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学科 > 高中历史 >

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时间: 宇晴0 分享

  《两极世界的形成》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两极世界的形成,欢迎大家阅读。

  两极世界的形成必考知识点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两极对峙引发了美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战后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的“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在欧洲:导致柏林危机和德国和柏林的分裂;

  在亚洲:表现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

  在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具体表现:

  (1)德国分裂:(冷、欧洲)

  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的分裂:(冷、亚洲)

  1948年在美、苏的控制下以北纬38度线为界,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大韩民国,9月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3)古巴导弹危机(冷、美洲)

  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很快发现正在建设中的古巴导弹基地,便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4)朝鲜战争——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热、亚洲)

  (5)越南战争——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热、亚洲)

  (二)积极影响:

  (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霉素味厚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作为开篇第一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又是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冷战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机会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的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国家利益的争夺。

  “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3.重点和难点

  本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辨证思维能力,能较为全面地看待问题,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2.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整合课本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3.学法指导

  利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分层训练、巩固提高。

  首先——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提前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做好预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其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11年3月19日作为急先锋的法国率先轰炸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事隔5个月后,战事依旧。法国为何成为北约军事轰炸的急先锋?1949年法国成为北约成员国,1969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2009年法国又通过投票重返北约,法国为什么对北约朝三暮四,北约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今天我们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就可以解开这其中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次——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我将教材整合为四部分: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主要对抗形式和两极格局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来突破重难点。设计意图: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一、两级格局的形成的背景

  利用多媒体显示五则材料,分别是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的状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理解美苏两国国际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世界形成的根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提升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显示: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框架——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标志——两极世界的瓦解的标志,让学生在教材中快速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熟悉教材,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

  三、两极格局主要对抗形式:冷战

  1.冷战的含义:教师介绍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概念,有助于理解本课重点。

  2.冷战的过程

  多媒体显示三幅图片:1946年“铁幕演说” ;1947年杜鲁门国会咨文;1991年苏联解体。利用图说历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冷战的过程:冷战序幕(1946年铁幕演说)——冷战形成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冷战的瓦解(苏联解体)。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图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心灵又受到强烈的震憾。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试题

  1.马歇尔计划实施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阻止欧洲国家激进的社会变革

  B.为了销售美国国内大量过剩的产品

  C.为了帮助欧洲尽快从战争的废墟中站起来

  D.为了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控制欧洲

  思路解析:美国之所以实行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根本原因在于企图将欧洲纳入自己的体系中,从而更好地控制欧洲。

  答案:D

  2.杜鲁门主义的特点是( )

  A.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B.遏制共产主义,公开干涉各国内政

  C.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D.秘密干涉与公开干涉相结合

  思路解析:杜鲁门主义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而采取的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因此B项中的公开干涉各国内政不符合题意,C项是目的,D项说法太笼统。

  答案:A

  3.杜鲁门主义和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主要目的都是实现反苏 D.都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

  思路解析:关键是明确“一个胡桃的两半”的含义,实质上是指杜鲁门主义与对欧洲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的关系。前者侧重政治,后者侧重经济,与军事无关,B项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B

  4.下列关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立于1949年 B.创始会员国有12个

  C.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D.缓和了美苏“冷战”的局面

  思路解析: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为遏制苏联而成立的一个政治军事集团,所以它的成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D项说法错误。

  答案:D

  5.下列关于美苏“冷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适应了美国霸权政策的需要 B.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为对象

  C.主要手段具有多样性特点 D.其影响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思路解析:“冷战”政策是在欧洲地区全面推行的,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包括欧洲国家,还包括亚洲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B

  6.下列有关杜鲁门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B.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提供了依据

  C.使东欧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D.是美国全面推行霸权主义的宣言书

  思路解析:A、D两项实质是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述,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提供了依据是考查杜鲁门主义与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关系,都是正确的。

  答案:C

  7.美苏全面“冷战”的主要阵地位于(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拉丁美洲

  思路解析:“冷战”主要在欧洲地区推行,但美苏的对抗与冲突不仅仅局限于欧洲,解题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答案:C

  8.1962年,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说明( )

  A.美国仍然掌握着战略优势 B.正义力量取得了胜利

  C.苏联势力局限于欧亚地区 D.古巴参与了“冷战”

  思路解析:苏联最终撤走导弹,说明苏联作出了妥协,反映出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手中。两国在古巴的军事对抗不存在正义问题的探讨。

  答案:A

  9.下列关于“冷战”对国际关系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B.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C.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维护了世界和平

  D.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思路解析:其中C项前半部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是正确的,后半部分“维护了世界和平”是错误的。

  答案:C

  10.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说: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说:“……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上述材料说明了( )

  A.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军事上的冲突 B.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国家关系紧张

  C.意识形态的对立压倒其他国际关系 D.美苏对峙,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材料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时,要选择与材料最接近的答案,这二人说的话表明美苏两国在相互敌视,国家关系紧张,并没有提及军事冲突问题。

  答案:B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1946年3月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演说

  材料二: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的威胁。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有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状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丘吉尔演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国的“支援”和“支持”意味着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马歇尔计划是否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为什么?

  思路解析:丘吉尔的演说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强大,呼吁资本主义世界提高警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折,由孤立主义到干涉欧洲国家事务;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利益角度讲,美国推行这一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还是维护美国的自身利益。

  参考答案:(1)进行反苏宣传。

  (2)意味着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宣言书。

  (3)不是。理由: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表明该计划实际上以较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阵脚,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2.2017高考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练习题及答案

3.当代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4.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5.安徽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6.高中历史必修一两极世界的形成练习试卷

1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