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事件 > 中国历史事件 > 近代历史事件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时间: 漫柔0 分享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是国军民抗击英法联军第二次进攻天津大沽口的一次作战,那么你了解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的背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的背景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发生在1859年6月,交战的双方是僧格林沁领导的大清军队和英法联军,后来美军也参加了战斗,战斗发生的地方就是天津的大沽口,战役的结果是清军以极少的损失击溃了侵略者的入侵,打击了侵略者不可一世的气焰,成为了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取得的最大的胜利,下面说一下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之后,英法联军凭借着自己在海上拥有先进的船只和大炮的优势接连攻陷了清朝的沿海很多重镇,1858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等国家签订了《天津条约》,而且约定了第二年进行正式的换约。而战败的清朝统治者咸丰帝面对着条约中那么多苛刻的条款,非常不满,表示实在是难以接受,并且希望英法等国家能够放弃这些条款,同时为了防止英法等列强的再次入侵,清政府任命蒙古的勤王僧格林沁主管大沽口和京东的防务,僧格林沁积极的在大沽口等地布置好了各种防御措施。

  而英法等国家对从《天津条约》中得到的利益非常不满足,希望通过再次战争从清政府获得更加优惠的条件,取得更大的利益,于是1859年6月,前去北京换约的英法公使拒绝按照清政府规定的路线进京换约,而是在英法舰队的保护下直接进入大沽口,想要从大沽口进入北京,于是中国军队对英法联军开始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通过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背景可以看到众列强侵略中国,从中国获得利益的胃口已经变得越来越大,清政府在列强的步步紧逼下不得不进行防御性抵抗。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的经过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发生在清朝大沽口守军与英法联军之间,其发生的原因是清政府希望修改《天津条约》的内容,而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则希望再次通过战争从清朝获得更大的利益,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过程是相当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一昼夜,最终清军打退了英法联军想要再次占领大沽口的企图。下面说一下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过程。

  大沽口曾经在第一次的大沽口之战中失守,所以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发生之前大沽口的防御措施已经被损毁殆尽,僧格林沁受命主管大沽口防务之后,积极的重建大沽口的防御系统,南北两岸各建炮台3座,共安火炮60门,经过僧格林沁的精心布置,大沽口的防御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1859年6月17日,英、法联军舰队到达大沽口外后,立即对清军进行武装挑衅。18日下午,英舰8艘,乘风潮之势直入白河内,乘夜暗,曳倒拦江铁戗4架。6月20日,英、法、美三国公使到达大沽口外,大沽口守军要求三国公使在大沽北部的北塘登陆,由清政府派兵保护,进京换约。但是英法侵略者拒绝了清军的要求,坚决要求从大沽口登陆。6月25日黎明,英、法侵略军向大沽发起攻击。妄图夺取大沽口炮台。下午2时,联军舰队以舰艇数艘排除水中障碍物,开辟通路想要强行登陆大沽口。直隶总督恒福再次劝说英法公使从北塘登陆,英、法侵略军拒绝了。下午3时左右,清军开始对英法联军开炮,双方开始了激战。激战进行了一昼夜,联军彻底失败,残部一直溃逃到杭州湾。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的结果

  此次战役,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共击沉敌舰4艘、重创6艘(完全失去战斗力)、俘虏2艘,毙伤英军426人、法军14人,俘虏英、美士兵各1人,英侵华舰队司令贺布受重伤。清军阵亡38人,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在战斗中壮烈殉国。

  联军的失败在于轻敌。舰队司令贺布少将在闯入河口后,就“认为他已稳操胜券”。僧格林沁也对这次战役作了较深入的评论:“该夷此次之败,率因骄傲欺敌。其意以为炮台营垒,垂手可得,水战失利,继之步卒。是该夷不信中国敢于一战”。清军以有备击无备,在火炮射程内突然攻击,集中打击敌旗舰,使其指挥失灵,陷入混乱,从而获得大胜。但由于清军没有航速快、火力强的近代舰艇,因此未能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只好任其安然撤出战区。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1859年9月发表《新的对华战争》中,对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以“英国人预先就决意要在规定的交换批准书日期以前就向中国寻衅了……中国人抵抗英国人的武装远征队,毫无疑义地也是有理的。中国人这种行动,并没有破坏条约,而只是挫败了英国人的入侵”的评论,抨击了英法的侵略行径,肯定了僧格林沁指挥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相关文章:

1.天津大沽口炮台导游词3篇

2.僧格林沁八里桥之战伤亡多少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

4.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惨遭焚毁的原因探讨论文

5.第二鸦片战争资料简介

6.利萨海战双方兵力分析

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41643