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农奴说白了就是地主的奴隶,而人权的丧失与侮辱,导致了农奴制改革的发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这些法令被统称为“二一九法令”(俄历二月十九日),又称“解放”法令。主要内容有:
(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
(2)关于农民的份地:法令规定,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份地的多少和农民应负什么义务都订立契约。
(3)关于赎金: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4)关于改革后对农民的组织管理: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交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1)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①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两千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③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②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③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④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不仅贫瘠、耕作不便,而且耕种的土地比原来减少,为了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3)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影响
第一,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①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农奴制废除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加快
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促进了工业的发展。19世纪后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第二,政治体制开始缓慢变革
①政治体制的变革:在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②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了原来按照等级审理的制度,规定所有人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循同一程序进行审判,还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③军事、教育方面的改革:军事上,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教育上,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④政治变革的成果:改革以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改革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要点精析
为什么说“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
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这表现在:
(1)专制统治下,任何胆敢对沙皇权利出言不逊者,都将遭到逮捕,随后将被处决或流放至西伯利亚监禁,民众生活依旧困苦。
(2)各地地主都竭力要求在改革方案中反映自己的最大利益。
(3)农民革命斗争越来越高涨,用革命方式摧毁农奴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形势逼迫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加速拟订一个能较全面代表统治者根本利益的方案。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主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史料研习
1、亚历山大二世有关改革的言论
1855年2月,新登基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不得不装扮成自由派。1856年4月11日,他应莫斯科省扎克列夫斯基的请求,向莫斯科贵族代表发表演说,公开承认有进行改革的必要。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你们也可以把这一点向周围所有的人说;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想,诸位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来解决好得多。” (札依翁契可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第70页。)话语虽然有些吞吐,但要旨很明确,就是主张自上而下解决农民问题。这是官方为改革俄国农奴制度的基本方针,依据这个基调,“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
──《俄国通史简编》(下),孙成木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民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所激励,正如一位热心的官员在农奴解放后不久所说的:“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绅士们失掉了他们在村子里的准庄园司法权,他们再不能强制施行无偿的强迫劳动,或是获得由奴役产生的收益了。
──《近现代世界史》(中),[美]帕尔默·科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列宁对农奴制改革的评述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1861年农民改革的基本特点。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由于“解放”,黑土地带各省农民的土地被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的农民被割去的、被夺走的土地达到1/3,甚至2/5。由于“解放”,农民的土地同地主的土地是这样划分的:农民迁到“沙地”上去,而地主的土地却像楔子一样插在农民的土地中,从而使名门贵族们更容易盘剥农民,把土地按重利盘剥的价格租给他们。由于“解放”,农民被迫“赎买”他们自己的土地,而且被勒索走了高于实际地价一两倍的金钱。总之,60年代的整个“改革时代”使农民仍旧贫困,受人欺压,愚昧无知,无论在法院还是在管理机关,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地方自治机关,农民都得听从地主——农奴主的摆布。
“伟大改革”是农奴制的改革,而且不可能是别的改革,因为它是由农奴主实行的。是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的呢?是把俄国拉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换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克里木战争表明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农民的“骚乱”在解放前每10年都要高涨一次,使得头号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与其等待从下面来推翻,不如从上面来解放。
“农民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这是俄国在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迈出的一步。农民改革的内容是资产阶级的,农民的土地被割去的愈少,农民的土地从地主的土地中分出的愈多,农民交给农奴主的贡赋(即“赎金”)数目愈小,各地农民摆脱农奴主的影响和压迫的程度愈大,这种资产阶级的内容就暴露得愈明显。农民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农奴主的统治,他就在多大程度上处于金钱势力的支配之下,处于商品生产的条件之下,处于对产生的资本的依附地位。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就完成了欧洲某些老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了的转变。
„„
1861年产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了阻碍,使农民遭到了无限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改变不了发展的方向,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的改革打开了一定的阀门,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某些发展,因而延缓了结局的到来,但是却消除不了必然的结局,这个结局1905年时在无比广阔的范围里,通过群众对沙皇和农奴主—地主的专制制度的冲击而出现了。农奴主在被压迫群众极不开展的时期所实行的改革,一旦这些群众中的革命分子觉悟成熟,就引起了革命。
„„
不久以前,黑帮沙皇政府的御用文人缅施科夫在《新时报》上宣称,2月19日的改革已经“遭到惨败”,因为“1861年没有能够防止1905年”。如今,自由派资产阶级的御用辩护士和议员们又宣布1906年11月9日和1907年6月3日的“改革”失败了,因为这两次“改革”在导向第二次革命。
──《列宁全集》第20卷第173~179页,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版。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农奴制激起农民的不断反抗,社会矛盾尖锐。
(2)农奴制阻碍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3)新思潮的涌动。
受“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影响,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改革派提出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激进派要求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5)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只有变革才能自救。
改革的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
猜你感兴趣: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上一篇: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