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高中历史知识书
高中历史最基础的复习还在于对基本知识的复习,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的高中历史知识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好的高中历史知识书一
高中历史知识大全
内容简介
体例定位上,以“全”为中心,追求知识点的穷尽性。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遇到的知识盲点在《高中历史知识大全》中都可以找到详细的诠释,真正体现工具书的速查、速用、速理解的实用性特点。
结构划分上,将整个高中学段的必修及选修知识分政治、经济、文化三编整合还原,在吸收新课标教材精华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学科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思想性和系统性,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栏目构建上,摒弃了以往同类产品知识与题目杂糅的方式,以知识结构和知识梳理两部分构成,帮助学生清晰梳理主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知识结构】以图示的形式进行展示,全面且简明扼要地对所在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起到对于所在章节内容的概括、索引作用。
【知识梳理】全面、精炼地对相关章节的内容进行讲解和归纳,突出专题的归纳性,优化重点、难点和高考热点,同时兼顾背景资料、人物介绍和历史故事等拓展内容,注重趣味性和可读性。
总之,《高中历史知识大全》既可用于平日的知识积累,又有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既适用于同步学习,又可用于考前复习。真正融知识与方法于一体,让您在学习中不断充实,在竞争中不断取胜。
好的高中历史知识书二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下)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此书原系英文著述,再版6次后,终于有了中文版(注:后来又有北大有删节本)。197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纪念五百周年发表之文告,列举数十学术名著,徐著即为其中之一。此书上自清朝开国,下至1998年(注:新修本延续到2000年后,不过徐先生已经于2005年去世),是我所见同类著作中年代跨度最大的,对1989年的事件也能秉笔直书。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能综合海内外优秀学术论著,取其精华,折衷调和,穿插经营,条分缕析,非常好读。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每章节之后,都附录相当详尽的参考书目,且多是海外论作,对国内读者来说,尤为珍贵。
作者浸淫西方史学多年,讲究分析综合,而不太重考据。所引材料多来自他人著述,似乎较少使用自己发掘的第一手资料。此外偶有小瑕疵,比如论及曾静文字狱案,竟然说出吕留良被凌迟的胡话。但总的说来,在同类著作中,此书具有难能可贵的清醒,客观,无党见的优点,要了解中国近代史,此书不可跳过。
好的高中历史知识书三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840~1926》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李剑农是邵阳(湖南)人,跟我妻子是老乡。有这么一个大史家,邵阳才显得体面。之前,我一直以为那里只出女博士和黑社会(邵阳帮在广东很凶残的哟)。李剑农自己本人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政治人物,曾在“联省自治”中走到风头浪尖,一度官至湖南省省务院长。很奇特的是,作为曾经的政治人物,他在著述中几乎不带党见,也不为自己参加过的政治事件避讳,难能可贵。
此书在其名著《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上增补而成,将近百年极复杂的种种大事件讲述得清晰流畅,且时有鞭辟入里之深刻史论,文笔也好,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本近代史著作。此书在学界口碑甚佳,比如学者费正清就认为是“中国近代政治史最清晰的唯一全面的评述”。另一学者林伯格则说:“李剑农的政治史对于中国问题专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书……该书在阐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革命和立宪运动,以及类似问题方面,值得一读。” 而民间非学者宋石男则写诗为证:“近代史不读李剑农,就破万卷也有球用。”
好的高中历史知识书四
左舜生:《中国近百年史资料初编.续编》
(民国丛书第5编 上海书店 1990年)
资料汇编这种东西,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很考功力,如今国内出的一些资料汇编,眼光钝,出手快,体例斑杂,不伦不类,而且经常你抄我,我抄你的,看着就烦。左氏此编成于1930年代,部头适中,选料精心,对入门者尤其有用。台湾对近代史一直高度重视,前后出了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共三编),近千种,浩浩荡荡。建国后,大陆也陆续出了分专题的8种近代史料,抛去阶级斗争一类的脏话,仍有相当价值。只是对入门者来说,还是看左氏此编更符合实际情况。(此书也是我这次唯一推荐的史料汇编,因为近代史系统著作中谈得上优秀的实在不多,不如多看些原始史料)。跟李剑农一样,左舜生也是湖南人,也曾经是政治人物,中国青年党党魁(呵呵,不是标题党党魁),其《中国近代史四讲》也很值得一读,尤其写义和团的章节。可惜国内至今只有一本《春风燕子楼——左舜生文史杂记》,左氏其余著作多未付梓。其实左舜生晚年对国民党恨之 入骨,按照老毛的逻辑,敌人的敌人,应该算朋友嘛。为何至今仍不大肯引进出版他水准不俗的系列著述呢?
好的高中历史知识书五
马士(美)《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上海书店 2006年)
此书名字听起来硬梆梆的不可爱,但读起却一点都不刻板僵化,实际上也不仅限于中外关系史的范畴,国外汉学界更喜欢把它看成一部中国近代历史的小百科全书。马士是晚清在中国海关担任30多年官员的当事人,曾担任著名的赫德之助理,写起 1834-1911年的中外关系史自然得心应手。更可贵的是,作者得亲见大量的英国原始官书、档案、信札、报道,完全消化后散落全书,对中国读者尤显稀缺。美中不足的是,作者未能见到中方原始档案、文件,绝大多数中方史料转引自《澳门月报》上刊载的中方官书。此外,尽管马士在华数十年,也许算中国通,但毕竟不是中国人,在部分史论上,依然有隔岸观火、隔靴搔痒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