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欢迎大家阅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必考知识点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建国—50年代)
1、建国初的环境
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A、有利形势:1)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2)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3)亚非拉大 批民族国家独立 4)新中国的成立
B、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
(建国后采取的外交政策必须巩固政权、保卫和平、卫主权、打破封锁)
2)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2、外交方针的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①另起炉照,这就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②打扫屋子干净再请客,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③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建国初的外交建树
1)、建国后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建国一周年,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2)、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
③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成为世界上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日内瓦会议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问题)
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955年,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同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重要知识点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内容
含义
意义“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1.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和缅甸,两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②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是在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莫定了基础。
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极力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②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过程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代表的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美国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2015·徐州模拟)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 )
A.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解析:周恩来指出在新中国之前的外交活动中,中国处于被动和屈从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上采取独立自主的方针,故选A项。
答案:A
2.1949年1月19日,中共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再度明确规定:坚决否认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代表及其机关的权利,其各种电台及其收发报装置一律没收,对美国武官必须“派兵监视,不得给以自由”,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一律不予承认,概不给予任何采访发报之权。这反映了当时中共( )
A.实行“一边倒”的政策
B.外交政策服务于军事行动
C.外交政策已经基本成熟
D.不加区别地对待外部势力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共对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深深地敌意,这应当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有关,B项符合题意。A项是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外交方针,C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项说法明显有误,均排除。
答案:B
3.1949年12月,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 )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经济上的全面封锁,国际上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在此种情况下毛泽东访问苏联意在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故选A项。
答案:A
4.(2015·邯郸质检)下图为某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 )
A.我国得到欧洲普遍承认
B.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辉煌
C.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
D.意识形态分歧影响我国外交
解析:图中没有西欧国家,主要是东欧国家,所以没有得到欧洲的普遍认可,A项错误;图中没有美洲、非洲国家,没有体现全方位外交,故B项错误;图片只能反映许多亚洲国家和中国建交,并不能反映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故C项错误;和中国建交的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
答案:D
5.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日内瓦会议的成功表明( )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解析:“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是指美国对华实施的外交孤立政策,而题干中说“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说明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失败,这是因为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正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项正确。A项“开始”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冲破了”说法与史实不符,新中国成立时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即已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排除D项。
答案:B
6.(2015·宁德质检)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
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
解析:题干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世界的影响。A、B两项表述的是对中国的影响,C项明显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解析:第(1)题,从“20世纪50年代”入手,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基础知识回答“意义”。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从亚非各国人民的愿望、“求同存异”方针等角度回答“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是指该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第(3)题,综合材料信息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主权平等。
答案:(1)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有利于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为新中国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为解决新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奠定基础。
(2)原因:亚非各国保障和平的愿望;中国“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提出;周恩来的个人因素。
新发展: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精髓:主权平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祖国统一大业知识梳理
下一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高考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