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尔喀侵藏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廓尔喀侵藏战争是清乾隆年间清军反击廓尔喀入侵中国西藏的战争,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廓尔喀侵藏战争的起因,希望能帮到你。
廓尔喀侵藏战争的起因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在北京圆寂。班禅之兄仲巴呼图克图护送班禅灵柩返回日喀则札什伦布寺,得到乾隆皇帝赏赐及王公贵族供奉的大量金银宝物,“无虑数十万金”,“珍宝不可胜计”。仲巴呼图克图有一同母异父之弟,为白教沙玛尔巴活佛,与信奉黄教的仲巴呼图克图不睦。仲巴呼图克图将乾隆皇帝赏赐之财物“悉踞为己有,既不布施各寺,番兵、喇嘛等亦一无所与”。沙玛尔巴垂涎其财物不得,遂生怨忿,乃以朝拜佛塔为名出走至尼泊尔。廓尔喀王族尊崇红教,素与沙玛尔巴通好。沙玛尔巴极言札什伦布寺所得财物之丰厚,又将藏兵虚实相告,唆使廓尔喀入藏劫掠。
清代西藏所用之银钱,原为藏人将白银交予巴勒布人,委托其铸成巴勒布银币(藏语称之为“章噶”),再运回藏内使用。巴勒布人往往从中掺杂铜、铅,再运回西藏换取纯银,以谋厚利。廓尔喀兼并巴勒布各部之后,铸造新钱,其成色较巴勒布钱为高,故要求西藏将廓尔喀新钱1圆折巴勒布旧钱两圆使用。西藏噶厦认为折价不公,未予应允。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五月,廓尔喀致书噶厦,声称:“西藏境内所用的钱两,都是我们巴勒布镕铸的。此后都使用新铸钱文,旧钱不可再使用。而且西藏与巴勒布接壤地区的聂拉木、济咙两个地区,原本就是我们巴勒布的地方,仍然应该归还我们。如果你们还觉得应该理论,可以派遣官员前来。”
噶厦回复廓尔喀称:新铸之钱数量甚少,不足以流通,仍将新旧银钱混用;聂拉木、济咙两处都系西藏地方,双方并无疑议;现在天气炎热,待立冬时再派人前往与之理论。但噶厦未向驻藏大臣禀告此事。廓尔喀又指责西藏对巴勒布货物“任意加收税项”,并向贩往巴勒布的食盐中掺土,决意入侵藏地。
尼泊尔方面的文献记载,则与中国略有不同。尼泊尔方面声称,廓尔喀同西藏发生银钱纠纷之后,摄政王巴哈都尔·沙阿(巴都尔萨野)希望同西藏地方签订新的贸易条约,但遭到粗鲁拒绝,并警告廓尔喀不要动用武力。廓尔喀第二次派往拉萨的使团又遭到扣留,因此使得巴哈都尔·沙阿非常愤怒,决定入侵西藏。
廓尔喀侵藏战争的背景
廓尔喀与我国土地接壤,自古交往密切,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民族,竟然曾经三次侵犯大清西藏之地,发动了廓尔喀侵藏战争,那么廓尔喀为什么要发动侵藏战争呢?廓尔喀侵藏战争的背景到底是什么呢?
想要了解廓尔喀侵藏战争的背景,还要从尼泊尔的首领继位开始说起。尼泊尔的首领继位后,其内心贪婪,野心勃勃,一直想要对外扩张。曾记载,中国曾经用谷物食盐换取他方物品,1788年,对方以食盐里掺杂泥沙,税重,发动战争,清政府为了平定,派兵支援。当清军集结与拉萨的时候,有人私自议和,连续三年以每年元宝一千锭作为交易以谋求安定,然后就是这样的行为反而助长了廓尔喀更大的野心。
1791年,廓尔喀以索求赔银之名,二次侵入。次年2月,清政府再次支援西藏,五月,收复失地,解救了西藏。而这一次是清政府维护了祖国统一的唯一一次。
好景不长,1855年,廓尔喀第三次入侵,签订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藏尼条约》,历史上记载颇少,不过翻阅资料,还是可以知道这与英国有不可断绝的关系。
印度一直受着英国掌控,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商业来往,然而眼红中国越来越富有的生活,企图从中国获得些许利益。1840年以后,中国更是内忧外患,无心顾虑边疆,西藏此刻也是内外交困,这个时候的廓尔喀也已经在英国控制之下,廓尔喀侵藏战争也不过是英国借机想要打开中国商业大门,从中国窃取更多利益的手段罢了。
廓尔喀侵藏战争的意义
在18世纪中期,在中国的边界,有一个叫做尼泊尔的国家,在此期间,他们的国家开始慢慢强大起来,统治者野心勃勃,经常发动战争,和周围的国家不断争夺领土,当然,作为他们的邻国,中国也不能幸免。其中廓尔喀是尼泊尔众多民族中的一个,他们的民族居住的地方刚好和我们国家的西藏地区连接。因此廓尔喀民族就发动了战争,那么廓尔喀民族侵占藏族战争有着怎样的结果呢?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当时中国正值清朝乾隆帝时期,因此,中国统治者在那个时候还是很强大的,可是战争最后清政府还是对尼泊尔送上白银,割地赔偿,那么廓尔喀民族侵藏战争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当时藏族人民和廓尔喀民族战争失败以后,廓尔喀民族要求藏族人民割地,赔钱,补偿他们。按照当时的国策,藏族首领应该上报当时的朝廷,让朝廷来解决这件事情,可是这时候的藏族首领却瞒着朝廷独自将钱财,土地给了廓尔喀人民。因而,廓尔喀民族侵占藏族战争的意义就是告诉中国人,应该理性对待问题,对待敌人,不能一味的忍让,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奋起反击。
因此,由于当时藏族首领的懦弱无能,对廓尔喀民族赔款,割地,导致,后来廓尔喀民族几次三番的骚扰藏族人民,导致藏族人民在那个时候几乎是没有安宁的日子。
猜你喜欢:
廓尔喀侵藏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上一篇: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
下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