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知识问答
历史方面的选择题同学们都练习过不少了,那么,同学们有练习过古代历史知识的问答题目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历史知识问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历史知识问答一
简述我国古代水稻种植情况的发展变化,(7分)并说明其原因。(6分)(00广东)
答: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人已种植水稻。(1分)南朝时期,水稻栽培种植技术有了提高。(1分)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不断推广种植。(1分)南宋时,水田增加,苏湖地区稻米产量很大。(2分)明代南方种植双季稻(三季稻)。(2分)
原因:兴修水科;政府提倡推广;中外经济交流,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的提高。(6分)
清朝建立以前,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完成了两次重要的转变:一是收税的依据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财产为主;二是收税的形式从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转变。第一次转变发生在唐朝,第二次转变发生在什么朝代?简述产生这次转变的原因和影响。(5分)(01上海)
答:明朝(或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1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1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1分);影响:促进了货币地租的产生(1分)和部分农产品商品化(1分)。
古代历史知识问答二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9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6分) (00全国) 答:目的与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场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3分)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2分)
历史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2分)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启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2分) 原因: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2分)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2分)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2分)
简述唐初至清前期赋役制度的演变,分析这种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00津赣)
答:演变:唐初实行租庸调制,纳绢或布代役;(1分)唐中期两税法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主要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2分)明中期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少征银;(2分)清前期推行“摊丁入亩”,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地丁银”,废除人头税。(2分)
趋势:以银两代实物,赋税中货币比重加大;(1分)征税从以人丁为主要标准变为以地产为标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趋于松弛。(2分)
原因: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2分)农民的反抗斗争;(2分)统治者顺应形势,调整政策。(1分)
古代历史知识问答三
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问答题
我国古代曾多次发生大规模人口流动,原因不尽相同。试按三种不同的流动原因各举一例,并分别阐述其影响。(15分)(01粤豫)
答:政府移民实边:如秦迁徙内地人民到河套地区等。
少数民族内迁:如西晋末年五族内迁等。
躲避战乱:如西晋末年北方人迁往南方等。
向海外谋生:如明清时期许多中国人到南洋等。
古代历史知识问答四
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
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材料二 (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
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
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方面评述两人的重农主张。(10分)
答:商鞅处于战国兼并战争时代,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家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
赢得兼得战争的保证。) 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日后秦统一奠定了基础。(5分)
晁错处于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时期,主张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基本生活要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
恢复社会经济。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5分)
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古代历史知识问答
上一篇:古代历史知识竞赛题目
下一篇:古董字画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