义)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海国图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与《海国图志》: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背景、含义、代表人物、目的、时间、评价)
洋务派肯定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维新思想 (背景
①早期维新思想(背景、代表人物、主张、评价)
②维新思想的发展(背景、主张、目的、评价)
(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借助孔子宣传变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其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反对因循守旧。
(3)严复:翻译《天演论》,根据进化论宣传变法。
③实践: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三、新文化运动(背景、概况、口号、内容、评价、影响)
(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德先生—democracy ,赛先生—science );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2)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
(4)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把反封建与白话文结合起来。
(5)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原因、概况、影响)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前: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五四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宣传;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思想解放,工人运动,中共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注: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三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旧三民主义(背景、含义、评价、影响、实践)
(1)基本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前提)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通过政治革命,推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核定地价,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地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特色)
(2)历史作用:指导了辛亥革命的进行,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2、新三民主义(背景、比较、评价)
(1)“新”的表现(与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明确提出反帝目标;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等。
(2)历史作用: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二、毛泽东思想(背景、含义、过程及内容、影响)
1、毛泽东的论著及思想主张
(1)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论著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著有:《新民主主义论》
(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论著有:《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利于民主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取得了独立,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背景、过程及内容、性质意义)
1、内容:
它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十二大的内容、南方谈话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判断实践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意与毛泽东思想的意义相比较;理论的意义包括两方面:实践活动及活动效果)
3、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景、过程及内容、作用)
1、含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作用:它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3、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背景、主题、代表人物、评价、影响)
1、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了人的价值。
2、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善和教育。
3、柏拉图:《理想国》、分工、为理性主义奠定基础
4、亚里士多德:自然界人类最高级、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背景、表现、含义、内容、实质、目的、核心、传播、影响)
1、文艺复兴背景:资本主义萌芽、西方贸易、文化遗产、人才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人曲”),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著《歌集》。
3、影响:破天主教桎梏、资本主义制度、艺术、自然科学
4、宗教改革的背景:天主教压榨、专制统治、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5、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
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人的本性等。
三、启蒙运动(背景、内容、人物、影响)
1、背景:资本主义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专制、自然科学、英国革命
2、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1)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反对专制,提倡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核心是权力的制衡)。
(2)伏尔泰:代表作《哲学通信》,反对专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3)卢梭:代表作《社会契约论》,反对专制,提倡天赋人权,主张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4)康德:倡导思想自由。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维护人的权利。
4、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联邦政府的建立、中国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高二文科历史知识点总结
下一篇: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