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选择题答案解析
选择题同学们都练习了不少了,那么,同学们对历史选择题的掌握程度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知识选择题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历史知识选择题答案解析一
1、中国古代历史上,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的一位皇帝是( )。
A. 汉武帝 B. 隋文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解析】 这是一道对我国古代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关系相关知识进行考查的测试题。符合题意的选项应该是C项唐太宗。唐太宗曾经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记》)。
他对于北方归附的少数民族采取和睦相处的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因此在贞观四年(630年),北方少数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即各族的共主。另外三个选项中的汉武帝、隋文帝、唐玄宗均没有获得过如此的“尊奉”,故A、B、D三项不选。
2、“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诗句,反映当时汉藏关系的史实是( )。
A.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汉族文化
C. 藏族社会的风俗完全汉化
D. 吐蕃归属唐朝中央直接管辖
【解析】 这道题考查唐朝时唐与吐蕃关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将诗句与历史史实联系起来,给以准确的辨析,有一定难度。该诗句出自唐朝诗人陈陶写的《陇西行》第四首,歌颂了唐蕃的和亲,肯定了这一政策执行的结果对于汉藏两族人民和睦相处,经济文化交流的良好作用。A项“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只是诗中“贵主和亲”的反映,并未反映出诗中第二句的意思,不选。
B项“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汉族文化”既表现了诗中“和亲”的史实,也表现出“和亲”后,文成公主将汉族文化带入吐蕃,从而促进了“胡风似汉家”,因此B项是诗句反映的史实,选择B项正确。C项提出“藏族社会的风俗完全汉化”,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诗句的“一半胡风似汉家”,不选。D项“吐蕃归属唐朝中央直接管辖”,也是既不符合历史史实,同时在诗句中也没有这个意思,故也不选。
3、某导演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交往的影片。他不会选取的下列素材是( )。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行
C. 日本遣唐使来中国
D. 张骞通西域
【解析】 本题是否定性选择题,要求选择与唐朝对外交往无关的史实。“鉴真东渡”(A项)发生在唐玄宗时;“玄奘西行”(B项)是在唐太宗时;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达10多次(C项),这些都是可供导演选取的“唐朝对外交往”的素材,按照题意,A、B、C三项都不选。只有D项“张骞通西域”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事,不属于“唐朝”,导演不会选取,按照本题题意,应选D项。
历史知识选择题答案解析二
4、为了管辖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唐朝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设置西域都护
B. 派张骞出使西域
C. 派班超出使西域
D.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解析】 新疆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一道考查我国中原王朝对新疆地区进行管辖相关知识的测试题。A项“设置西域都护”的时间是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由西汉政府设置,对新疆广大地区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从这时起,新疆地区即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辖。B项“派张骞出使西域”,时间是西汉汉武帝在位时;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汉族和新疆各族的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C项“派班超出使西域”是在东汉的时候。他在西域担任西域都护,巩固、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
A、B、C三项虽然都与中原王朝对新疆的联系、管辖有关,但是其时间都不是“唐朝”,与题意不符,故都不选。D项“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时间都是唐朝(安西都护府设置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北庭都护府设置于武则天的武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两个都护府是唐朝管辖新疆广大地区的最高统治机构。按照题意,应该选择D项。
5、“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的“西行”涉及到的宗教是(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道教 D. 佛教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对于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识论、辨析的测试题。题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玄奘。他13岁时,即到洛阳佛教寺庙出家,受剃度做了和尚。
唐太宗贞观年间,由于他发现国内佛经不仅译本缺乏,而且还有许多译文错误,于是毅然不畏路途遥远、艰险,西行去古印度佛教诞生地,游学并直接阅读、求取古印度的梵文佛经,将其带回国内进行翻译,一直到其去世。联系题意,结合玄奘生平事迹,他的“西行”涉及到的宗教显然是佛教,故本题应选D项。A、B、C三项都是重要的宗教,但是都与“玄奘西行”事迹无关,故都不予选择。
历史知识选择题答案解析三
6.陈胡公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对此,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姓贵族
B.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
C.陈胡公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
D.陈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
【解析】D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陈胡公只能选择嫡长子为继承人,故D项不正确。
7.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B秦的统一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朝确立的****主义中央集权制,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汉代中国确立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8.“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D由材料“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应该是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故正确答案为D。
历史知识选择题答案解析四
9.(2013南京调研)程天相说道:中国历史五千多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还是落第秀才。请问:这是不是一个科举制度的笑话?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考试内容单调乏味
B.考生知识局限
C.选用人才文化素养低
D.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
【解析】D材料反映的是改朝换代者、革命成功者,或是王朝的建立者都不是通过科举制选拔出的,说明科举制度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
10.(2014福建师大附中模拟)据《文选》记载:“中朝,内朝也。汉代大司马、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关于“内朝”和“外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逐渐退居到执行职务的地位
B.“内朝”“外朝”之分始于汉武帝时期
C.“内朝”“外朝”使管理国家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内朝”由侍从皇帝的近臣构成,参与决策国家政务
【解析】C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做出决策,外朝逐渐退居到执行职务的地位,A、D两项是正确的理解;B项符合史实;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直到明朝时期,随着丞相的废除才得以解决,C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11.“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在政府的某个职位上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宋朝统治者的上述做法( )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解析】C宋朝通过分化军事权力来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降低了行政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正确答案为C。
12.(2014福州模拟)《晋书·段灼传》中记载:“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下列言论与材料内容相呼应的是( )
A.“大人世及以为礼”
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D.“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解析】B通过分析题干中的材料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A项反映的是世袭制,不符合题意;B项是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 C项反映的是察举制,不符合题意;D项反映的是科举制,不符合题意。
历史知识选择题答案解析
上一篇:历史知识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下一篇:历史知识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